第九百二十一章 事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团副回去和陈奇商量了一下过后,陈奇也没办法,要是再这样下去,别说维持部队的稳定,恐怕就有人要出去投降土八路了,干脆他就只能拿枪换粮食。  

反正他是中央军,枪没了以后可以向上级报损失换新枪,但是兵要是没了,想重新凝聚起来可就困难了。  

“给吧给吧,给土八路八百条枪,换一万六千斤粮食回来,我准备一点总是没错的。”  

“是!”  

团长点头了,刘团副也高兴的不行,马上就让人下去收枪,虽然遇到了一些阻碍,但被他压了下去。  

李桓这边也让人开始准备他们最难吃的一些玉米粉和面疙瘩之类的东西。  

这些粮食都是陈粮,放在粮仓里面太久了,成了疙瘩,干脆就换给中央军。  

刘团副半天以后又来了,拉过来八百条中正式步枪,换走了一些粮食。  

虽然这些粮食的成色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下锅煮熟以后,谁知道他以前什么样的能吃就行了,总比饿着肚皮要强。  

果然一顿饭下来中央军的人都老实了,吃了个饱饭,一个个比什么都精神,就是这手里头没有枪有些别扭。  

但是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他们接到了命令,那就是和谈开始了,他们的危机也解除了。  

与此同时,李桓那边也收到了上级发来的电报。  

中央军一意孤行,还是对新四军动了手,导致新四军伤亡惨重,现在一个军就只剩下两千多人。  

高级干部几乎全没了,不是被俘虏,就是被叛徒杀害。  

但是上级考虑的统一战线,不得不重新和重庆那边和谈,希望他们能够再次把矛头对准鬼子,不要再发动内战。  

重庆那边似乎也没有想把事情闹大,然后和谈就开始了。  

一直到第六天,李桓终于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营长,上级已经和重庆那边谈判完毕,双方都说这件事情是个误会。  

中央军不会再对我们动手了,表示会再一次把矛头对准鬼子。”  

赵成在一旁拿着电报小心翼翼的报告着。  

李桓冷笑一声,反问道“你信吗?”  

“反正老子是不信的!”  

李桓坚决不相信重庆那边不打八路军,毕竟某些人曾经说过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那就是宁愿中国亡于日本鬼子,也不希望中国亡于八路军。  

这他妈不是扯蛋吗?  

宁愿在鬼子脚下委曲求全,也不愿意当个中国人。  

“算了,既然明面上的事情已经搞定,那我们继续待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义,命令战士们伺机撤退吧。”  

“是!”  

赵成接到命令以后迅速跑了下去,让战士们有序撤退,防备着中央军和鬼子偷袭。  

李桓是最后走的,走之前还没忘记给陈琦留一句话。  

“老程阿,这一次在你们这边吃饱喝足了,你们还从我们这边拿走了一万多斤粮食,以后可要记得这个情分啊。  

当然了,如果以后还是有武器装备需要交换的话也可以找我,我给你一个更高的价格,一把枪三十斤粮食,够公道吧?”  

城楼上的陈琦听到这句话,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  

“可恶,这个李桓真不是个东西,老子真想带着兵马杀出去,不愿意受这个窝囊气。”  

“哎呀团长,你可千万不能这么做,兄弟们现在已经人困马乏,还少了许多的武器装备,绝对不可能是土八路的对手,就让他们走吧,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  

“是啊团长,现在可不好在跟着他们闹矛盾!”  

下面的一群军官赶忙劝着,当务之急还是先把部队盘活才行。  

和对面的土八路特务营打,那不是找死吗?  

“算了,马上发报给上面就说土八路已经撤走了,让他们立马把我们的后勤补给运过来。  

他们要是不给的话,就说我们要朝着城里面的粮商动手了。  

妈的,敢黑老子的东西,后勤部这帮人真是黑了心的。”  

陈琦这一次也是发了狠,要是有人敢黑他的东西,他也不介意大闹一场。  

了不起接下来头靠土八路,还能接着打鬼子呢。  

“是团长,我马上向沈主席发电报!”  

中央军这边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八路军这边有所伤亡。  

而是八路军想通过包围沈部解救新四军的计划也破产了,和谈是憋屈的做法,但也是不得不做的做法。  

真要是再搞起内战的话,最后得了便宜的一定是鬼子,这不是八路军所希望看见的。  

毕竟现在八路军在华北是鬼子和中央军的死对头。  

鬼子在近几年已经把重点进攻的方向放在了八路军头上,因为他们发现八路军的实力增长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如果再不加以遏制,未来这华北谁说了算还两说呢。  

李桓很快就回到了下坡村,还让其他人从阿东县城撤了回来。  

鬼子已经准备好了,很快就会对阿东县城发动进攻,继续守在那里没有什么意义,还是撤回来打游击战比较好。  

大概半个月以后,李桓这边就收到了一封电报,是上级发过来的。  

新四军经历过这次巨变以后,主力只剩下不到四千人的兵力,正在准备重组。  

虽然新四军伤亡惨重,但是经历过这一次血的教训,以后全部归党掌握了。  

所以上级准备重整新四军,扩大新四军的编制,重庆那边不给编制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