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密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说什么?”  

听到孔秀的回答,李桓和张宇同时瞪大眼珠子变得紧张起来。  

“我说…我二叔要找的那样矿产好像是一个钨矿的地图,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孔秀也不明白为什么李桓和张宇会这么紧张,但她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李桓和张宇对视了一眼,别人不知道钨矿是什么玩意儿,他们可知道。  

这些东西是军工必需品,造枪造炮都用得上。  

全世界大部分的钨矿都在中国,而中国大部分的钨矿都在江西,当然其他的地方也有。  

这东西是军工必需品都小瞧了它,应该把它列为战略物资。  

从孔秀的回答中李桓和张宇敢打包票,这其中绝对少不了日本人的影子。  

“这一定是日本人搞的鬼,是他们想得到钨矿。”  

钨矿这种东西对于非军工人士来说没什么大用,更别说孔家是大地主,要那东西干嘛?  

“李桓,这钨矿是什么东西呀?怎么你这么紧张?”  

长风傻乎乎的在一旁问着。  

“钨矿是用来造武器的,有了这玩意儿,钢材的强度都会变得很高,钨钢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日本人之所以想拿到这个钨矿,恐怕就是因为他们国内的战略资源匮乏,想抢夺我们中国的资源,然后造出武器,反过头来打我们中国人。  

小日本好巧的算盘呀!”  

李桓冷笑一声,绝对不能让日本人得逞。  

“孔秀,你知道那份地图藏在什么地方吗?”  

“应该知道!”孔秀有些犹豫的点点头。  

“孔秀你可要想清楚了,那份地图绝对不能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否则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日本人为什么要打中国?  

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国内的地盘儿不行,发展受到巨大的制肘,想占据中国的地盘儿。  

说白了就是资源不足。  

典型的两个极端就是日本和北苏,日本人地盘小,最关键的是还没有什么资源。  

老毛子就厉害了,地盘大不说,偏偏还有哪都是资源,哪怕每年挖矿卖都能卖不少钱。  

想到这里,李桓好像能够明白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痛恨俄国人了,眼红啊!  

“那些东西放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祠堂的牌位下面。  

但是那里现在有许多的日本人,他们把我们孔家的祠堂当做开会的地方,我之前去那边的时候,发现那里至少有二十个日本人的高手守着。”  

“哟,你父母挺聪明的嘛,知道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祠堂这种灯下黑的地方。”  

李桓忍不住夸了一句,然后孔秀就有些脸红。  

“其实我父母并不觉得那个东西重要,当年因为发现这个矿产迦罗还亏了不少钱,所以父母就把那份地图放在祠堂里面垫桌脚。”  

场面一度变得非常尴尬,李桓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过这确实不能怪孔雀的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中国知道钨矿的重要性的人毕竟不多。  

而且孔家又不造枪造炮,贸然公开讲不好还是一个危害。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马上想办法到你们的祠堂里面偷走那份地图吧。”  

钨矿的地图一定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这是他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好,我们孔家的祠堂就在西南角,那里特别僻静,但是也因为如此,导致日本人的那些高手一直在那附近转悠,我们要是想偷走那份地图的话,还是得靠李桓挖地道过去。”  

孔秀的身上擦了一些消炎药,这让她更痛了,但是身体也能够动了,不用让长风一直扶着。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挖地道过去吧!”  

为了保证那份地图的安全,李桓再次发动了自己挖地道的能力,和长风两个人就跟土拨鼠一样疯狂的往西南角挖地道。  

谁知道挖着挖着长风一锄头砸在了一块石头上,李桓也是如此,手里的锄头狠狠的砸在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  

“靠,孔秀,你们家地底下埋这么大块石头干嘛?”  

李桓忍不住吐槽了一下,然后就往旁边挖,谁知道挖着挖着还是石头。  

“我还就不信了,你地底下有这么多石头!”  

连续挖了七八分钟,最后李桓发现这好像不止一块石头,而是一大片石头。  

最重要的是这些石头很有规律的,叠加在一起,并不像是杂乱无章的放在地底下。  

如果把它连起来看的话,倒像是一面石墙。  

“这…这地底下难不成还有什么密室?”  

“呃…这个我也不知道,我父母死的时候我还并不是很大,而且对家里的事情也并不关心。”  

孔秀在七年前还只是一个大家闺秀,哪里懂得这么多的事情,顶多就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长风好不了多少,比他他,咳咳,也好不了多少…  

“那我就把它破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  

说完,李桓扭转锄头将其变成一把镐子,对着石头就开始吭吭吭的砸着…  

连续砸了几百下,手臂都软了,总算是砸出来一个半米多高的通道,但是每次也仅能容一人通过。  

就在这个时候,李桓忽然发现小地图上地面上的那些日本人的红点正在飞速移动。  

“不好,砸石头的动静好像让这些日本人听到了。”  

李桓没想到这些,日本人居然这么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