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高佬打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球偏了。  

全场轰的一声。  

就差一点点。  

中国队把1比0的优势保持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  

这暂时让中国球迷很兴奋,起码是个很好的开始,但是能不能守住,那就不一定了。  

下半场开始之后,中国队就开始回收防守。  

这是很聪明的打法,不过前提是真的能守的住。  

因为中场毫无压力,所以维尔通根已经改成中锋了,直接压到中国队的禁区里。  

这种明目张胆的碾压,让中国队非常不爽,可是对方的身高优势太大了,所以也没办法。  

对于比利时来说,一分是最少的,如果输给中国队,那他们就出局了。  

因为考虑到巴西在这个组会是无敌状态,所以比利时出线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队。  

登贝莱拿球,面对郑智,登贝莱快速突破,然后忽然一顿,这一顿,郑智也不跟了,而是站到禁区前,看样子是要打远射。  

不过登贝莱没有,而是一脚传给了边路。  

比利时的边路也是很快的,中国队这边摁不住,很快,比利时就下底传中了。  

一脚弧线球给到中路,维尔通根高高跃起,又是他抢到了第一点,狠狠把球砸向球门。  

又是门将扑了一下,然后是冯潇霆和米拉拉斯抢第二点。  

这一下,基本上冯潇霆是不要命了,他是滑铲过去,哪怕是受伤也要把球捅出禁区。  

最后是冯潇霆的强势让米拉拉斯惧怕了,他退了一下,冯潇霆先把球铲出禁区。  

全场又是轰的一声。  

门将和李玮峰重重拍了拍冯潇霆的肩膀,“干的漂亮,小冯。”  

冯潇霆心里也暖暖的,自己这次救险太重要了。  

“反击,我们必须反击。”解说已经意识到了,这样挨打,中国队挺不了多久的。  

没有反击能力的球队最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被打死,彻底的,所以中国队必须反击。  

其实靠的主要就是沈浪和董方卓,或者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沈浪的单兵能力。  

毕竟在中国队,没有法布雷加斯,也没有阿尔沙文,沈浪只能靠自己。  

不过郑智的出球已经被彻底掐住了,没有主场出球,沈浪也是无米之炊。  

蒿俊闵也是比利时重点打击对象,所以说他也不可能送出高质量的传中。  

这种情况之下,只剩下一招了,那就是后场出球。  

后场出球,直接越过中场,给到前锋脚下,在欧洲,这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了。  

2000年欧洲杯,法国队绝平意大利的那球,就是巴特兹直接出球给前锋,造成一个丢球,这是门将直接给前锋送球。  

不过,中国队的两个中后卫——李玮峰,冯潇霆,都没有那种远距离送球的能力,特别是传威胁球的能力。  

杜伊在场边摸了摸下巴,要是孙继海还在就好了,他的一脚传球很不错。  

此时,中国队的阵型变了,郑智回到后防线,打5后卫,其实就是后腰拖后。  

不过比利时的人不知道,其实郑智回撤真正的目的是传球。  

比利时人本能以为,郑智回撤不就是中国队加一个后卫吗?  

所以他们照常进攻,而且更猛了,加了在禁区前的远射。  

一次传中之后,门将拿到球,他丢给了李玮峰,后者交给了郑智。  

这时郑智一看,沈浪启动了,中国队之内,郑智传球绝对是第一的。  

一脚长传送过去,比利时人扭头一看,球慢慢落下,落点的尽头就是沈浪。  

沈浪拿球。  

全场欢呼!!  

比利时人心中也是咯噔一下,沈浪拿球,必有威胁的。  

沈浪拿球之后,没有马上加速,而是先看了看队友的位置,如果有传球的机会,那么并不需要自己突破。  

沈浪从来不是匹夫之勇的球员。  

发现没有好的传球机会,沈浪自己带球往前跑,在面对后卫的时候,沈浪开始加速了。  

比利时人发现,沈浪的加速和带球,那绝不是其他中国球员可以相提并论的,这是欧洲顶级的水平。  

很快,沈浪就过掉了一个球员,然后继续下底,这时郜林已经到位了,沈浪不再犹豫,而是一脚弧线球送过去,郜林的抢点还是不错的,不过在比利时高大中卫的防守之下,郜林其实顶不到球。  

但是郜林明白,自己可以顶不到,但是对手也必须顶不到,他重重一顶,顶开了比利时的防守球员,球漏过去了。  

董方卓这边有机会,但必须是不停球,直接射门那种。  

这种机会是有,但是难度很大。  

董方卓迎球怒射,球没压住,打飞出去。  

轰!!!  

哪怕是打飞了,这次中国队的进攻是成功的,传——跑——射门,都是一流的。  

中国球迷送上掌声。  

比利时队被震撼到了,没想到中国队还真能反击,而且差一点进球。  

这样一来,比利时的进攻再也不可能那么肆意了,因为当他们最爽的时候,说不定中国队也在酝酿一次反击。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看起来中国队似乎可以拿下1比0了。  

解说在兴奋,球迷在兴奋,足协的人也在兴奋,不过其实球场上的球员是最紧张的,因为只有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了。  

比利时人的体能也到了极限了,但他们需要一个进球,否则他们就出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