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弃儿重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曼彻斯特,红色的信仰在闪耀,作为中国第一个加盟曼联的球员,董方卓是值得骄傲的,但是很快,他迷失了。  

董方卓是有实力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弗格森是不会买庸才的,但是足球有时候没那么简单,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游戏。  

董方卓原本是有情绪的,但是他此时知道,这是不对的,全队很团结,沈浪比自己强很多,但是他身上没有一点点架子。  

中场休息的时候,董方卓主动在球场热身,朱光沪看到了走过去。  

“郜林的体能不一定能坚持整场球,如果下半场需要的话,我可以上。”  

朱光沪微微一笑,小家伙服软了,知道服软的球员才有未来。  

“嗯!”  

下半场开始之后,波澜不惊。  

澳大利亚有几脚远射,都偏了,中国队这边只有传中。  

不过下半场20分钟的时候,风云突变,澳大利亚打出快速反击,这次竟然维杜卡突然到了边路。  

中锋去边路,这肯定是没人防守的,冯潇霆不可能跟出去。  

这样一来,维杜卡有充分的时间去传中。  

阿洛伊西在中路等着。  

维杜卡虽然不是什么弯刀高手,不过这种传中还是准的,球找到中路。  

阿洛伊西和李玮峰在顶。  

李玮峰扛住阿洛伊西,先触球,不过皮球没有离开禁区,阿洛伊西准备抢第二点。  

就在此时,李雷雷出击,和阿洛伊西两个人几乎是同时触球,然后阿洛伊西的膝盖顶在了李雷雷的头上。  

顿时,场面很暴力。  

裁判也马上终止了比赛,队医进场。  

这个球是五五开的球,所以中国队也不会去找对手的麻烦。  

阿洛伊西也不好意思,他很关心李雷雷的伤情。  

经过短暂的治疗,李雷雷表示要坚持比赛,朱光沪也准备再看看,如果不行再换,这边替补门将也起来热身了。  

“这比赛进入下半场之后,和韩国队那场很像啊。”段玄说道。  

确实太像了,东南亚的天气真是闷热,半场比赛就会让球员们非常难受。  

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桑拿房里踢球。  

澳大利亚人到了下半场,体能下降的挺厉害的,后防线有几个已经跑不动了,如果此时换上速度快的球员,那…  

朱光沪已经在脑子里YY了。  

他看了董方卓一眼。  

此时董方卓也看到了朱光沪,两人眼神一交汇,彼此是心有灵犀。  

“你上场。”  

董方卓马上换装备,几分钟之后,中国队换人。  

中国球迷兴奋了,董方卓曾经是希望之星啊,但是过去几年,江郎才尽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国内球迷都挺遗憾的,如果当年没有去曼联,而是一些中下游的英超球队,说不定早就成功了。  

“董方卓顶替郜林出场了,虽然小伙子在曼联过的不开心,但是回到国足,他还是最有天赋的那个。”  

董方卓上场之后马上找到沈浪,耳语了一番之后,他跑到了锋线上去。  

比赛继续。  

澳大利亚人对董方卓安排了重点的防守,毕竟名气在外。  

不过此时澳大利亚几个高大后卫的速度已经变慢了,而董方卓刚刚出场,生龙活虎,很快,董方卓就在速度上占到了很大的优势。  

不过沈浪倒是和董方卓的联系很少。  

两人似乎是不来电。  

“董方卓刚才和沈浪说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之间毫无配合?”段玄的疑问也是全国球迷此时心中的疑问。  

传言纷纷扰扰,比如什么沈浪和董方卓不和,但是真实的情况,其实只有国足内部知道。  

难不成他们两个真的不和吗?  

比赛持续到了75分钟,中国队也有点跑不动了,澳大利亚加一把劲,在中国队的禁区前组织了几次还算比较不错的进攻。  

不过进攻都是以远射结束,没有打进禁区里。  

维杜卡也失去了冲击力。  

卡希尔的传中,阿洛伊西头球偏出,这时李雷雷没有等球童丢球,他自己捡球,然后开出。  

澳大利亚那边一顿,这看起来不妙啊,果然三传两倒,球到了郑智脚下。  

中国队的大脑一脚贴地直塞,送到了沈浪脚下。  

沈浪拿球,他一反常态,没有抱边下底,而是往禁区中路走。  

难不成沈浪已经对董方卓失望透顶?准备自己来?  

沈浪带球到了禁区前,已经进入射程了,大家都知道,沈浪的左脚也是能射门的。  

澳大利亚后卫一看,不能不堵了,万一沈浪一脚神仙球打进去可怎么办。  

澳大利亚中后卫压上一个,就在他压上的时候,沈浪脚腕一抖,分球给董方卓。  

所有人看傻了,说好的不和呢?  

说好的沈浪不鸟董方卓!!  

沈浪的分球恰到好处,董方卓舒舒服服拿球之后面对门将施瓦泽。  

“单刀!!”  

“单刀!!”  

董方卓过掉门将施瓦泽之后推射空门。  

扳平了。  

李雷雷哭了,他上半场的失误总算是弥补回来了。  

1比1。  

中国队和澳大利亚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朱光沪笑了,其实董方卓和沈浪是故意上演不合,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两人才拿出杀手锏,而刚才就是。  

“哈哈,不过这招只能用一次了,澳大利亚人不会再上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