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校园红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给你们的球衣。”  

“哇!!!”  

“这是球票,俄超首战。”  

“哇!!!沈浪万岁。”  

沈浪班上是20个同学,今天他回来看看,顺便每人送一件球衣和一张球票。  

“沈浪,还缺女朋友吗?我替补。”  

“我也替补。”  

“我也…”  

“哈哈哈,大家要点脸行吗?”  

一旁的伊琳娜已经羞红脸。  

沈浪笑道:“我不需要了,但是泽尼特的队友们如果需要女友的,我给大家介绍啊。”  

“呼啦,沈浪最棒了。”  

这时,学校的工作人员过来,在沈浪耳边耳语了几句。  

“校长找我有点事,我去一下。”  

伊琳娜跟了出来,“什么事啊?”  

“不知道啊,我去看看。”  

******  

校长是个大胡子,叫瓦西里。  

学校每年都会接收一些踢球的孩子,在欧洲,球员辍学踢球的很少,大部分都必须接受基础教育。  

但是能到沈浪这种高度的还是头一次,瓦西里心里也乐开了花,以后可以拿沈浪好好宣传一下了。  

来到校长办公室,沈浪敲了敲门。  

“请进。”  

一进门,大胡子校长就给了沈浪一个熊抱。  

非常尬!  

沈浪还是第一次来校长的办公室。  

“哈哈哈,我的大球星,我可是你的粉丝啊。”  

“…”  

“谢谢。”  

“沈浪,学校董事会一致通过,要在校内塑一座你的像。”  

噗!!!  

“我又没死!!”沈浪心想。  

“校长,我看太早了吧,我才刚刚开始职业生涯,就算要塑像,也得我退役啊。”  

“需要这样吗?”  

“当然的。”  

校长摸了摸自己只剩几根头发的大脑袋,“还有那么多讲究啊。”  

校长一个人自言自语了一番。  

“那能不能邀请你在全校师生面前做一次演讲。”  

“…”  

“校长,我最近比赛很忙,能不能以后再说。”  

连续被拒绝两次,校长有点不高兴了。  

“那你能不能送我一件球衣呢?”  

第三个要求,沈浪确实不好意思拒绝了,但是球衣送完了,怎么办?  

“等一下啊。”  

沈浪推门出去,伊琳娜就等在不远处。  

“怎么样?”  

沈浪简单说了。  

“哈哈哈,校长是想出名想疯了啊。”  

“伊莲娜,你的球衣先给我好不好,我再给你一件。”  

“呵呵,给。”  

拿着伊莲娜的球衣,沈浪给了校长,才算交了账。  

*******  

中国京城。  

踢球者杂志驻中国办事处。  

踢球者一直想打开国内市场,但是国内球迷还没有培养起付费获取足球咨询的习惯。  

网上免费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要花钱呢?  

再说了,国内很多文章其实就是翻译的欧洲专业媒体文章,改个名字就发出来了。  

不过踢球者的德国管理者明白,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订阅正版踢球者杂志,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主编汪北辰已经关注沈浪很久了,不过他一直没有行动。  

因为现在国内的假留洋太多了。  

按照官方资讯,中国在外留洋的球员也有几千人,但是有名有姓的凤毛麟角。  

甚至中国球员留洋现在已经是一个笑话了,和阳澄湖大闸蟹差不多的概念。  

名气大,但是真的没几个。  

不过汪北辰发现沈浪不一样,他真的能上场比赛,而且在联盟杯踢球了。  

很可惜的是,联盟杯和俄超在国内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个年代网络还没那么发达,所以国内至今没人关注沈浪。  

汪北辰看着电脑屏幕,这时有人敲门,是手下的几个小编。  

“进来。”  

大家知道主编是分配任务。  

汪北辰分配了采访任务,最后他话锋一转,谈到了沈浪。  

“我觉得沈浪的事情应该做个专访。”  

马上有小编提出反对意见。  

“老大,国内球迷只认五大联赛的,其他留洋的根本没人认,俄罗斯联赛,那还不如中超吧。”  

“无知,中超球队能打联盟杯吗?”  

“话是这样,但是我们是杂志,最重要的是球迷要认,同行要认,否则我们的销量根本上不去。”  

汪北辰沉默了,传媒行业说到底是要写读者喜欢看的内容。  

比如前几年孙吉海和李铁的英超德比,那就吸睛无数,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力。  

“我看过德国发来的一些视频,这个沈浪不一样。”  

“主编,还是等他真的红了再说吧。”  

汪北辰不这么看,如果一直没人报道,那么沈浪可能会错过明年的亚洲杯。  

“我去一趟俄罗斯,这个星期的工作你们和我电话联系。”  

既然主编决定了,那么大家也无话可说了。  

*******  

土星队的主教练是斯洛伐克人弗拉迪米尔·魏斯。  

土星队在俄超属于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种,常年混日子。  

俄超第一梯队是泽尼特,莫斯科中央陆军,莫斯科斯巴达克这些球队。  

魏斯身上压力不大,土星的老板也没想过能拿俄超冠军。  

这样的球队往往会创造一些冷门,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