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再来一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久玥不慌不忙的取出来一块儿有铜锣那么大的茶饼,外面裹着茶纸,正面印着通红的字样——中国茶叶公司yn省公司,中茶牌圆茶。  

苏淮瞳孔一缩,吓了一跳。  

后来的他虽然活得挺失败,但终归是在一线城市讨生活的,其实经历的东西和见过的世面,怎么着都不能算差。  

所以,他一眼就认出来那块茶饼是早期的八中红印。  

这玩意在普洱爱好者里太出名了,可能等于是篮球爱好者的乔丹亲签a锥,超跑爱好者的兰博基尼毒药,艺术爱好者的早坂姬24年第一番。  

别问我早坂姬是谁,我没看过,就好像我也没穿过a锥一样真实。  

回到正题,八中红印的名气可不只是因为少和贵,其口感也饱受认可,堪称茶友至高享受。  

苏淮…自然是没喝过的,倒是没少看到公司老板在朋友圈里的吹逼分享。  

馋么?  

其实也没有很馋,因为那会儿的他深知自己不配,一辈子都混不到一口。  

但现在看到老王拿出来要与他分享,口水顿时忍不住了。  

捧场捧场!  

苏淮恰到好处的表现出震惊:“王教授,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八中红印圆茶?”  

“小苏的见识真不错!”  

王教授十分得意,像一个炫耀玩具的小朋友,把茶饼摆在茶几上,指着“中国茶叶公司”的“中”字,给苏淮看。  

“瞧瞧,一点红!”  

苏淮仔细看去,便看到那个“中”字上方有一个不小心多印出来的红点。  

什么意思?  

防伪标志吗?  

苏淮到底不是那個级别的富裕人群,知道八中红印,但是没有深刻了解,所以不清楚这多出来的一个小红点有什么意义。  

不过这样刚好,可以顺其自然的捧哏了。  

“王教授,您难住我了,我只知道八中红印特别珍贵,这一点红又有什么说法?”  

不懂更好。  

知音有知音的聊法,教学有教学的快乐。  

以苏淮的年纪和阅历,和老王做知音反倒显得不搭,给他机会教育自己才是最好。  

王玉清的分享欲库库暴涨,马上就是一番尽心尽力的科普。  

“印级茶的存续时间十分短暂,从1950年诞生到1967年终结,只有短短的十七年,但是也诞生了很多种不同风格的茶品。  

这一时期,普洱茶生产由以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国家政府工厂为主导,其生产的规模和方式、产品的选料和包装等都与号级茶时代不同。  

而红印,正是取自最好的茶青,以最好的工艺,制作出来的精品茶。  

又由于早期红印圆茶是常规性产品,所以制作此茶的时间跨度则比较长,现在我们只能以外包装来加以区分。  

一点红版本,茶性偏刚烈,带有标准的梅香和兰花香并且还有较重的药香。  

由于它在制作雕版时不小心多刻了一点,导致其成为一个鲜明的辨认符号,也因此成为了现今市场上制假造假的重灾区。  

十有八假,绝不夸张,什么渠道什么来源都不可信…”  

苏淮在最恰当的时候接口:“那怎么样才能确定是真品呢?”  

“哈哈!”  

王教授笑得十分畅快,大大方方回道:“当然是用钱确定咯!”  

你认真的?  

老王特别认真,意味深长的看着苏淮,慢条斯理道:“一块一点红红印圆茶,如果是在拍卖会上购买,可以拍出一百万左右的价格。  

若是私下淘换,卖到80万轻轻松松。  

而制假的成本是多少?  

我不太懂,但是我猜不会超过几万块。  

像这种有大利可图的东西,你能指望着造假贩子手艺太潮么?又或者是指望着中介的套路不够精湛被你轻易拆穿?  

不可能,是吧?  

所以想要买到真货,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去靠谱的拍卖会上砸出一个最高的价格,拿到人家用信誉作保的真品。  

第二,你足够有权有势,卖家不敢得罪你,或者有求于你,那他拿给伱的东西就大概率是真货了。  

除此之外,你在私人手里花多少钱买来的茶饼都不能保真,甚至卖家都有可能被蒙在鼓里,拿假货当真品收藏。  

哪怕是我,早些年刚开始琢磨精品茶的时候也交了好几百万的学费,否则也不会总结出这么两条经验…  

小苏,老头子我可是拿出最高的诚意来招待你喽!”  

“太隆重了。”  

苏淮苦笑摇头,自然而然的叹了口气:“忽然感觉我都不配喝这款茶了…”  

王教授当场就傻眼了。  

嗳?!  

你的反应怎么这么不对劲儿啊?  

顾久玥忽然接口:“茶叶买来就是给人喝的,喝吧,喝光了我再给姥爷买。”  

一百万一饼的茶叶让你讲得跟大白菜似的…  

这种壕,和苏淮在网上刷币还不一样,透着一股子实实在在的洒脱。  

而王教授也收回一闪而逝的愕然,马上附和:“小苏,就凭你对玥玥的照顾,整块拿走都没有不配之说,不要妄自菲薄!”  

老狐狸!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  

苏淮能够清晰感受到王教授的情绪,大体上是一种真挚的感激和淡淡的欣赏,但是其中仍有不和谐之处——老王花费了很大精力在观察自己。  

那种观察,明显带着审视,远远超出了对待普通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