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魔血灵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结束通话后。  

李源也没废话,起身,手中长枪一挥,便击杀了躺在地上已近乎昏迷的紫袍人。  

头颅两分,死的不能再死。  

“你连续击杀入阶生物,获得灵性养料,灵性觉醒程度达29”神宫面板闪过一道提示。  

实际上,为何李源那么笃定这三人是异族,而非七星人类?  

并非他听懂三人对话,或是看出太多端倪。  

仅是通过神宫探查,提醒他击杀能够获取‘灵性养料’。  

这种提醒,只有在异族身上才有。  

“伪装再好,也躲不过心灵神宫的探查。”李源目光扫了眼对方尸体。  

实际上,李源不击杀对方,以这名天良族人的伤势,持续下去也必死无疑。  

况且在这蛮荒丛林中,失去行动力,无异于等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什么兽类异族闻着血腥味赶来。  

“在追杀一名人类?为什么呢?”李源呢喃自语,思索着刚才得到的情报。  

情报内容并不多,主要就两条。  

第一,被李源击杀的只是天良族中的‘一阶战士’,他们是奉命前来明墟星界驻守的,实际就类似人族文明中的军队武者。  

第二,他们是一个大队集体前来,奉命追杀一名人族武者,他们是从数百公里外一路追踪过来的。  

这名人类武者具体是谁?为什么追踪?他们便一无所知,至少这三名战士不清楚。  

“天良文明的一个大队,至少超过50名天良族战士啊。”李源暗道:“肯定有不止一位19级战士。”  

七星人类文明、天良文明,彼此不止通过明墟星界有接触,还有通过其他星界接触,双方虽不像罗布海背后的异族文明那般疯狂开战,但彼此也一直处于敌对。  

且多年下来,双方其实很了解,对彼此的语言、文化甚至是科技历史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了解。  

这也是李源施展神宫探查,一旦确认对方为‘异族’,便毫不犹豫动手杀戮的缘故。  

不需要问原因。  

按基地给的‘行事守则’,凡在基地1000公里范围内遇到两大异族文明强者,皆可直接攻击。  

李源迅速在三具尸体上一阵摸索,没发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兵器?战铠?都只是一阶中品兵器,价值不高,且李源根本没地方放。  

其他东西就更少,大多是些吃食。  

“嗯,生命探测仪?一阶的。”李源忽咧嘴一笑,从这名实力最强的天良族身上摸到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取了下来。  

这是天良族的科技产物。  

有些类似七星人类文明的‘生命气血检测仪’,只是质量更好,且已真正小型化,能随身携带。  

李源有神宫探查,且更为准确,并不需要这东西。  

就这巴掌大小的生命探测仪,且从样式来看,也只是一阶,最多探查到20级生命。  

但是,只要李源将其交给基地,便足以卖出数百万蓝星币。  

“说不定,我们七星人类文明中的生命气血检测仪,最初就是从这东西中得到的灵感。”李源暗道。  

战争,某种意义上会不断促进科技发展。  

迫使一个文明必须不断强大自身,才能令整個文明不至于被灭绝。  

数百年来,七星人类文明通过众多星界,和大量异族文明碰撞、交流,无论是科技还是修炼文明,都得到了飞跃。  

“兽类文明,往往科技方面都很弱。”  

“但许多类人文明,许多科技都非常强大,好些都比人类文明科技要强得多。”李源暗叹。  

这些资料,普通人或许不清楚,但对于源武者们并不算秘密。  

李源阅览过星火武殿的大量资料,很清楚这一点。  

正因此。  

整个七星人类文明都充满着危机感,全力发展着武道、科技,力求变得更为强大。  

说来缓慢,实际上,李源摸尸耗费也就数十秒,甩手将生命探测仪放入紧身背包。  

“19号观察点?”  

“走。”李源稍微辨别方向,在智能环表的上设定好‘方向导引’。  

直线距离40公里!  

“全速奔袭,应该20分钟内能够赶到,希望他们能撑住吧。”李源暗叹,身形一动,速度飙升到超过50米/秒,已化为一道流光冲了出去,迅速向19号观察点赶去。  

一个大队的天良族战士?  

要攻破一个观察点并不难,这还是不携带科技武器的情况。  

“距灵性觉醒程度30,只差最后1了。”李源眸子中也掠过一丝凶光。  

就拿你们来做实验了。  

七星人类文明,在明墟星界中,除前哨基地,还分为观察点、资料点。  

资料点,例如一些极适合种植各类珍贵药材的区域、矿脉挖掘区域。  

观察点,往往处于活动范围最外围,存在的意义,就是观察方圆数十公里乃至更大范围,做到监察、警戒的作用。  

同时为在最外围区域活动磨砺的大量武者,提供一个临时休憩场所。  

19号观察点。  

便是靠外围、距战争基地极远的一处观察点,隐藏在山体内部的观察点,整个山腹都掏空大半,从外表看很不起眼,和一座普通小山没太大区别,但内部错综复杂。  

过去数十年,它一直很安全。  

但今天,19号观察点迎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观察点的最外围防御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