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千年岁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圣体,是《百道圣体》中,百道帝君对于‘永恒境身躯」的称谓。  

圣道成,永恒诞生,圣体成这是正常修行者追逐成就永恒的路,但这条路太艰难了。  

别说成永恒,哪怕想要成至尊都极为艰难。  

因此!  

百道帝君另辟蹊径他欲先铸圣体雏形,以圣体之躯推动永恒道的不断进化,最终成就永恒。  

「圣道成,一道生万道—但万道亦可熔炼圣道。」李源阅览着《百道圣体》的具体法门奥秘,为之震撼。  

透过这一法门,第一次,李源对传说中的永恒有了少许了解。  

永恒圣道,真正的至高之道··  

而《百道圣体》,入门便是要令三条永恒道彼此结合,完成变,改变体内天地的本源,自此有一丝圣体本源特征——  

一旦功成,继续跨入八阶后,便能借助圣体本源的运转,继而能开辟更多永恒道,令圣体本源更为强大,实力会不断升如百道帝君,耗费无尽岁月,  

最终开辟过百条永恒道。  

虽然每条永恒道都不够强,可百道结合。  

也令百道帝君实力甚至超越至尊层次,被尊称为‘亚圣’,留下的至宝‘百道神轮’便令至尊都要仰望。  

「这堪称一条全新的修炼体系,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星神修炼体系的终极进化。」李源屏息,眸子闪烁着奇异光芒:「只是,这一修炼体系入门要求太高,  

哪怕是星神修炼体系中的绝世妖孽。」  

「如紫火神王这等存在,想要入门,都近乎不可能。」  

因为。  

欲在天神境入门,成就‘圣体本源特征’,便要求三条永恒道要足够强,若只是三条普通永恒道成功概率极低。  

紫火神王在天神境时,也只开辟了两条普通永恒道,是跨入神王境后,方才再度推动永恒道进化,最终成就两条顶尖永恒道。  

如此,已极为罕见。  

「对他人难。」  

「万古青天下,浩瀚宇宙,有资格修炼的怕是屈指可数。」李源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  

「这门绝学《百道圣体》,我要修炼,并不难。」  

三条永恒道结合?按小墓的指点,李源的目标可是开辟四条顶尖永恒道·  

都超越了《百道圣体》的基础要求。  

而且!  

「我若是修炼《百道圣体》,都不必拘泥于天神境,哪怕成就神王境后,一样能修炼成。」李源暗道。  

神王辟道后,神格本源承载永恒道,令神格内天地急剧衍变,会使神王实力飙升一大截—但相对应的,大部分神王神格不够强,承载一条永恒道便是极限,永恒道气息隔绝内外,使神王想再开辟一条永恒道几乎不可能。  

而天神,神格不足以承载永恒道,反而不受影响所以,理论上只要天神实力天赋足够强,能开辟无数条永恒道。  

当然这只是理论。  

天神们寿命短暂,实际上能和紫火神王一样,在天神境开辟两条永恒道,就已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李源所碰到的所有准圣,也只有紫火神王特殊开辟了两条永恒道。  

「若是跨入帝境,内宇界本源足够强,方才有望承载第二条永恒道但那时内宇界本源已成,则无法修炼《百道圣体》。」李源暗道。  

帝境中,开辟第二条永恒道的,是有不少的。  

「我不同。」  

「我作为宇宙神体,天神境便开辟内宇界,内宇界本源之强,能轻易承载三条、四条乃至更多永恒道。」李源暗叹。  

因此,在小墓预估中,哪怕李源跨入神王境,也能毫无影响的继续开辟更多永恒道。  

方才为李源定下四条顶尖永恒道的目标。  

「真要说。」  

「我自身所形成的宇宙神体,已超越生命神王的构想和百道帝君所创的《百道圣体》相比,未必就弱了。」李源心中很冷静。  

他并没有一冲动便开始修炼。  

《百道圣体》强大。  

可自己的宇宙神体,只要正常修炼下去,也注定是宇内无敌之神体,哪怕是至尊神体也难企及。  

某些方面,比之《百道圣体》只强不弱。  

若是轻易便改变自己道路,未来一旦走岔路,则追悔莫及—毕竟,百道帝君走这条路最终也只成就‘亚圣」。  

而非圣。  

沿对方的路走,还未必赴得上对方。  

而李源按自身道路走下去,作为星神修炼体系的终极形态,未尝不能走到百道帝君的高度。  

时间流逝。  

在将《百道圣体》入门篇尽皆记下来。  

李源九大真身同时修行,一边努力推演‘大毁灭道」奥妙,一边不断将自身神体奥妙和《百道圣体》入门篇彼此对照。  

「太玄妙了。」  

「按《百道圣体》所言,我开辟三条永恒道,神体便能和契合的永恒道意波动彼此融合—最终完成神体基础改造,能三条永恒道有初步融合的可能。」李源暗道。  

这便是永恒道意波动的作用。  

若没有这些永恒道意波动作为媒介,光靠修行者自身,是极难做到三道合一的。  

「可我,并不愿神体和神格本源改造。」李源暗自摇头,自己神体虽融入了许多万灵道意波动、世界道意波动。  

但只要不进行最后一步修行,影响并不大。  

洞天法宝内。  

「你是说,这门亚圣绝学,会对你有致命影响?」小墓错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