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帝之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剥夺。」  

「难怪在小墓讲述中,历史上的一些万灵道强者,无声无息渗透,便能灭杀许多神王乃至神帝啊。」李源暗道:「甚至还能改变敌人的‘生命本源构造」,  

进而奴役、控制对方,或是令敌人神体暴动。」  

「进行一些屠戮时,万灵道强者指尖一拨,便能令一方星域无数生命同时陨落,而不伤旁边分毫,令整座星域化为死域。」李源虽才开始参悟,但已初步感受到万灵道的特殊。  

总之,这是条很恐怖的永恒道。  

正面搏杀不算强,但能够令自身神体极端强大,各种阴险手段也会令敌人发楚。  

「不够!」  

「生命奥妙无穷—我眼前这些半神虚神、真神数量太少、种类太单一。」  

李源暗暗摇头。  

心念一动。  

被李源挪移进宫殿的上千名修行者,便又同时消失—自始至终,他们都处于李源的心界笼罩下,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我想要解析万灵。」  

「就必须要更多材料,更多生命,且最好是不同种族、不同层次、乃至不同生命形态———」李源心中生出阵阵渴望。  

这是对大道的渴求。  

北辰星,银海城核心之地。  

银海殿内。  

李源源身早已赶回这里,正盘膝坐在一尊金色王座上,一直静心参悟着金王座中蕴含的道和法。  

旁边,则站着小胖子模样的小墓虚影。  

「万灵解析?」  

「这!这源种竟有如此奇效?」小墓听着李源讲述关于宇宙莲花、源种的奥妙,都已惊呆了:「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宝物?」  

「难道是长河古墟深处?」  

「但你口中的生命神王,哪怕他实力达到帝境门槛·也不可能深入长河古域,最多在外围区域转悠?他凭什么得到如此重宝?」小墓忍不住道:「李源,  

你这件宝物,论价值恐怕比北辰星还要高。」  

李源静静听着这和他心中猜想差不多·源种当前显露的威能还远不及北辰星。  

但是,谁敢说这就是源种的极限?  

「万灵解析。」  

「按你所言,它的功效,可是比神帝的‘万灵洞察」还要高级些。」小墓晞嘘感慨。  

「万灵洞察?」李源面露疑惑。  

「嗯。」  

「李源,你可还记得我为你规划的四条永恒道?」小墓道。  

「记得。」李源点头。  

「在我为你修行规划中,你所要开辟的四大顶尖永恒道,世界道、万灵道、  

心器道、大毁灭道开辟难度应该是依次提高的。」小墓道:「像世界道,如此轻松开辟,虽超出我预期,但结合你自身修行条件,还算正常。」  

李源点头,小墓之前的确没想到自己内宇界之玄妙。  

「但另一方面。」  

「四大帝境绝学,明明你在《不灭身》上进展最慢,在《永恒心锥》上进步快,哪怕是《劫灭》进步似乎都要比《不灭身》快,我依旧认为你会更先开辟万灵道?」小墓露出一丝神秘笑容。  

李源摇头。  

这也是他之前困惑的点。  

「内宇界不断衍变完善,最多千年,就会达到‘宇界孕万灵’的地步。」小墓笑道:「到时,你的内宇界中会自然而然诞生出生命,透过宇界本源,进行‘万灵洞察’,光研究宇界内部生命奥妙,便要比现在轻松得多。」  

「内宇界,还有如此奇效?」李源吃惊。  

「三千永恒道,难分彼此,各有关联。」小墓道:「神帝们,透过内宇界之神奇,能对许多永恒道都会有所参悟,只是他们内宇界本源所承载有上限,难真正在更多永恒道上取得大成就。」  

李源顿时恍然。  

「你生来便拥有内宇界,且是最完美强大的内宇界,这也是我笃定你有望开辟多条顶尖永恒道的原因。」小墓晞嘘道:「只是没想到,你得到的源种,宇宙莲花竟比‘万灵洞察」还要厉害。」  

「不过。」  

「你将来推演万灵道,完全能二者结合。」小墓道:「万灵洞察范围更大,  

覆盖整个内宇界,应该更有利观察无数生命的动态,可观察活物,继而观察他们的灵魂波动。」  

「而宇宙莲花一旦施展,对你神力消耗巨大,范围也小,更利于观察死物。」小墓分析道:「万灵道,包括生命道、死亡道—生死之中,便是万灵之终极。」  

经过小墓的分析,令李源对于如何开辟万灵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而李源的本尊,也再度找寻到冬芒神王。  

「你需要整个神域范围,所有已知生命种族的生命材料,植物生命、血肉生命,能量生物、虚界生命最好还有活物?各种灵魂材料?」冬芒神王吃惊。  

李源给出的这份清单,实在太庞杂了。  

「你准备再开辟生命道?还是万灵道?」冬芒神王瞬间意识到这一点。  

须知,他自身也是走生命道,眼力是足够的。  

「万灵道。」李源坦然道。  

「但你不是已开辟世界道?还要分心其他?时间够吗?」冬芒神王感到困惑。  

在他看来,顶尖永恒道已艰难无比,一位强者能够开辟一条并在有限时间中将其推演到第四步,已是难如登天了。  

李源竟还要分心?  

「师兄,我自有道理。」李源笑道,涉及到源种、完美十星脉,很难解释太多。  

若让人知晓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