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想郑公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帝也该休息,朝臣也该休息,让皇帝放慢发展的脚步,再用奇怪角度下解读出来的黄老之学,来教导皇帝该怎么做事。  

听别人教自己做事,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皇帝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为保持贤明的形象需要欣然接受朝臣的这种行为。  

当了十一年的皇帝,也早就习惯了,看归看,看了之后该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承乾提着鱼竿,看着河面沉默不言。  

上官仪与许敬宗也提着鱼竿,陪着陛下坐在一旁,见陛下似乎有心事,两人也不敢开口讲话,并且蹙眉思考是不是在来时,有什么举动让陛下不悦了。  

“市税的事还是要看紧,不得徇私,更不得讲情面,这是朝中的底线。”  

陛下忽然开口讲话,许敬宗先是一愣,而后忙道:“喏。”  

李承乾又吩咐道:“此事御史台也可以多过问,不定期私访,不定期查探,做到应知尽知。”  

“喏。”  

李道彦脚步匆匆而来,递上一卷奏章道:“陛下,这是苏主事送来的。”  

李承乾拿过文书,看着自家丈人让人送来的奏章。  

钓鱼的闲暇片刻,还能静下心处置国事,却也是极好的。  

现在崇文馆正在积累着自己的师资力量,并且留在各地建设书舍的支教夫子也已有一定规模了,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不求仕途,不求在朝中能够得到多大的权力,而是一心在教书。  

苏亶觉得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并且鼓励更多人能够留在地方任职支教,形成一种团体。  

师资力量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就比如说在汉朝,许多文人想要入仕,或者是想要在朝中为官,尤其看重出身门第,以及师承何人,或者说各地的老师名望如何。  

而这种风气在东汉时期尤甚,一个名仕的弟子名额,动辄需要数十万钱才能得到,并且直接成了世家与门阀的便捷渠道,而这种风气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从而也就有了入朝为官必问出处的风俗,大抵上来说,这可以归结为一种风俗。  

其实,李承乾也能够感觉到,现在的大唐也有这种情况,关中的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围绕科举的体制下,虽说更公平了,但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让关中的学子第一时间成了既得利益者。  

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状,崇文馆也只能一次次将人手散出去,从中找补一些均衡。  

所以不论是京兆府还是崇文馆,在学子们的精神意志建设上很重要,而这种建设绝大多数都来自郑公。  

让学子们背诵郑公说过的话语,让学子们将郑公当作一生的老师,李承乾很乐意促成这个局面,没有人比郑公更合适了,因郑公不像孔子或者孟子这么遥远。  

郑公距离他们更近,甚至学子们还能前往郑公的灵位前祭拜。  

将郑公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就抛却了其它,诸子百家都化作了古典。  

换言之,唯有现在需要的,才是最合适的。  

见陛下又沉默了,坐在胡凳上的许敬宗稍稍换了姿势,身子后仰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他打了一个哈欠。  

上官仪钓上了一条鱼,将鱼从钩子上取下来,放入一旁的鱼篓中,前后动作连贯又娴熟。  

时常陪着陛下来钓鱼的臣子,都已如此。  

看罢苏亶的奏章,李承乾道:“让崇文馆先放慢脚步,不用太着急,将书卷编写好更重要。”  

李道彦行礼道:“喏。”  

李承乾提起自己的鱼竿,见也没有鱼,摇头笑着道:“这关中的鱼真是越来越难钓了。”  

许敬宗忙道:“臣也是。”  

“倒是上官仪有三两条鱼。”  

上官仪行礼道:“臣在陛下与许尚书的上游,自然先得鱼。”  

李承乾提着鱼竿往回路走着,道:“钓鱼的风气在关中越来越盛行,若是刘仁轨在这里,多半会指责朕,人们为了见一面皇帝皆在钓鱼,让关中的鱼苗减少,而影响了民生,他多半会说朕不该显露喜好的。”  

说着话,李承乾走上了回去的车驾,在将士们的护送下回了宫。  

上官仪还站在原地,蹙眉想着陛下的话语。  

许敬宗看了看他鱼篓中的活鱼,道:“你家可有酒?”  

上官仪道:“老许,你说陛下这话是何深意?”  

“再念想刘仁轨了,说不定他就要被召回来了。”  

“非也。”上官仪摇头道:“刘仁轨不是郑公,他不会对陛下说那样的话的。”  

“那又是为何?”  

“与刘仁轨无关。”上官仪又是重重一叹,神色带有颇重的悲伤之意,缓缓道:“陛下是在想郑公了。”  

不知为何,许敬宗也是突然鼻子一酸,眼泪竟当场流了下来,用袖子一边擦拭着,可泪水一时间越来越多。  

上官仪领着他走回长安城,又道:“你这是怎了?”  

许敬宗道:“年纪大了,一吹风就流泪。”  

天气依旧很冷,钦天监内,小兕子走在一条绳索,一手拿着书正在看着,双脚踩在绳索上,如履平地般走着,又递给一旁的宫女一块令牌,道:“明日开朝?”  

宫女道:“回公主殿下,正是明日开朝。”  

“告诉皇兄,明天多穿一些,会下雪的。”  

“喏。”  

过了上元节,已是二月,关中下起了大雪,寒风吹着鹅毛大雪落下。  

皇帝下旨,除了必要的早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