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扬威葱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蕃人在侧翼放箭,箭矢在大风中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但能够给敌人造成极大的麻烦。  

薛仁贵冲在最前方,后方的唐军一往无前冲开了大食人的盾阵。  

大食人的骑兵冲刺而来,双方像是两把铁锤撞在一起,一时间人影接连不断。  

怛逻斯城的城墙上,一伙胡人看到这等大战的阵仗早已失神,他们手中的刀兵不自觉地滑落,一度忘了吞咽口水。  

幸好,幸好这个时候唐军与黑衣大食没有来攻打他们,他们还有逃的机会。  

开阔数十里的战场上,以薛仁贵先先锋冲入大食人的军阵中便一往无前。  

看到将士们破入对方的军中,梁建方道:“众将士随我杀光他们。”  

“杀!”  

后方的唐军,再一次压上,四万唐军对阵十万大食人,硬是打出了十万打十万的气势。  

本来唐军是要来攻打怛逻斯城的,遭遇了大食人,已退无可退。  

裴炎不知道敌人的刀有多少砍在了自己的甲胄上,他手中的横刀砍向每一个带着头巾的大食人。  

眼看侧面有一个大食人就要砍向自己,裴炎来不及躲闪,刀就要到了面前。后方忽有一骑快马而来,刀光落下,大食人的手臂被砍下,战马又被撞开。  

见到来人是狄仁杰,裴炎稍稍出了一口气,道:“多谢。”  

狄仁杰一手提着缰绳道:“不用客气。”  

“杀!”白方像是个疯子,杀进阵中一往无前,带着僧兵一时间竟所向睥睨。  

唐人凿进了大食人的军阵中,可少顷…忽然觉得压力大减。  

裴行俭左顾右看,问道:“怎么回事?”  

“报!有一支兵马冲向了大食人的后路。”  

裴行俭一手提着缰绳,大声道:“当真是奇兵,去问问是哪路兵马。”  

“喏!”  

白方冲入大食人的军阵中心迎面就遇到了一个上身黝黑的大食人,对方牵着一头猛虎。  

那猛虎左右走动,对眼前的这个唐人骑兵颇有敌意。  

大食人松开了绳子,那猛虎朝着白方猛冲而去。  

看到这等猛兽白方一时间失了神,甚至忘了催促马匹。  

就当猛虎要扑倒战马,一柄大戟从侧方而来,当即洞穿了这头猛虎,薛仁贵手持大戟,将这头猛虎高高挑起,热血从战戟流下,不断落在薛仁贵的身上。  

一身白袍的薛仁贵更添了几分凶光,四周的大食人一时间竟不敢靠近了,纷纷后退。  

“爷爷!蒋师仁来也!”忽听一声大吼,又是熟悉的关中话,寻声看去,见到一队唐军杀了过来,紧接着是数以千计的火牛群冲入大食人的军阵中。  

寒风一度盖住了这里的厮杀声,葱岭多变的天气又下起了大雪。  

裴行俭看到火牛群一时间看呆了,之后又看到大食人的军阵中多了很多吐蕃兵与胡人。  

“这娘的…这究竟是哪路兵马!”裴行俭骂了一句。  

直到浑身浴血的蒋师仁再一次杀了出来,这个人如同雪中的疯魔,在大食人的军阵中杀得几进几出。  

就连薛仁贵也不遑多让。  

裴行俭策马上前道:“这位猛士,敢问哪位大将军麾下!”  

“爷爷蒋师仁,王将军麾下!”  

“王将军…”裴行俭思量了片刻,这才回想起来,王将军?善用火牛阵?  

除了天竺的王玄策,还有谁?  

大食人的这场遭遇战打得好不狼狈,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遭遇战,绝对是伏击战,他们中埋伏了。  

这一战从午时一直打到了天色入夜,李治落在后方感觉很疲惫,手上就快没力气握刀,右手在发软,现在他终于理解白方说过的那句话,杀人是很累的。  

唐军不断往前推,留下了满地的尸首,这些尸首也很快被大雪淹没,战况一直在往西扩散。  

直到大食人溃逃,唐军也没有收手,更是开始了追击。  

这让大食人的自信心再一次崩溃。  

王玄策领着一队兵马策马在风雪中,每每赶上一人,便将对方砍倒。  

这一刻唐军再一次向葱岭展现了战争时的调度能力,攻杀之后的唐军再分几路骑兵,跟随着各自的将军,向着溃逃的大食人追去。  

薛仁贵与狄仁杰一路追击数十里地,沿途又斩杀数百人,见人就挥刀,将人砍下马,后方的将士追上来再补刀。  

也不知道追了多久,直到眼前看不到敌人了这才摆手。  

薛仁贵看着同样折返回来的一支队伍,抱拳道:“王将军!许久不见了。”  

王玄策也笑着抱拳。  

上一次两人见面时还是在乾庆元年,那时候陛下召见了各路将领,王玄策与薛仁贵,裴行俭都在。  

“在下狄仁杰,乃是安西军参军。”  

王玄策笑道:“狄仁杰?没听说过。”  

薛仁贵会意一笑。  

狄仁杰也跟着笑了。  

裴炎策马而来道:“薛大将军,快去怛逻斯城避雪。”  

王玄策疑惑道:“你们拿下怛逻斯城了?”  

裴炎解释道:“是怛逻斯城打开城门,我们还没打,他们就降了。”  

这还怎么打?唐军这等威势谁拦得住,连大食人都被唐军打得溃败,还不如直接降了。  

唐军陆陆续续进入怛逻斯城,裴行俭发着脾气,那个叫安延偃的粟特人又跑了。  

狄仁杰来到怛逻斯城中,疲惫地找了一间屋子休息,身上还带着浓重的血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