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刀后退,眼看着这牲口的张嘴就要咬来,他的身子一躬,一刀刺出。  

感受到从刀柄上方流淌下来的热血,蒋师仁又是一脚踢开了这头豹子。  

以前没和这种牲口较量了,这东西比狼还迅猛。  

豹子的下腹血流不止,扑腾在地上已起不来了。  

而远处的那队兵马已离开。  

一旁的吐蕃人用生疏的关中话,神色严峻,用紧张的语气道:“他们是大食人。”  

蒋师仁甩去刀上的血,道:“大食?这里怎么会有大食人?”  

众人纷纷看向了阿罗那顺,说不定就只有他知道原因了。  

这一仗是残酷的,俘虏男女人口一万六千人,战马与牛三万余头,杀得几乎空城,现在牲畜比人还要多。  

而在乾陀卫江,一具具尸首无声漂浮着,连成了片,顺着下游飘去。  

蒋师人活捉了阿罗那顺,将他装入了囚车中,随之抓出来的还有阿罗那顺的王妃与王子。  

李义表身为礼部的官吏,是这支唐军队伍中唯一的文官,他从包袱中拿出许久未用过的笔墨与纸张。  

将褶皱的纸张铺平,润了润毛笔,磨墨之后,写着记录。  

攻城之后,回来的众人都在休息,吃着食物,闭目养神。  

李义表写了一段记录,他松了松肩膀,抬眼看去,是王玄策将军,蒋师仁,茹莱杰三人围着篝火而坐,而一旁的笼子里是沉默不言的阿罗那顺。  

茹莱杰懂天竺文字,也看着天竺的书卷。  

蒋师仁笑呵呵道:“没想到阿罗那顺的妃子还挺漂亮的。”  

天竺王女带着无尽的恨意,将余众都杀了,蒋将军是在评价地上的人头。  

王女正让妇人洗着她心爱的战象。  

王玄策问起了茹莱杰,“大食人是怎么来的?”  

茹莱杰拿着王宫内搜出来的书卷,看着上方的文字,道:“如今大食正在东征,天竺是个很复杂的地方,听说东天竺王与大食人有往来,蒋将军遇到的多半是来东天竺走动的一队大食人。”  

蒋师仁惊疑道:“大食人打到了天竺?”  

茹莱杰抚着花白的胡子,摆手道:“还没有,大食也有商人,他们来天竺应该只是买卖货物的,我年轻的时候去过波斯,那是在二十年前,那时候的波斯很富有,波斯最尊贵的女人男人是穿丝绸的。”  

“就是你们大唐的丝绸。”茹莱杰顺带解释了一句,又道:“那时候波斯与天竺就有往来,商人来往不绝,玄奘应该也是见过这种场面的,可玄奘离开之后,波斯就被大食灭亡了。”  

“现在的大食人盘踞着波斯人的地界,自然也会南下与天竺人买卖货物。”  

言罢,茹莱杰叹道:“蒋将军所杀的那个牲口就是大食人养的,那种牲口据说只有大食的贵族才圈养,驯养那种牲口是很难的。”  

火光照映在茹莱杰的脸上,道:“而且能驯养这种牲口的人可不是寻常的贵族,多半是大食一方势力的主人,毕竟从大食来天竺路途不是太遥远,比大唐可近太多了。”  

茹莱杰也不喜欢天竺的食物,他一直都是吃肉干与糌粑果腹,嘴里正在嚼着一边道:“嗯,这是阿罗那顺与东天竺王的往来书信。”  

王玄策瞧着布绢上的文字,蹙眉看了良久。  

意识到这个唐军将领看不懂天竺的文字,茹莱杰笑着道:“东天竺王答应阿罗那顺,说是唐军来攻打时,他会出手相助。”  

蒋师仁道:“难怪他会守城不出。”  

茹莱杰点头。  

王玄策反问道:“那为何又没来呢?我们攻城三天,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驰援。”  

茹莱杰又是笑着不语。  

李义表插话道:“东天竺王先有承诺而后背弃了?”  

茹莱杰将书卷整理好,解释道:“唐军用了五个月,就将中天竺国打下了,四方诸国肯定是胆寒的。”  

闻言,蒋师仁若有所思点头。  

这个老人家异常的安分守己,不动城中的一分一毫,甚至吃得也是从吐蕃带来的吃食,从不吃别的食物。  

他心情好的时候,会煮奶茶喝,一边煮着奶茶,一边吃糌粑,安静地欣赏着城中的景色。  

但城中遍地都是尸首,一时间搬都搬不完。  

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头发胡须都花白了,品味很是奇怪。  

众人休息了一夜,王玄策就让天竺王女安排人去送话,告诉东天竺王,唐军要去攻打他。  

得知这个消息的茹莱杰第一时间就来询问,“大将军真的要去攻打东天竺。”  

王玄策看着地图道:“当然不是了。”  

“那为何?”  

王玄策颔首道:“想看看东天竺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天之后,不出所料,唐军还未出征,东天竺王尸鸠摩,送来了马匹与牛群三万,还送来了许多弓,刀以及一种叫作宝缨络的名贵饰品,接着以曲女城为中心的中天竺国的周边,诸国纷纷派来使者向王玄策送来了各国异物。  

东天竺王为了求生存,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甚至还想求得道祖老子像,臣服天可汗。  

他愿意抛弃佛,信奉中原道祖,从此臣服天可汗。  

这一次,王玄策证明了东天竺王尸鸠摩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如此人物倒不用忌惮。  

唐军在天竺立威扬名,两场大战,震慑各地。  

当一切安定下来,蒋师仁与李义表去平定天竺周边。  

茹莱杰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