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我要当太子(2/3)
以前担心丝绸之路成了肥皂之路,现在丝绸之路已快成了棉花之路。
关中得到了河西走廊,有这个口岸存在,关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拥有纺织机器的各个作坊,让关中拥有了最多的棉布作坊,也是棉花产业在关中兴起的原因之一。
这是中原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优势,也只有现在的关中拥有独特的产业上下游。
郭骆驼在西域用了三年,用了数千人力,开垦了几千口坎儿井。
因这些坎儿井,让西域多了数千顷良田。
放眼中原,只有西域有几千顷的广袤土地能够用来种棉花,只有西域能够有如此庞大的供给量,这是中原南北任何一个地方都比不上的优势。
在这个粮食永远短缺的时代,没人会用大量的土地种棉花。
郭骆驼已不再远行了,他收了一些弟子,让他们去西域或者是辽东,让他们专研作物耕种。
大唐的司农寺成了一个指导种植的存在,而不再是粮食仓储与粮食发放的官衙。
小於菟低声道:“爹,我能当太子吗?”
李承乾道:“你需要从识字开始学,而后要在中书省学习政事,在以后呢你需要了解各县的布置,你要走到各县中去,学习现在的各县新配置的三司六监制,还要明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如何运作的。”
小於菟重重点头。
看他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殊不知他将来要面对的是如何繁重的学习任务。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现在的大唐刚刚站稳了脚跟也是无所畏惧的。
李承乾又道;“行了,当太子需要有很大的决心,若你能好好读书识字,太子之位也是你的。”
小於菟脸上又有了笑容。
皇帝出行护送的兵马有五千人,加上随行的内侍宫女,还有一众文臣,还有一众家眷,这支队伍足足有近七千人。
这支庞大队伍的用度都在宁儿手中,在她的安排下,这支队伍调度统筹很有秩序。
小於菟走到文翰四贤身侧。
来济正悠哉地喝着茶水,四贤在队伍中得到了很好的礼遇。
当今陛下很看重他们,他们是皇孙的老师,谁让陛下如此疼爱皇孙,四贤在随行队伍中得到了颇高的待遇。
小於菟坐到来济的面前。
师生两人相看无言好一会儿。
来济道:“是有何事?”
小於菟道:“家父说太子之位是我的。”
来济又道:“若殿下成了太子又当如何?”
“自然是与爷爷那般征战天下,与家父那般治理社稷。”
来济颔首道:“当是如此。”
小於菟抬首问道:“老师可知棉花从何而来?”
来济道:“从西域而来。”
“那老师可知棉花养活多少人?”
“这…”来济又道:“老朽专研史学,近来确实在专研棉花,殿下可有赐教?”
小於菟站起身,颇为神气地站起身双手叉腰道:“棉花养活了数十万人,从采摘棉花的西域人,还有运输到关中的人,更有关中纺织作坊内成千上万的工匠,从染布卖布到裁缝,又养活了很多很多人。”
来济点头道:“将来的唐书一定会有棉花的一笔记录。”
老先生身后的三贤也是齐齐点头。
“多谢殿下指点,老朽等人会好好看看的。”
“你们年纪大了,就不用你们去西域看了,让你们的儿子去西域好好看看,看看我们大唐打下的疆土。”
小於菟用命令人的口吻讲着,他的神态与谈吐与当今太子几乎一模一样。
很少有人见过年少时的太子,只有太子身边的几个近臣知晓年幼时的太子是如何。
应该说在主持国事后,这位太子才慢慢被世人熟知,以前虽有东宫太子的传言,可那些都仅仅只是传言罢了。
来济道:“其实殿下还疏忽了一件事。”
本来还很得意的小於菟忽然愣住,他的笑意从脸上消失,问道:“我忽略了什么?”
来济又道:“因棉花产生的一道道市税,还充盈了国库。”
小於菟颔首道:“也对。”
来济接着道:“太子让棉布成为一种平价物,让更多人黔首平民能买得起体面的衣裳,关中的一匹棉布三百钱,可以制衣两件有余。”
小於菟神色多了一些严肃,道:“我竟然没想到这些。”
来济又道:“殿下好学,臣等欣慰。”
“吴皇叔时常说要多想,我知道的。”
“嗯。”
“用饭了!”听到话语声,小於菟快步跑去用饭。
来济还坐在原地,他拿起一册书执笔写下:今皇孙问棉布,后知棉布之深意…
这句话也就被写在了史册上。
小於菟一回来就成了饭桌上的宝贝,但他并不将自己当作宝贝,而是拿着一张饼,一路走一路吃着,似乎在巡视这里的守备情况。
正走着小於菟撞见了一个人。
“呀,这是哪来的小家伙。”徐慧诧异地道。
小於菟抬头看着眼前两个女子道:“我见过你们!”
小武道:“慧儿妹妹,莫要取笑殿下。”
徐慧道:“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走动?”
小於菟抬首不服气道:“我想起来了,你们是姑姑的弟子。”
小武看这个皇孙颇为志得意满的模样,捂嘴轻笑道:“吃饼时不要走路。”
小於菟倒不在意,他将没吃完的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