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宴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太子距离皇帝位只有半步之遥。  

并且朝野还在议论,这位太子距离登基的那一天已不远矣。  

李承乾看完了奏疏,又道:“京兆府下分在设置六府,民,商,农,户,粮,建。”  

郭正一回道:“臣是这般考虑的,可…”  

李承乾将奏章递回给他,打断道:“京兆府的缉拿与治安职权还不够细。”  

看来殿下是不满意,郭正一道:“臣这就去改正。”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热闹的大殿,道:“不着急,慢慢来吧。”  

“喏。”  

观察着这个给事中,李承乾道:“你也可以多去京兆府走动,不用觉得生分,你们能够多沟通,互相协作,孤也能够踏实一些,朝中三省六部,各监卫府需要紧密合作,一直都是这么提倡的。”  

“臣领命。”  

言罢,郭正一作揖离开。  

李承乾依旧站在乾阳殿外,之后许圉师也递交了对京兆府的改制的奏疏,他主张将京兆府改制成三府,并且再分财,建,业,教四监。  

他倒是说到了郭正一没有提及的方面。  

但还是有些太过笼统了,李承乾道:“还是不够好。”  

许圉师行礼道:“臣再回去改改。”  

对京兆府的改制并没有大张旗鼓,李承乾也只是私下让几人分别递交奏疏,让他们各自去摸索。  

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专有的方式,先进的方法在皇帝专制的时代不一定好用,但适合现在的才是最好的。  

未知或者是一定程度上的无知,是这个帝国最大的护城河。  

它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在其上涂抹很多的色彩。  

未来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不妨多走两步看看。  

段瓒脚步匆匆而来,他拿出一份皮革包裹的书信道:“殿下,安西都护府急报,四方馆的慕容顺在葱岭经商,他让人告知安西都护府,波斯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还是有些意外的,在丝路西端的古国终于是败给了大食。  

段瓒接着道:“波斯王子卑路斯东逃,现在看来已至安西都护府了。”  

李承乾看着信纸上的内容,信是裴行俭写的,他对强大的大食有了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波斯人东逃,一些关于大食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域。  

一百年前强大到不可一世的波斯古国,现在却轰然倒塌,崛起的大食摧枯拉朽地屠灭了波斯。  

大食人也在东征西讨,他们吞下了波斯之后,与大唐的边界很接近。  

甚至大食朝着西北扩张,就快要与高卢人接壤了。  

大唐还未修建碎叶城,天山以西的屏障还未建立起来。  

李承乾点头道:“你先将急报拿回去,这件事早朝再议。”  

“臣告退。”  

眼见殿内的人越来越多,内侍前来禀报道:“殿下,陛下再过半刻就到了,还请殿下先去主持宴席。”  

李承乾迈步走向大殿又道:“稚奴与慎弟还不打算回来吗?”  

年迈的内侍笑着道:“两位殿下给陛下送来了家书,说是山东诸事分不开身,等忙完就回来看望陛下。”  

李治与慎弟都十五岁了,他们身边都有侍卫,只要他们不乱花钱,倒也不用太过管他们。  

李承乾实在是太了解这两个弟弟了。  

大殿前,许敬宗指着褚遂良道:“褚狗!有本事你动手啊,某家现在与你同级!”  

“许贼!”  

“褚狗!”  

“许贼!”  

双方不断地叫骂着。  

于志宁神色痛苦,很想将这两个人的嘴捂住,感觉好丢人啊,装作不认识吧。  

正在叫骂的两人忽然住口。  

众人抬眼看去,见到了正在朝着这里走来的太子。  

众人当即端坐好,闭口不言。  

当李承乾走入大殿内,殿内喧闹的众人终于安静了,群臣纷纷端坐。  

走到众人的最前方,这位太子朗声道:“此番,东征大胜,孤敬诸位。”  

众人纷纷举杯,朗声道:“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高喝声此起彼伏,李承乾看着一张张情绪激动的脸,年迈的尉迟大将军与秦琼大将军,苏定方大将军,皇叔李孝恭,皇叔李道宗在此刻竟泪流满面。  

大唐征讨了辽东,收复了汉时的四郡,一扫前隋的遗恨。  

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这是大唐最光辉的战绩。  

当众人还在山呼,李世民穿着皇帝冠冕,走入大殿内。  

群臣这才安静下来。  

东征回来这才过去三天,众多将领也才安顿好家小,并且从奔波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举杯道:“朕与诸位共饮。”  

朝臣们纷纷举杯。  

李承乾坐在一侧,大殿内的气氛也终于放松了许多,众人纷纷说着东征时的事,甚至还说当初东征根本不用五万兵马,只需要两万兵马足矣。  

李承乾带着笑容听群臣的讲述。  

“皇兄。”  

听到身侧的话语声,李承乾侧目看去,道:“怎么了?”  

李恪小声道:“父皇让恪执掌领军卫。”  

“好事呀,你现在也有自己的兵马了。”  

李恪低声道:“可是恪不想再继续领兵了,想向父皇推辞,恪自知不善言辞,不知该如何向父皇开口。”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李泰,道:“青雀以为呢?”  

李泰思量了片刻,“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