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少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有啊,你又让朝臣在大殿举手了?这不好,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就让几个朝臣代你说话,让朝臣代你去做。”  

“孙儿铭记教诲。”  

“再者,为君为帝要有城府,不要总是笑,要有威严,嗯…”高士廉道:“你看,你又笑了,你一笑群臣就会害怕,他们往后还如何尽心为社稷办事?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生怕犯错。”  

李渊神色不悦地摇着手中的蒲扇,身边这个老家伙教导孙儿怎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平日里也不见这个老家伙说这么多话,从来到洛阳到现在,今天说的话,比这半年都要多。  

内侍来禀报道:“太子殿下,苏监丞来了。”  

李承乾又给舅爷的茶碗倒上茶水,道:“孙儿去见见岳丈。”  

高士廉点头道:“去忙国事吧,别来了,老朽看到你就烦。”  

李渊很是不乐意,老东西说话要赶孙儿走,高士廉脸上还一脸骄傲,笑都藏不住了。  

苏亶见到太子当即行礼道:“殿下。”  

近一年不见,苏亶再看太子,觉得太子殿下又高大了不少。  

李承乾还礼道:“岳丈。”  

苏亶将姿势放得更低了,忙道:“太子殿下近来可好?”  

李承乾一路往皇宫走去,回道:“挺好的。”  

“是吗?”  

“岳丈近来不好吗?”  

“嗷…”苏亶连忙又道:“臣很好,吃得好,睡得好。”“刚去见了舅爷,舅爷又在教导孤。”  

“高士廉如此教导太子,实乃社稷之福。”  

就快要走到宫门,苏亶停不下脚步,他拿出一张纸递上,“太子殿下,这是关中各地望族联名写的书信,武功苏氏,京兆杜氏,华阴杨氏,京兆…”  

“行了,孤自己看。”李承乾打断他的话。  

“是…”苏亶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是关中士族们的联名书信,信中之意皆是往后如何善待乡民,绝不为恶的承诺。  

李承乾看完了书信,道:“岳丈有劳了。”  

苏亶忙行礼道:“此事本不是武功苏氏主张,乃关中各地士族,他们知晓小女嫁入东宫,便推举武功苏氏为首,让臣将此信交给殿下。”  

李承乾道:“如此说来武功苏氏如今乃是关中士族之首。”  

“臣…臣…臣…”苏亶有些结巴地道:“臣万不敢当。”  

李承乾接着道:“这信孤收下了,若将来各地士族子弟有言行不妥,孤还是会将此信拿出来。”  

“这是应该的。”  

“其实武功苏氏若能与乡民交好,不去祸害乡民,你们成了关中士族之首也无妨。”  

“臣不敢当。”  

听着岳丈还是这句话,索然一叹。  

李承乾道:“岳丈随孤去看看孩子与婉儿吧。”  

“臣不用了,其实来之前小女已有书信送来。”  

“当真不用?”  

苏亶道:“臣还有急事,就不久留了。”  

李承乾作揖送别。  

苏亶又是行了一个大礼,迈步就要离开。  

“要不一起用个饭。”  

苏亶闻言停下脚步,这才回过声道:“臣领命。”  

李承乾领着岳丈一路走入皇宫中,苏婉与宁儿正在给两个孩子试着衣裳。  

苏婉见到是父亲来了,忙上前道:“怎么来洛阳了?”  

苏亶看到女儿,就有了笑容,他道:“殿下说吃个饭再走。”  

他见到了正吃力爬下桌子上的孩子,这个孩子一脚踩着桌子,一脚试探地放在椅子上,就这么吃力地爬了下来。  

“这孩子都这么大了。”  

苏婉道:“於菟!”  

闻声,这孩子快步跑来,道:“娘!”  

“这是你的外公。”  

小於菟眨着大眼睛,淡眉毛紧蹙,瞧着眼前这个面带笑容地中年人,低声道:“外公?”  

苏亶点头道:“哎!”  

小於菟又道:“外公!”  

“哎!”  

这孩子觉得颇为好玩,便一声声地叫。  

苏亶面带笑容,看到这孩子便觉得往后为太子舍了这个条命都是值得的。  

李承乾端来了饭菜道:“岳丈,饭菜简单了一些,还望…”  

“无妨。”苏亶忙道,他从女儿的怀中接过这个外孙,又道:“这孩子真沉呀。”  

小於菟努着嘴道:“於菟不沉,爷爷都抱得动。”  

苏亶脸上尽是笑容,道:“嗯,不沉。”  

当饭菜准备好,东宫一家坐下来用饭,李承乾又听苏亶说了许多关于关中士族的事。  

虽说名义上还不是关中士族之首,但各地士族这般推举,苏亶就算是不想要这么名头,也由不得他了。  

河北之事后,关中各地士族是最先响应的。  

本来这几年,关中士族很听话,京兆府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现在他们希望借着武功苏氏与东宫的联系,想方设法存续下去当被逼到墙角之后,他们的要求就只剩下了存续。  

也只有这样,士族才不敢伸手。  

送走苏亶之后,李承乾看着山东送来的书信,河北出事之后,河南与山东的世家都在打听消息,纷纷担忧会落得河北那样的下场。  

其实李义府已在山东博州奔走,并且还很顺利。  

查要查得仔细,最好一网打尽。  

如今山东各地都有了防备,反倒是给博州添了麻烦。  

李承乾又打开上官仪的书信,他在博州查问时,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