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苏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为皇帝的李世民示意众人就座,礼仪继续。  

李承乾接着向两侧的妃子家眷行礼之后,丽质与东阳领着新婚的两个妃子就去了母后身边,叮嘱了几句之后,便送去了东宫。  

李承乾在父皇身边坐下,看着大殿内的一众宾客。  

在这里有同龄人,也有老迈的人。  

除却能够在长安宗室请到的人,武功苏氏一系的亲眷也来了很多。  

端坐在父皇身边,李承乾目光辨认着一张张的脸,尤其是坐在前排的那几位,心中暗暗记下。  

或许父皇,爷爷与他们走得多,但对自己这个太子来说,除却几张熟悉的面孔,其余的人都一概不认识。  

接下来的婚礼庆典的气氛便轻松了许多,各家给皇帝与东宫祝贺。  

而后还有一群宫女走入太极殿内起舞。  

众人也开始了交谈与举杯,每一个人都在皇帝面前摆出了最好的态度与言行。  

隐约听到有人说起了京兆府,李承乾暗暗思忖,多半是与许敬宗近来的行为有关。  

支教之策确实被御史台不少言官劝谏,但京兆府与崇文馆并不想有任何的改变,坚持先前的方针方略,只不过是堵住了朝中众人的嘴。  

支教之策也依旧施行,身为东宫太子,李承乾也能理解这种现象,不说中书省的舅舅与老师,他们终究还是父皇那边的人。  

可京兆府是东宫的中坚力量,说起太子一定会说起京兆府。  

这场庆典是漫长的,还有不少官吏站在了太极殿外,向殿内高声说着贺词,皇帝一律赐酒,赐予布绢。  

从午后一直到入夜,就连母后也领着小兕子先离开了。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走来,看着模样年岁五十左右。  

有宫女当即将一个酒壶放在了桌上。  

李承乾注意到放在手边的酒壶,便心领神会。  

对方端着酒碗而来,行礼道:“臣文学馆学士苏勖,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李承乾拿起手边的酒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与父皇共同举杯。  

苏勖站在一侧道:“臣祝愿太子与太子妃夫妻相宜。”  

苏勖是太子妃的大伯,也是苏亶的兄长,如今魏王府任职,又是文学馆编写括地志的主要编撰之一。  

李承乾道:“孤应该唤一声大伯。”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苏勖连连后退又是行礼道:“臣万不敢当。”  

“平日里孤与青雀走得也很近,括地志的事有劳你们了。”  

“臣不敢疏忽。”  

李承乾颔首。  

苏勖又是作揖行礼,便回到了他自己的位置。  

期间父皇没有讲话,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酒杯,桌上的酒壶里装着的根本不是酒水,而是蜜水,看起来有些浑浊,乍一看以为是酒。  

李世民微笑看着众人,目光也时而看向一旁的儿子,见他似笑非笑,看起来承乾是对太子妃一家更满意了。  

宴席一直快到子时,大殿内的宾客就剩下了一群老将们与须发皆白的老家伙们。  

父皇与爷爷各自有着各自的好友,喝着酒水。  

等爷爷就快唱起五百年的时候。  

李承乾就走出了太极殿,这里还站着几个宫女。  

看着殿外还显空洞的黑夜,夜风正在呼号,夜空是黑沉沉的。  

迈步走入黑夜中,这些宫女提着灯笼前后护着太子。  

她们是母后安排来的宫女,东宫需要更多的人手了。  

其实母后身边的人都是办事精明的,若不是深知规矩与礼制,也不会安排到东宫。  

李承乾还穿着一身红袍,走入前殿雨水便落了下来。  

今夜的东宫很安静,小福正在守在炉子边,因炉子正烧着,她的脸也红扑扑的,“殿下,长乐公主与皇后带着殿下们都去太液池的别苑了。”  

看起来弟弟妹妹是想要将今夜的东宫让了出来。  

随着而来的几个宫女,有三个提着灯笼站到了寝殿外,看向寝殿的窗户还亮着烛火。  

李承乾望着漫天的雨水,站在寂静的东宫,有妻子了。  

这种变化到现在还有些不好适应。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迈步走到寝殿前,推门而入,反手也又将门关上。  

一夜风雨过去,太子大婚的当晚,长安城解除了宵禁,夜里热闹非凡。  

早晨时分,天才刚刚亮。  

一夜的冻雨也才刚过停歇,李承乾神色有些疲惫地走出寝殿,整了整衣襟,抬首走向前殿。  

几个宫女便快步走入寝殿中,她们手脚麻利地开始整理。  

在前殿坐下,李承乾喝下一口热粥,这才感觉舒坦一些。  

不多时,梳着妇人发髻的苏妃与宁儿也走来。  

三人没有穿着昨天的红袍,而是衣着简单了一些。  

昨夜,宁儿就说过她虽是侧妃,但还是按照以往一样,照顾起居。  

她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只想和当初那样相处,区别就是已不是主仆关系了。  

“还习惯吗?”  

苏妃慢慢在太子身边坐下,挽起耳边的碎发,点了点头道:“殿下垂怜,妾身一切都好。”  

“要是没休息好,可以再去睡会儿。”李承乾说着话亲手给她盛了一碗黍米粥,接着道:“这里是东宫,也是你的家,不用拘束。”  

“嗯。”  

她低低应了一声。  

昨天才行了夫妻之礼,她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饭后,李承乾又洗了一把冷水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