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苏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将那两个小子的婚事安排好,你爷爷年事已高,早点看着几个孙儿成家,他老人家也能宽慰许多。”  

武德殿外,苏亶站在殿外低着头一副等着被陛下处置的模样,也不知现在太子与陛下在殿内都说着一些什么。  

殿内很安静,似乎陛下也没有斥责殿下。  

李孝恭走上前道:“你女儿都嫁入东宫了,怎么还苦着一张脸?”  

苏亶低声道:“惶恐。”  

“惶恐?”李孝恭轻笑道:“有甚好惶恐的,只要太子愿意娶你女儿,你们武功苏氏说不定就会成为关中首屈一指的门第。”  

苏亶连忙道:“不敢当。”  

李孝恭重重一拍他的肩膀,又道:“这不是虚言,太子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你该高兴才是。”  

“近来有不少高门与老夫一脉已不再来往了。”  

“往后你若与东宫走动多了,你就会知道你们一系的人有多么幸运。”  

“不敢。”  

看苏亶的老实模样,李孝恭面带笑容,大步离开了这里。  

过了半个时辰,陛下从武德殿出来,似乎是神色好了许多,苏亶行礼送别陛下。  

而后再看殿内,见太子殿下正在往一个个布袋子内装着金沙。  

金沙不是粮食,满满当当装了一袋便觉得很沉。  

长安城内,皇帝的旨意定下了太子的婚事,一时间消息传遍了长安各个坊市。  

李孝恭走到朱雀门外就见到了李道宗。  

“承范啊,今天又有多少人家的女眷会伤心欲绝。”  

“有人言东宫远在天边,送女儿入东宫,往后便再也回不来了。”  

李孝恭走在朱雀大街的闹市中,笑道:“老夫去见过苏亶了。”  

李道宗好奇道:“其人如何?”  

“呵呵,很老实,也很胆小,往后但凡东宫有什么事,苏亶会举全族之力,帮扶东宫。”  

“如此说来,武功一脉会成为太子的助臂。”  

“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向来是物尽其用,人尽其用。”李孝恭伸了一个懒腰接着道:“只要他对东宫太子足够忠心,富贵荣耀,除了权柄都会赐给他们家。”  

“除了权柄…”  

李道宗喃喃自语,兄长在暗示谁自不必多说,又道:“太子就要成婚了,宗正寺的事…”  

“承范放心,老夫的儿子会办妥。”  

“兄长,你也不能什么事都交给崇义去做。”  

“你京兆府近来清闲?”  

李道宗连忙道:“挺忙的,还有许多事要去主持,不少人都等在京兆府。”  

李孝恭朗声大笑道;“喝酒去。”  

“兄长,京兆府…”  

“今天某家心情好,你小子莫要推辞。”  

李道宗一跺脚,道:“好,仅此一次。”  

东宫,李承乾让几个太监拉着两车金沙而来。  

李渊看着手中的一卷书,抬眼一看,低声道:“二郎没有为难你?”  

“父皇自然是没有为难孙儿,只是说了将武德殿修缮好。”  

“别修了,就拆了吧。”李渊道了一声,躺在躺椅上,翻了一个身接着看书。  

让李治与李慎各自推着一辆小车,将这些金沙送入东宫的库房。  

皇兄就要成婚了,爷爷就送给皇兄这么多的金沙。  

李治推了推躺着的爷爷。  

李渊的目光依旧在书卷上,道:“稚奴,你饿了?”  

李治道:“爷爷,孙儿成婚了也有金沙吗?”  

“没了,找你父皇去要。”  

不顾李治委屈地神情,李渊干脆放下书卷,闭着眼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有不少人给东宫送来了贺礼。  

李承乾正在适应着宁儿不在东宫的这段时日,眼前有不少贺礼,李绩大将军送了一支玉笔,舅舅送了一个用金子铸成的杯子,老师送了一对玉镯,就连郑公也送了一张金箔。  

不得不说,东宫只是成个婚就发了大财,舅爷让人送来了消息,他老人家就什么都不送了,高林的两千斤金银已送入了长安城,成了宁儿的嫁礼。  

苏亶为了维持他女儿加入东宫是为正妻,为太子正妃的地位,甚至把家底的矿山也都押上了,那是一座铁矿山。  

苏亶家的铁矿山祖上苏威留下的,当初前隋大业三年苏威就开府仪同三司,皇帝手下第一人。  

足可见,别看苏亶是一个老实人,他的家底也够厚实。  

也不知道是父皇早就做过背调了?  

李承乾狐疑地走出东宫,坐到爷爷身边。  

李渊削着一根木头,而后将叶扇子套在这根木头上,一个风车就做好了,交给了小兕子去玩。  

“爷爷?”  

“近来朕很烦,你有话直说。”  

“爷爷是不是早就看上了苏亶的家产?”  

李渊摇头道:“朕从未贪图过别人的家产,我们李家的家产就是天下,他们的那点算得了什么。”  

李承乾揣着手道:“爷爷大气魄,眼光长远,孙儿佩服。”  

这些天宁儿都不在东宫,东宫内又传来了小福的喊叫声,她正在安排宫女做事,此刻正大喊大叫。  

这本是她的行事风格,因平日里安排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的都是宁儿,现在这个重担落在小福身上,她也忙得只顾大喊大叫。  

此刻,所有人都在适应宁儿不在的这些时日。  

“下雪了!”李治大喊道。  

抬头看去,阴沉沉的天空落下了雪花。  

李渊也抬头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