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嗯,让他回去吧。”  

李道彦抱拳道:“喏。”  

等人离开了,李世民蹙眉看着自己的儿子,笑道:“你不高兴。”  

李承乾站起身,将自己的椅子倒放在桌上,道:“阶段性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  

李世民沉声问道:“你还想京兆府那些人做得有多好?”  

“脚踏实地,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吧,不过今晚算是个好消息,可以睡个好觉了。”  

言罢,父子俩走出中书省,李承乾回头看了眼又陷入漆黑的中书省,将两扇厚重的木门关上。  

两人在中书省门前站了好一会儿。  

“你也觉得现在与漠北开战是不对的,是吗?”  

李承乾揣着手反问道:“父皇现在是要将这些军中之事,也交给儿臣了吗?”  

闻言,李世民忽然一笑,道:“朕回去了。”  

李承乾站在原地,看着父皇在几个太监一前一后地护送下离开,目送许久,对一旁的宁儿小福道:“回东宫吧。”  

“喏。”  

倾盆大雨持续了一个时辰,又成了此刻的淅淅沥沥小雨。  

渭北的葡萄远不止这两千余石,肯定还有很多闲散的田亩没有计算。  

走回东宫的路上,宁儿与小福提着灯笼走在两侧。李承乾一路上很沉默。  

直到走回东宫,太子殿下都没有讲话。  

殿下们不在东宫,现在的东宫很安静。  

李承乾脱去了靴子赤着脚,脱去外衣冲了凉之后,才感觉一天的疲惫结束了。  

太子算不上健硕,身体却很匀称,尤其是开阔的肩膀。  

因长年练习箭术,肩膀的肌肉很结实,平日的身形也因长年锻炼箭术,板正笔直。  

李承乾披上一件单薄的外衣,舒展着四肢。  

宁儿点上驱虫的熏香,低声道:“这是皇后让人送来的,皇后还叮嘱殿下要早些休息。”  

李承乾微微颔首。  

宁儿向着太子殿下的背影稍稍行礼,退出寝殿关上门。  

太液池的别苑,李世民来到这里时,夜色已深了。  

太液池的水声传到了别苑的院内。  

长孙皇后喝着茶水,坐在烛台边正在缝补着衣裳。  

见是陛下回来了,低声道:“承乾也回去了?”  

李世民在妻子身边坐下,叹道:“今天承乾竟然问朕是不是要把军中的事交给他,这个不知轻重的小子,他以为他有多大的本事?”  

长孙皇后叹道:“你们父子又闹了?”  

李世民感慨道:“这孩子心思深。”  

长孙皇后低声道:“承乾让东阳学医也挺好的。”  

“朕没反对他。”  

“凌烟阁也修建好了,往后让承乾把宫里几座年久失修的宫殿也修一修。”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叹息一声。  

长孙皇后低声道:“怎么?是不是要臣妾与承乾说将骊山温泉宫也修一修?”  

李世民的神色多了几分苦恼,心中烦闷都在这茶水中了,有些无奈地低声道:“不用了,以免承乾联合御史台一起来劝谏朕。”  

长孙皇后无声笑了笑。  

夫妻间正说着话。  

“父皇,可以将皇兄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吗?”  

忽听到女儿讲话,李世民回头看向丽质,不解道:“能够立画像在凌烟阁的都是功臣,你皇兄的画像挂在上面做什么?”  

李丽质不悦道:“女儿就知道,父皇就是小气。”  

“你皇兄才是小…”  

李世民刚说到一半,刚刚蓄起来的气势在一旁妻子的目光下顿时萎靡了。  

他低声道:“朕会考虑的。”  

“哼。”李丽质像是早就看穿了父皇的心思,扭头就离开了。  

等孩子走远了,李世民神色有些恼,“观音婢!你看看这些孩子,跟着承乾在东宫都惯成什么样了。”  

长孙皇后继续缝补着衣裳,道:“不论她们怎么样,也都是陛下的孩子。”  

渭北,这片地区山塬纵横,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也造就了渭北这片土地十分适合果农业的发展。  

此刻龙首渠边上,有一间库房。  

许敬宗与上官仪,还有郭骆驼三人坐在仓库前,看着一筐筐的葡萄送入了仓内。  

仓前放着一张桌子,许敬宗与上官仪拿着酒碗对饮。  

今晚,整个渭北各县的县民都会是彻夜难眠的。  

许敬宗将一颗葡萄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着,“不论怎么吃都觉得,关中葡萄更香甜。”  

上官仪抿了一口酒水道:“下官翻阅弘文馆卷宗时,发现西域葡萄在六月间就能成熟,就连也是六月就能采摘了。”  

“我们关中的…”正说着话,许敬宗回头看去,却不见在一旁的郭骆驼。  

平时郭兄就是寡言少语的,他忽然就不在身后了,  

许敬宗与上官仪一时间都没有注意到。  

在仓库前,还有乡民正在庆贺着这一次丰收。  

于郭骆驼来说这一次丰收很容易,但又觉得是理所当然了。  

只不过将泾阳葡萄种植坊市用在了渭北,郭骆驼与路过的几个乡民笑了笑。  

他们的笑容很真,这让郭骆驼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他走到一间小屋内,点亮这间屋内的油灯,眼前有一个木架子,木架子每一层都放着一个个苗圃,苗圃中是正在培育的幼苗。  

正观察着,郭骆驼注意到有个孩子也走了进来。  

他回头看去,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