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彪悍的早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的领土,可因当年隋炀帝所托非人,导致有人平定吐谷浑之后,就这么在西面自立为王,甚至占据了西海,河源各郡,几次连河右也失去了。  

到现在黄土高原西面,也就是关中与西域要冲之地,河西走廊至今还没完整地拿回来。  

武将中,牛进达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只要五千兵马,末将愿为陛下扫平吐谷浑。”  

闻言,时任侍中,也就是如今中书省二把手的魏征也站出朝班,他朗声道:“陛下,关中休憩之时,此刻出兵粮草辎重如何调集?”  

说来也是,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要等到夏收之后再动兵,应该是等到关中收获了第一茬粮食再动手为宜。  

武将班子中,李大亮大步走出,他朗声道:“陛下,末将不用五千兵马,给末将三百兵马便可活捉吐谷浑可汗。”  

话音刚落,满朝臣子又开始议论了,大家都低着头交头接耳。  

大殿内嗡嗡声不断,像是有无数只蚊子在殿内飞着。  

李承乾继续装作一个木雕,纹丝不动。  

“三百兵马?”房玄龄站出朝班朗声道:“你当这是儿戏吗?”  

李大亮道:“某家当年与数万突厥骑兵对峙,独守一县从未惧过,怕他小小吐谷浑弹丸之地?”  

程咬金索性道:“陛下,末将不用兵马,带着自家部曲就够了!还请陛下准许。”  

魏征黑着脸道:“程知节,大殿之上休要胡闹。”  

“某家胡闹什么了?西域蛮子罢了,某家一人足矣。”  

站在程咬金身侧的秦琼也站出来道:“陛下,末将愿与程知节同行!”  

“啊哈哈哈!”程咬金放声大笑道:“当如秦二哥,豪气云天,某家与你同去,活抓那吐谷浑可汗!抓到太极殿跳胡旋舞!”  

要不怎么说大唐民风彪悍,当年天下大乱,驰骋中原多少英雄豪杰,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随便拿出一个都是一流猛将。  

那时豪侠云集,天下英雄,谁与争锋。  

如女将李秀宁,带着娘子军戍守山西咽喉苇泽关,直到后世千年那片咽喉之地,被人称为娘子关,至今仍在。  

说来大唐是强大的,至少现在的大唐依旧是猛将如云的。  

有很多将领还是当年乱世留下来的老将,那时闯荡乱世留下来的豪杰之气依旧在。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连忙道:“陛下!如今粮草未足,辎重未够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沉着脸没有说话。  

直到朝班上,有一人站出来,他是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躬身道:“陛下可知,红楼一书在坊间议论者繁多,其中暗讽世道云云,臣还知晓此书出自东宫。”  

本来大家还在争论,谁来带兵征讨吐谷浑,这朝堂上便出现了不和谐的动静。  

程咬金怒道:“老不休,休要插嘴。”  

颜师古继续道:“还请陛下降旨,捉拿写红楼的曹先生!”  

这不和谐的声音又来了,要放在以前程咬金早就将这个老东西踹出去了,奈何陛下就在面前,也要维持个人样。  

颜师古又道:“陛下,红楼一书祸国殃民。”  

“放你娘的屁!”  

殿内,忽有一声大喝,众人寻声看去,那找到了讲话之人,正是当今陛下的好哥们,河间郡王李孝恭。  

颜师古道:“老朽没有放屁。”  

李孝恭站出来大声道:“红楼就是一卷故事,怎么祸国殃民了?”  

颜师古道:“敢问河间郡王,看过红楼否?”  

李孝恭咳了咳嗓子道:“看过。”  

“敢问,可知王熙凤何人也?”  

“王熙…”李孝恭欲言又止,红楼确实看过,但也只是看了寥寥几个字,就没有再看下去了。  

颜师古又道:“请陛下降旨,捉拿曹先生,老臣听闻那位曹先生就在东宫。”  

言罢,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东宫太子李承乾。  

就连父皇也看了过来,李承乾叹息一声站出来,道:“曹先生早就离开了东宫,再者说…”  

话语顿了顿,李承乾观察着颜师古,“红楼不过是个故事,但孤想问红楼何罪之有?”  

颜师古道:“大唐初立,当吏治清明,可红楼之书中官吏皆是贪官污吏。”  

李世民终于开口了,身为皇帝沉着脸道:“朕会安排人彻查。”  

颜师古躬身行礼,走回了朝班。  

一个弦外之音结束之后,这一次的大朝会又回到了正轨,接下来的事无非就是去年雪灾如何如何?今年各地田地如何如何?往年赋税收缴情况。  

这些事按部就班地讲述着。  

早朝很漫长,眼看就要到晌午的时辰了,也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想到以后都要每一天来早朝听政,李承乾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终于,没人再汇报之后,作为皇帝的李世民终于说出了退朝二字。  

李承乾这才长出一口气,等陛下离开,太极殿内的群臣又为吐谷浑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文武双方又在为吐谷浑什么时候出兵,怎么出兵争吵。  

大唐的文官武将都是彪悍的,吵着吵着,就要打起来。  

程咬金怒道:“老匹夫!你说谁竖子!”  

隐约可见唾沫星子在空气中飞舞。  

长孙无忌道:“竖子不足与谋!老夫说的就是你!”  

“长孙匹夫,与某家一决生死!”  

“来呀!”  

双方叫骂着,要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