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幻境末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收束心神,季长生稍微感应了一下,此时已经是深夜,玄都观因为弟子数量不多的缘故,也向来安静,但今夜明显有些喧嚣。  

这一夜恐怕会很漫长。  

季长生在白冠霖的房间还做了布置,也许之后还有意外惊喜,不过季长生现在肯定不会去现场蹲着。  

他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然后再次进入了幻境。  

之前刺杀白冠霖,白冠霖身上的法衣明显有自动护主的功能,让他受了一些轻微的内伤。  

他要赶在天亮之前,让自己恢复到全盛状态。  

另外,为防止白家真的有什么手段能追查到他这个真凶,他也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幻境。  

姜原郡。  

郡守沙正平正在招待一个身份尊贵的年轻人。  

只是面色愁苦,不断苦笑:“太子殿下,臣真的不知道那位仙人为何会此前降临姜原郡,更不知道仙人现如今在何处。”  

大离太子坐立不安:“沙大人,本宫在京城集结的宗师队伍已经在烂柯寺全军覆没,那位仙人可能是我们大离最后的希望。”  

沙正平继续苦笑:“殿下,臣自然也希望仙人降临,平定兽潮,但是臣真的掌握不了仙人的行踪。”  

“没有办法召唤仙人降临吗?”太子不想放弃。  

但凡能够靠自己,他绝对不会寄希望于仙神。  

但是太子殿下被妖兽潮毒打的已经遍体鳞伤。  

现如今的大离王朝,皇帝已经彻底躺平摆烂,整天醉生梦死,等待着妖兽踏破皇宫的那天。  

就连满朝文武,也有大半已经躺平摆烂。  

他们也曾经努力挣扎过,但是面对已经完全失去理智的妖兽潮,他们屡战屡败,最终只能选择等死。  

只有太子殿下还年轻。  

他还不想死,想要再努力挣扎一下。  

现如今天下有志之士全都集结在太子身边,行走在抗击妖兽潮的第一线,但局势依旧没有丝毫好转。  

唯有不久之前的姜原郡,突闻有仙人降临,化解了姜原郡的覆灭之祸。  

初闻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子还以为有人在散播谣言。  

直到谈论的人越来越多,太子终于坐不住了,亲自赶来了姜原郡。  

经过他多方探查后,他意识到居然真的有仙人降临,太子差点喜极而泣。  

可惜,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的还是太早了。  

仙人来的快,走的更快。  

而对于如何再次祈求仙人降临,他没有丝毫头绪。  

只能寄希望于姜原郡,以及郡守沙正平。  

但沙正平也让他失望了。  

“殿下,臣已经复盘了无数遍,那天仙人降临的毫无规律,臣万念俱灰之际,仙人突然降临,臣也不知是如何召唤的仙人。”  

太子是一个英主,他虽然大受打击,但还是保持了十分理智的思考。  

“沙大人,你再仔细想想,在仙人降临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或者你和周围人说过什么话,这个非常重要。”  

太子虽然很急,但是并没有对沙正平恶语相向。  

末世降临,大离王朝已经接近分崩离析,这個时候用身份压人是最蠢的选择。  

沙正平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太子殿下将大离王朝仅剩的大部分还有战斗之力的宗师全都葬送在了烂柯寺,按照现如今天下的局势,不出半年,大离必然会步草原的后尘,成为妖兽的乐园。  

仙人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那天仙人降临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女儿好像说过一句话。  

说的是什么来着?  

沙正平忽然眼前一亮:“我想到了,那天我以为必死无疑,所以希望我女儿趁妖兽潮还没有攻城之前离开。  

“小女不走,说这世上既然有妖,难道就没有救苦救难的仙人菩萨?信女愿付出一切代价,只求仙人临世,救苦救难。  

“然后仙人就降临了。  

“难道仙人的降临和小女有关?”  

太子同样眼前一亮,内心萌生出希望。  

“沙姑娘何在?”  

“太子稍后,我马上让小女来拜见殿下。”  

“不,我亲自去见沙姑娘。”  

太子现在丝毫都不敢托大。  

将礼贤下士展示到了极致。  

当太子见到沙江雪后,第一时间并没有被英姿飒爽的沙江雪吸引,反而看向了沙江雪房间墙壁上高挂的画像。  

画像中,有一道雕龙画凤华美壮观的仙家门户。  

此时门户洞开,从中走出了一位风采卓然、缥缈慈悲的仙人。  

看到这幅画像,太子第一时间就有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吗?”  

沙正平点头道:“自那日之后,小女就成为了仙人最忠诚的信徒。她请姜原郡的画道大家画出了这幅画,然后日日焚香祭拜。”  

沙正平和太子的谈论,让沙江雪看向两人。  

沙正平急忙说明来意。  

太子补充道:“沙姑娘,若你能请来仙人降临,你对大离天下便有再造之恩。”  

沙江雪摇头道:“殿下,我与仙人并无联系。”  

太子内心一沉,还是努力道:“沙姑娘,你再试试,也许你无意中和仙人达成了什么羁绊呢?”  

沙江雪继续摇头。  

她做梦都希望和仙人达成羁绊。  

在她的生死关头。  

一个风采卓然的年轻仙人踩着五彩祥云从天而降,救她和家人于水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