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死亡手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煜明白这已经是对他非常的法外开恩了。得到了所有人的保证,杨煜又对着他们磕了三个头,脸上挂满了眼泪和鼻涕,感激涕零地说:  

“谢…谢谢你们…”  

吴谦对其他人说:“所有人都去大厅集合吧。”  

米儿揉捏着吴谦被王妻撞疼的肩膀,心疼地说:  

“公子,我那里还有一瓶跌打药,要不咱们先回房让我给你上点药,然后再去大厅吧。”  

小和尚他们也都劝吴谦先擦点药,吴谦这才说先回客房,然后擦完药就去大厅。  

其他人去了大厅,吴谦和米儿回了房间。米儿从她枕头底下拿出一瓶跌打药,一边在吴谦身上轻轻擦拭一边说:  

“公子,你觉着杨煜他们俩是不是凶手?”  

吴谦忍着痛,倒吸着冷气说:  

“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如果弄明白了,这个案子就可以迎刃而解。”  

米儿激动地问:  

“什么事?”  

说话间她手上的力道没有把持住,稍一用力吴谦就立刻赶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啊!好疼!”  

米儿吓了一跳,赶紧停止了擦拭:  

“对不起公子!对不起公子!米儿手粗,弄疼你了。”  

吴谦咧着嘴说:“没事,只是没想到被撞了一下会这么痛。你再好好帮我看看,是不是脱臼了?”  

米儿仔细看了看吴谦肿成肘子一样的肩膀,说:  

“肿得好高,好像是脱臼了。公子你不用怕,我以前在楼府学过一招,可以帮你接上。”  

吴谦惊讶地说:  

“你还会接骨?你有那么大力气?”  

恢复脱臼不仅需要熟悉骨头关节结构,还需要有足够的力气,否则根本接不上去。  

米儿自豪地点点头,说:  

“嗯呐!其实也不需要太大蛮力,用巧劲就行了。只要找根长布条,一头绑住你的肩膀处,然后绕过房梁,我拿住另一头。你把手慢慢抬起来,我拉着布条用力一拽就能帮你恢复了。”  

吴谦苦笑着说:  

“傻米儿,你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个别脱臼,并不一定适用我的情况。要是你劲再大点,我的胳膊可就…”  

忽然,吴谦像是触电一样愣住了!他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房梁!  

米儿看他这个模样,吓得摇晃着他说:  

“公子?公子?公子你怎么了?”  

吴谦忽然猛地站了起来,拉着米儿的说就往外跑,然后对着大厅里的人大喊:  

“所有人!跟我一起去禅房!我找到凶手了!”  

此时天已渐渐微亮,空山新雨后的天气异常晴朗,一道金黄色的霞光透过窗户撒在了禅房里。  

王妻已经苏醒,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到了禅房。吴谦站在方丈尸体的旁边,头直勾勾地望着上方。  

方丈的尸体还是倒在金佛前的蒲团旁,而在蒲团的正上方,是房子的大梁。大梁由于久未打扫,上面满是灰尘。  

吴谦的目光落在了大梁的中间,那里有一道明显的擦痕。  

“吴知县,”杨煜问:“你说你知道谁是凶手了,让我们都到禅房来,现在我们都到了,到底谁是凶手?”  

小和尚也说:  

“吴施主,你是找的杀害我师傅的凶手了吗?可是,之前师傅出事的时候我们都在前院,都没有作案的嫌疑啊?”  

吴谦嘴角轻轻上扬,说:  

“你们还记得我之前说的两件事吗?第一,我说如果凶手使用了某种手法的话,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只是凶手想让我们看到的而已;第二,凶手可能并没有露面,而是隐藏在寺庙里。”  

所有人都点点头,米儿却说:  

“可是公子,方丈的死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法?大家都有不在场证明。还有,寺庙里我们都已经找了很多遍了,并没有其他人啊。”  

小和尚也附和:  

“没错,我从小就生活在寺庙里,寺庙的一砖一瓦我都清楚。我之前找遍了所有地方,确认并没有藏什么人。”  

吴谦转过身来,缓缓地说:  

“那我就先从方丈的死说起。经过我之前的验尸,可以断定方丈是头部被人用钝器打击致死。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方丈为何只有右手和右脚处有勒痕?要控制一个人肯定是要将双手双脚一起绑住的,为何只控制一侧?另一个令我不解的地方就是,为何方丈的左手和左脚没有勒痕,却发生了骨折。”  

米儿点点头说:  

“对了,当时公子你还说,方丈的手虽然骨折了,但是并没有红肿淤血,是死后受的伤。”  

“没错。请各位想一下,一个人为何死后还会受重伤?”  

杨煜眼睛转了转,说:  

“会不会是凶手和方丈之间有深仇大恨?就算方丈死了也没有停手。当初伍子胥不就在楚平王死后又挖出来鞭尸吗?”  

杨煜这么一说,小和尚不乐意了:  

“我师父几十年来一直在寺庙里侍奉佛祖,怎么可能会和别人结如此深仇大恨?”  

吴谦解释说:  

“当年伍子胥想报仇的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鞭尸是无奈之举。若是凶手愤怒到如此地步,那方丈身上的伤肯定不止这么一点。”  

杨煜似懂非懂点着头,说:  

“那吴知县你的意思呢?”  

“当时在房间里我和米儿说过,方丈身上的骨折伤是死后伤。排除掉因控制受伤和报复性受伤之后,那么还剩下一个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