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掌控万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晨时分,徐先在雾气缭绕的院落中缓缓睁开眼睛,意念微动之下,一股无形的力量已经弥漫开来。  

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院子中所有植被、花草、建筑表面的露珠,都开始向着同一个方向滑落。  

滑落到一半的时候,又诡异地发生了一个折向,向着另一侧迅速落下。  

这种事听起来好像并不出奇,因为只要有人改变院子里的风向,同样能形成类似的效果,但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这些露珠下落的速度、方位、角度都没有丝毫的偏差,纯粹的风力可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更像是将整个院落置于一个强磁场中,然后将所有露珠赋磁,才能获得如此惊人的统一性。  

下一刻,随着徐先念头一动,这些露珠下落的速度陡然改变,每一滴都变得有所不同,真正做到了快慢由心。  

“驱物果然是最简单的…不过以我现在的能力,去操纵金丹修士还力有未逮,反而直接操纵道术还容易一些。”  

一转眼的时间,徐先已经潜心修行“儡心术”一个月了,进度只能算是不快不慢,勉强将第一级的内容吃透。  

“儡心术”的第一级基本上都属于基础,对于徐先的大道刻度并没有太大帮助,但徐先却认为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这些基础内容,正是徐先对于“儡心术”的初步印象,决定了他未来的修行方向。  

“儡心术”的“驱物”、“掌身”、“儡心”是三个不同的领域,但其中又有着共通之处。  

“驱物”正如字面意思上的理解,即对世间万物的掌控,但道门将真元、道术同样视为“物”的范畴。  

“掌身”则是对生灵身体的掌控,这跟徐先之前学过的“心灵掌控”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生灵的身体也纳入“物”的范畴进行掌控。  

一直到最后一步的“儡心”,确实很有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古代修士认为这三层境界循序渐进,是要逐步修行的。  

但徐先从经验中得来的收获却是,这三者完全是平行关系,只是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古代修士的经验未必正确,因为事实就是,从来没有以这门心法证得大道的元神真君…”  

谁都知道“儡心术”层次极高,真正愿意去修行,有心去修行的却很少,到当代甚至可能一个都没有——至少没有特别出名的。  

徐先已经将这门道术的基础打好,对于“儡心术”的全貌也有所了解,便开始对未来修行方向的思索。  

“儡心术”的核心原理,实际上就跟徐先所理解的一样,是制造一个奇特的能量场,对场内的事物进行操纵。  

徐先将这种能量场称为“控制场”,其内部实际上有着一些无形的“控制线”,这正是“儡心术”操纵目标的本质。  

但“控制线”并非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只是徐先便于控制道术的一种拟态产物。  

只有真正学习了“儡心术”,徐先才明白什么叫做直指大道的道术。  

这种道术已经没有什么完全定型的法术可言,甚至于从施法到生效,都一直是真元与神魂的同步调动。  

光从施法原理来说,这已经是元神级的手法。  

“难怪当初在暮穹界那名四级进化者,能够将神魂掌控到这种程度…原来这根本就是四阶的施法方式。”  

越是学习“儡心术”,徐先就越觉得一个崭新的世界,正朝着自己缓缓打开大门。  

同时徐先也越发明白,为什么说到了接近元神的水准时,修士间的比拼,本质上是对于大道理解的比拼。  

因为有着大道加持的道术会过于强大,几乎已经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就徐先自身来说,他只是1级的“儡心术”,实际效果已经丝毫不亚于“葵水寒雷”,甚至犹有过之。  

而且“儡心术”在原理上的层次提高,使得徐先的掌控度远超从前,像先前那种高度精细化的操纵,是以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毕竟这是八千点经验砸下去的产物,效果比起普通道术有所提升,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徐先在“儡心”这一领域的进步很慢,徐先估计基础还太薄弱的缘故。  

“徐叔叔,我最近的修行遇到了点问题…”兰若云来到徐先的面前,脸上带着些疑虑道。  

“说说看。”兰氏姐弟类似的请教时常会有,徐先也不放在心上,口中如是说着。  

兰若云遇到的是一个修行问题,有关于真元的运转,在施法时总会出现某些停滞。  

这种现象很正常,哪怕是同样的道术,每一名修士都会有着各自不同的修行路线,毕竟人的体质各有不同。  

在不断施法的过程当中,寻找真元运转路线的问题,并且不断自我调整,这是每个修士都要做的事。  

兰若云开始运转真元,施展“雷法基础”中一门新的道术,一直到道术完全成型才停止。  

按照往常的经验,徐先会以自身真元探入他的体内,帮助他逐步调整运行路线,但这次却不一样了。  

徐先根本没有伸手的意思,只是念头微动,兰若云便感到自身体内的真元,开始不受自己的控制。  

这种感觉非常古怪,甚至让兰若云感觉有些惊悚。  

如果是徐先的真元进入他体内引导真元前进,那就完全不值得惊讶,这就好像有人抓着他的手臂挥拳,理所当然手臂会动。  

可现在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