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一步到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而这些一个个被教训的行走的五十万,也给日本人传递了一个信号。  

再想像以前那样搞事情,恐怕是不太好弄了。  

今后在兔国做生意,看样子还是要规规矩矩的来。  

大家堂堂正正的正面竞争,如果争不过你们,我们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技不如人,而且这样的竞争,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找出自己的缺点进行优化。  

可是如果,你们总是这么玩阴的。  

正面对抗玩不过,就背地里使绊子,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就比如最近很多日系企业,在兔国就丢掉了很大一部分的订单。  

这也让日系的企业越发的着急。  

事实上可绝不仅仅是德国企业,要靠兔国来生存,事实上很多日企也是一样,离不开兔国这个大市场。  

尤其是日本虽然也在很多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看似可以卡主兔国企业的脖子。  

可问题是,如果真的把兔子惹急眼了,到时候宁可多花钱也不和他玩的话。  

那他们的企业就傻眼了。  

你就比如日本的Ferrotec是目前世界上大型单晶炉玩的最好的企业。  

只要你搞半导体,做硅片的都离不开这家企业的炉子。  

咱们国内很多晶圆厂用的那几乎都是这家的单晶炉。  

看似日本人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好像很牛掰。  

可实际上,这也非常危险,因为如果他们要是敢动歪脑筋的话。  

咱们立刻就可以去找德国的PVATeAG,虽然他们的单晶炉是贵一点,但一样能用。  

而一旦离开了兔国市场,那这家日本公司就啥也不是。  

毕竟世界上能玩半导体的数来数去,也就这么几个国家。  

而南朝国的需求本来就有限,欧洲那边他们要面临德国企业和意大利企业的竞争。  

至于米国那就不用说了,别看他们很多技术方面确实领先。  

但你看他敢对米国公司卖高价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确实那么干过,结果把米国人惹急眼了。  

直接就一个广场协议,就把他们搞得连拉带吐,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呢。  

所以现在的日本,别看确实在很多领域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  

而且还刚好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看似他们可以从咱们这边随意的割韭菜。  

可是如果真要把咱们惹毛了,他们也一样不好过,甚至可能会直接半死。  

所以现在的日本人,也不敢随意的破坏规矩。  

现在咱们在机床精加工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种技术突破外溢的红利,已经延伸到了汽车制造领域。  

最近几个月来,BYD和长城,还有奇瑞的销量都是猛增。  

连带着受伤害的,可不光是大众,日系车企业感觉受到了威胁。  

而现在阴招又不能使了,那咋办?  

那就只能加大投入力度了,一方面是降价促销。  

以前私底下行程的一个价格潜规则联盟,这次是突然被打破了。  

最先动手的就是日产,因为此前他们推出了一款三缸发动机的汽车。  

原以为,靠着情怀,营销,还可以在兔国名利双收。  

结果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们几个耳光。  

以前你特么就是靠省油,和沙发,打造出来的口碑。  

你也就这两点值得吹嘘了,可你们这次居然搞出一台三缸机,还吹什么话了190亿美元研发打造。  

说什么发动机,噪音小,不会抖动云云。  

你真当我们兔国消费者是煞笔吗?  

当然不否认,确实有那么一批脑残一族。  

即便这样的垃圾汽车,买十八万多的价格,还有那么一群煞笔在买,而且还很不要脸的在某些汽车网站上发软文。  

可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非常理智的,这种明显的智商税产品,我们肯定是不会买单的。  

傻子都知道,你们这款三缸机其实就是为了应付国家规定的碳排放几分政策。  

因为旗下产品没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机器,所以为了减少交税和罚款。  

所以才搞出这么一个怪胎,尼玛的,最后还吹什么190亿美元研发。  

你特么一年收入才多少,二十亿美元有没有,你十年都赚不到二百亿美元。  

居然敢吹花了一百九十亿美元研发,你特么咋想的?  

你说你卖三缸发动机的车就卖好了,你把价格定的便宜一点。  

肯定会有那么一些不在乎发动机抖动,只想要外国车标,图便宜的傻叉,愿意买单的。  

可你却偏偏不,价格定的十八万多,你这不是把兔国消费者当傻叉是什么?  

而且你以为你们日产的车标,难道比大众的还值钱吗?  

你以为你们也像大众一样,在消费者心中有深厚的情怀可供消费吗?  

结果再次证明,日产是真的高估了自己。  

原本他们以为,兔国消费者是傻叉,只要他们出一款新车,这里消费者就会怪怪把钱送上呢。  

结果,现实就狠狠给他们上了一课。  

甭管他们请了多少自媒体车评人来营销,结果那些营销却都成了笑话。  

原本他们的那款都市SUV月销量都有一万多,很稳定的,好的时候甚至月销能上两万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