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 小菜一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别看东西不大,但科技含量可是非常高,因为在段时间内,对计算量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米军方面,已经花了3900万美元,采购了将近4000套该种瞄具。  

已经下方给了军中的一些特种部队,开始试用。  

在试用过程中,还将由使用人员,不断提出反馈意见,然后交由开发公司改进。  

而按照米军的意图,他们将要求该公司在2023年,将该种瞄具调试完毕。  

在那之后,米国军方将会大量采购这种设备,然后装配给部队。  

别看这种瞄具的价格非常昂贵,每套的价格,都将近一万美元。  

可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美军而言,这也是相当划算的一笔买卖。  

因为谁都知道,美军的士兵,在战场上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少爷兵。  

到不是说他们贪生怕死,不能打硬仗。  

只是说鹰酱的士兵,有着天生的铺张浪费的习惯。  

但凡能用弹药堆死对手,那他们绝对不会出现在敌人面前近战。  

而这一点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多次中东战争和冲突里,表现的就尤为突出。  

反正爷有钱,那就用火力压制你就可以了。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米军的士兵,发射平均两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两万发子弹啊!  

这特么的是什么效率!  

子弹难道不要钱的吗?  

子弹壳,发射药,还有鹰酱一贯财大气粗的使用黄铜弹头,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子弹价格也比别家要贵。  

两发子弹,即便是国家采购,那也要好几千美元呢!  

而如果给士兵们装上了这样的高精尖的瞄具,那么哪怕不能做到每发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  

只要能做到,每一百发子弹消灭来一个敌人,那鹰酱也感觉自己大赚特赚了。  

有了这样的瞄具,不但可以提升士兵的战斗效率,还能有效缩短战斗时间。  

反正不管怎么看,都能节省大把的经费。  

所以鹰酱觉得这笔买卖很划算!  

要知道以前鹰酱打仗,可从来不管省钱不省钱的。  

两千年代初期,他们对伊拉克发动第二次战争的时候。  

就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把他们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和空军发射的各种导弹,炸弹换算成美元,然后在换成钢镚。  

然后在把这些钢镚,丢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城市上空,光是靠这些钢镚都足以把巴格达夷为平地了。  

如果把这些钢镚前面铺撒,那这些钢镚一枚挨着一枚,都足以覆盖伊拉克的整个国土面积。  

由此可见鹰酱打仗,在浪费这一块得有多夸张。  

不过那时候的鹰酱是真的财大气粗,也是世界的独一号存在,真的是不差钱。  

但是二十年过后,因为各种折腾,鹰酱真的不能再向以前那样铺张浪费的打仗了。  

他们也要精打细算来过日子了…  

而关于鹰酱,开发一种全新瞄具的情报,咱们这边也是老早就听说了。  

毕竟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秘密,甚至人家鹰酱自己都在电视上播出了士兵使用那种新瞄具之后,作战的视频。  

效果那真是出奇的震撼,在夜间,士兵们使用这种瞄具,对几百米外的敌人开火。  

就真的好想打游戏一样简单,原本夜幕和浓雾的掩护,在这种瞄具面前,敌人根本就无所遁形。  

士兵们只要把把瞄准镜里的红框,对准敌人,然后扣动扳机就完事了…  

虽然画面很是简短,但却给观看的人群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自从那次之后,本来就有着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咱们的军方,也就动起了心思。  

凭啥好东西,人家能用,咱们就不能用啊?  

于是也组织的团队对这种技术进行了攻关。  

其实真要说造,倒也并不难,这玩意无非就是集成了一个8倍的光学瞄准镜,外加一个激光测距仪,还有一套弹道瞄准器,外加大气传感器,还有一套可编程微型矩阵显示器等等集成到一个系统里而已。  

可问题是人家鹰酱,造出来的瞄具,就和过去的普通瞄准镜差不多大小,体积不大,重量也不高。  

往枪械背上的导轨里一卡一装,看起来比例非常和谐,也不影响士兵操作使用枪械。  

可咱们的瞄具研究出来之后,那特么的就有一个军用饭盒那么大小。  

别说装到枪械背上的导轨上了,就是拿在手里都嫌累得慌。  

又大又笨拙,还不美观,如果非要装到枪上,还影响枪械的重心,让士兵根本就没办法正常操作枪械。  

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出差距来了。  

所以后勤部门,也是头疼了很长时间,想要小型化这套设备。  

可却怎么也精简不下来,一方面是加工精度不行,另外一方面,就是软件兼容做的不行。  

经常卡顿死机不说,而且很多远期将装到一起之后,还会互相干扰。  

像人家鹰酱那样,人家连士兵举枪的时候,因为呼吸,导致枪身微微抖动,从而带来的弹道变化,都能时时修正,并且计算进去,然后时时调整弹道。  

这尼玛差距,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没办法,谁让咱是又菜又想玩呢!  

这样高精尖的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