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 念念不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你要说重装这一块,虽然鹰酱的艾布拉姆斯很强,咱们的99G和人家有很大一块差距,这点咱们也认了。  

要说艾布拉姆斯的第三代产品,那真的不是吹的。  

要说前两代的艾布拉姆斯在中东战场上,还有过被击毁的记录。  

可这第三代的产品,到现在还没有一辆被击毁过。  

而且此前大家都认为德国的豹二很强,还有就是毛熊新推出的第四代坦克,阿玛塔也很强。  

但问题是和艾布拉姆斯3比起来,这两款战车,都缺乏现代战场的实战考验。  

德国人的机械制造能力是毋庸置疑,豹二一直是欧洲坦克的标杆。  

可问题就是你再强,也没经历过实战的考验啊!  

虽然沙特也购买了不少豹二,但这么一款战车却被他们用的惨不忍睹,居然被某组织给击毁的数台。  

当然这里面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人出口的肯定是阉割版。  

所以关于豹二和艾布拉姆斯3到底孰强孰弱,现在的结论就是艾布拉姆斯3略胜一筹。  

另外就是毛熊的第四代坦克阿玛塔,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最顶级的新一代坦克。  

只看人家的设计理念,就能感受到这款坦克确实很强。  

无人炮塔,全部机械化操作的设计,这理念就很牛叉。  

可同样的问题就是,这款战车虽然设计的很牛叉,但同样是没经历过实战考验。  

所以和艾布拉姆斯3比起来,孰强孰弱,现在还没有定论。  

至于咱们的99G,比起上述三款战车,那自然是还有一大截的差距呢。  

别的不说,就说动力系统。  

咱们还用柴油机呢,人家燃气轮机都小型化然后装上坦克车了。  

1500匹马力可不是开玩笑的,无论是机动性,还是航程,又或者是油耗,都甩了咱们一大截。  

所以在重装这一块,咱们落后鹰酱一代,那是肯定的。  

而在重装步兵这里一块,就是装甲车这一块。  

同样鹰酱的最新型AMPV履带装甲车,还是领先咱们一代。  

但是这些都不是事,毕竟这样的中重型装备,在现代战场上正面相遇的机会并不大。  

因为在导弹主导天空,卫星监控战场的年代,像二战时期,那种坦克大会战的场面,基本是不可能出现了。  

所以这样的中重型装备,基本都是用在难啃的巷战当中的。  

当然还要合理的应用才行,否则的话,肯定会遭遇到格罗兹尼那样的惨案。  

这样一来,真正在战场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就是轻骑兵了。  

而现在看来,鹰酱的JLTV轻型步兵车,在各方面的性能都要碾压咱们一代啊!  

人家的新一代步兵车,可不光是能运输士兵那么简单。  

这种新型步兵车,可以装载5名的士兵,抵达战场。  

同时这还是一款超强的火力平台,不仅可以装配机枪,还能装备一门30口径的机关炮。  

而且这可绝不仅仅是一台步兵战车那么简单,最关键是,这款车还是一款可以延伸拓展的火力平抬。  

比如这款车,还可以加装导弹发射塔,可以发射标枪反坦克导弹,可以装备地狱火对空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甚至还可以装备多用途的响尾蛇导弹。  

总之如果按照通用模块化平台的模式拓展下去,那么在未来。  

鹰军使用的反坦克导弹车,防空导弹车,和轻型装甲车,都将一一被淘汰出现役。  

正是看到了这么一款多功能作战平台的潜力,我军方面也就动了心。  

想要学人家鹰酱,打造出这么一款作战平台。  

其实以咱们现在的制造能力,想要仿造出这么一款多功能的作战平台,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就是多装点装甲,抬高底盘,在底盘加装防雷钢板,然后在车顶上设计多一点的武器外挂平台嘛!  

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点,那就是车子的驱动系统。  

想要做到这些,那就必须要有一颗强劲的心脏。  

要知道这款车相较鹰军以前用的悍马,可是把重量直接提升了三倍。  

以前的悍马车重量才不过2吨,可这款JLTV,重量直接就达到了6.5吨。  

战斗全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吨。  

使用的是Gale  

866Т的8缸柴油发动机,最大动力为300马力。  

不过即便如此,鹰酱对这款发动机的动力也还是不太满意。  

因为如果采用全重量的作战模式的话,这款发动机的动力就有些不足了。  

速度提不上来,而且还相当费油。  

满载情况下,作战半径也就是220公里左右。  

这让鹰酱非常不满,已经给开发公司,下达了油电混动模式改款的指令。  

而鹰酱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给咱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其实从十年前开始,咱们的军方,就已经开始研发电动型号的新式军车了。  

其实老早咱们就知道,战车这一块,其实和飞机一样。  

不管你怎么造车,其实发动机才是不折不扣的关键。  

不管你的重型坦克,还是你的轻型战车,各种性能里面,最关键的一个数据就是动力。  

因为动力关乎到你战车的速度,和行程,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