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 潜龙升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甭管你多不好透视的工件,甭管你是多厚重的金属,往这台机器的镜头前一放,一扫描。  

几分钟之后,另外一边就会出一个3D图像出来。  

这可比以前,要安排专门的工程师,拿着图纸仔细的排查要轻松的多了。  

所以很多国家也都以提高医疗水平的名医,把这种自助体检中心买回去。  

然后这次也学乖了,不在强行拆解设备,而是对透视的设备进行改造。  

比如透视舱里面的镜头,和扫描设备前面加个台架。  

把想要检验的工件放上去,让这台设备扫描透视,然后成像。  

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他们的工期,减轻工作任务。  

而这次日本人就是这么干的,买回去10台te50旗舰机。  

就先拿到镜头下去扫描,最后通过3D透视之后,发现手机里面确实加挂了碳纳米管芯片。  

不过H公司在这个芯片的封装方面也非常鸡贼,在芯片的外面加装了一个特殊的保护机制。  

反正你透视可以看到外壳,但里面是什么你就看不到了。  

然后如果你去拆解,呵呵,那后果就和你拆他们的自助体检中心一样。  

虽然不会像自助体检中心那样会爆炸,但这玩意拆了之后能自毁。  

就算你把碳纳米管芯片拆出来了,整个芯片也被不明的胶水给毁得一塌糊涂。  

你就算用在高级的电子显微镜来看,也只能看清楚里面的排线布局大概的情况。  

而且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这玩意确实是碳纳米管芯片。  

但具体怎么设计,怎么做出来的,你根本没办法逆推。  

因为这次兔国人非常鸡贼,这款芯片研发出来之后。  

他们同样没发表任何专业文献,也没有申请任何专利。  

反正就和他们的自助体检中心一样,完全就是一副不怕你山寨的德行。  

这样一来,可是把欧美日韩的科学家都急的抓耳挠腮。  

都知道这玩意是好东西,可具体你连任何一点研发的文献都不知道,连人家怎么入手的都不知道。  

你说怎么山寨吧?  

研究了好几天,毁了5台手机,终于日本人是放弃了拆解碳纳米管芯片,破译技术的心思。  

然后他们转头就开始专门研究起了这手机的性能。  

结果这不研究还好,一研究真的吓一跳啊!  

这手机性能也太特么强悍了吧!  

这哪里还是一台手机,这完全就是一台掌上电脑啊!  

以前的智能机,虽然也已经初步具备的电脑的一些功能。  

比如打字啦,做一些简单的办公啦,都是可以做到的。  

可如果你用手机完成一些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数字建模,图像渲染,或者用CAD画图之类的工作,那些手机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哪怕是水果的手机也是不行。  

可现在,用te50手机,这些工作都可以轻松胜任。  

最让大家吃惊的就是这款手机上适配的小艾人工智能助手。  

这玩意号称是只能助手,但实际上在大家看来,这特么不就是活脱脱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吗?  

有了这玩意,你只用语音,就可以操控手机完成任何操作。  

哪怕是专业的工作,有了这个助手在,都可以在他的辅助下,轻松完成大半。  

这绝对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啊!  

甚至还有专家,用这几台手机,进行了各种极限测试。  

比如和电脑比跑分,结果轻松就打平了装了英特尔最高级I9处理器的电脑,甚至还略胜一筹。  

这尼玛…  

如果兔国搞几万颗芯片堆一起,那不就是可以组装出更厉害的超级电脑了?  

而你要知道,超级电脑可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就这么一研究,这些日本的科学家,就对H公司的te手机着了迷。  

几乎每天都沉迷于对这台手机潜力的挖掘当中。  

直到十几天之后,他们给出了结论,这技术确实是兔国原创的技术。  

而且有了这技术的帮助,兔国可以直接突破封锁了。  

所以咱们要尽快去抢占市场了,别再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了,因为已经没意义了。  

而且这些技术,还是初创阶段,兔国还没有全面铺开落实。  

一旦他们全面铺开落实,各个科研团体都掌握了装配这种芯片的设备。  

那他们的整体科研实力,绝对会提升三个台阶。  

到时候我们的产品将会全面败退出兔国市场。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和兔国交好,解除封锁。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方面要把兔国紧缺的技术设备送过去,然后尽可能的交换回来一些我们继续的设备。  

比如这种碳纳米管芯片,如果能换回来一些,那对我们的科技实力提升也会有大大的帮助的。  

就算不能搞明白原理,也没办法做逆向研发。  

但我们的产品,如果装配了这种芯片,那无疑将会如虎添翼。  

别的不说了,就说汽车芯片。  

现在汽车上用的主流芯片都是28纳米制程的硅基芯片,可是如果用上碳纳米管芯片,那90纳米制程就足够了。  

这样不但能够大大降低成本,还能够大大的提升车辆的性能。  

而且在芯片的应用衍生方面,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