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 理念之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另外,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I系列的表现。  

就说一个入门级的I3,0100加速,要7.2秒,续航里程能够达到‘惊人’的160公里。  

就这样一个几把车型,居然要卖到三十万…  

尼玛,这样的数据,都别说BYD了,就是国内随便一个互联网车企都能秒杀它,甚至把它按在地上摩擦了。  

说句扎心点的话,即便是国内那些做老头乐的黑作坊的作品,加两块大电池都能秒杀他了。  

虽然他们也有数据更好的I4,I8,等车型。  

可这些车型,在数据上也就基本能做到和国内互联网车企的车数据平行,但在价格上却是咱们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几倍。  

这样一来,就能看出这些传统车企在转型方面的尴尬了。  

不光是他们,奔驰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  

一旦转进到电动车和混动车型,他们的技术优势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他们却还想强调他们所谓的豪华调性,这就有点强行尬黑的意思了,只不过抹黑的是他们自己。  

既然他们豪华的属性都不复存在了,可却还想像以前那样靠着车标收智商税,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因为买这样车的人,根本就不在乎你豪华不豪华,人家消费者只在乎你够不够便利,好不好用。  

而这样一来,他们打造的百年人设就要垮塌了。  

买不上高价,这哪里符合奔驰的调性?  

至于奥迪,呵呵,现在还在传统燃油车上赚得乐不思蜀呢。  

让他们转型到新能源里面?嗯,在等几年吧!  

而真正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实力,和国产车企拼一拼的也就只有日系的另外两打车企了。  

一个就是本田,另外一个就是日产了。  

现在日系三巨头,丰田基本已经是放弃治疗了。  

他们要坚守他们的氢能源车的主阵地,在电动和混动车领域,是不打算花钱投入了。  

而本田在混动车领域,算是深耕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他们更是靠着国内很多城市对新能源车上牌的卡定,赚得盆满钵满。  

尤其是他们CRV的混动车型,更是买的销量飞起。  

不过也正因为这钱太好赚了,所以他们才在后续的技术投入方面有些不足。  

可能也是之前没把国内的新能源车放在眼里。  

直到最近一两年,国内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入局,也并没有惊动他们。  

因为骄傲和自大,让他们很是看不起这些车企。  

甚至在他们看来,唯一能够威胁他们地位的,也就是BYD了。  

另外一家日系车企的日产,其实在混动车领域,也是有着一手自己的绝活的。  

而他们的技术,其实和本田的IMMD非常类似。  

甚至在五年前,在日本国内,把丰田普锐斯从混动车销冠位置上拉下马的,就正是日产的一款叫NOTE的增程式电动车。  

不过同样日产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多年在混动车型的研发上没有加大力度投入。  

直到最近几年,看到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开始逐步火热之后,他们才在今年打算把这款老掉牙的EPOWER的技术拿到国内来。  

其实这款技术的本质上,和本田的IMMD比较类似,性能也大抵相同。  

不过如果他们只想靠着这套技术,在国内市场揩油的话,那将来注定是不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原因很简单,人家BYD的DMI技术都出来了,现在只是产能不足。  

一来是他们没有欧洲车的人设包袱,二来是因为或多或少他们都掌握着一些混动方面的技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