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 这特娘的就是差距(1/2)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咱们也不是没想过要培养一些匠人出来,可此前的问题吧…”
栾校长有些欲言又止,不过最后一咬牙还是说了出来。
“我也不怕自爆家丑,咱们的大学生啊,都是有一种天之骄子的心里。”
“你让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谢谢报告,或者到实验室去做做实验,那还OK。”
“可如果你让这些学生,到一线的工厂里去,如果只是实习一两个月吧,那还好说。”
“可如果你让他们干上一年半载吧,那他们肯定不干。”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坐办公室的,不应该像蓝领一样,出现在又脏又累的一线。”
“所以吧…”
栾校长都说到这了,肖锋自然是明白的很。
无非就是眼高手低呗,其实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通病。
为什么国家倡导要在中考就开始刷了,就是因为有很多学生,确实就不是读书的料。
可我们国人家长吧,又一个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凡的现实,就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大学。
甭管这是几线大学,反正就是要上。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大学生,上的都是三本,结果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局面。
一方面是却是没有好单位愿意去这样的大学招人,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眼高手低。
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怎么能够读了大学之后,再去一线当工人呢?
工厂不愿意进,销售也不愿意干。
最后只能待在家里啃老,然后还说自己很佛系。
时间短还没问题,可时间长了,这就很容易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如本来现在我们国内就面临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而且生育率也不高。
这里面确实有政策导向方面的原因。
但如果人人都去啃老,人人都学日本人当平成废宅,那未来的养老和就业问题岂不是更加严重?
你就说那些不出去上班的大学生,如果真的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的去工作,难道真的找不到工作?
无非就是有些工作,他们不愿意干。
而现在我们就面临的是这样的问题。
如果让学生们去技校,那能不能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然后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好的向上通道。
这些学生在技校,学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在一线实习两年。
再有向上的意愿,如果在能靠入到滨城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
那么这些苗子,绝对比那些从高中考上来的学苗要更好。
因为他们有过一线工作的经验,也更加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而且经过两年在一线工厂的实践的淬炼,他们在吃苦耐劳方面也肯定比那些考上来,自认高人一等的学生们要更加脚踏实地。
“…相信这样的学生,入门会更快,而且培养起来也更加容易。”
“只要踏实肯干,我们就愿意加大力度培养,毕竟我们的精密仪器制造,可是打算培养工匠的。”
栾校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确实这精密仪器制造,可以说是非常乏味的。
有些零部件,你加工出来之后,那是要反复拆装,然后积累经验。
最终甚至可能要反复摸索好几年,才能把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到最佳状态的。
因为这种仪器,对精密度的要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
如果卖出去,那卖的可绝不仅仅是设备,卖的还有服务。
就比如当年,我国TOP2里面的燕京大学,就曾经有一个实验室,里面使用的一台德国产的透视设备出了问题。
当时他们就找了德国厂商联系,反馈了设备的问题。
结果对方冷冰冰的来了一句,让他们准备好30万欧元。
当时大学就恼了,啥玩意?
修一下就要三十万欧元?你咋不去抢呢?
哦,零配件要23万,你们派来的工程师,人工要7万?
我去你妹啊!
就派来一个高中生的技师,就敢要我7万欧元?
我丢,我就不信了。
于是该校组织了精锐力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攻关。
最后攻关一个月,以失败告终。
只能乖乖花了30万请了德国高中生技师,过来搞定了问题。
而现在理工大学想要生产制造的精密仪器也是如此,比如几乎大部分实验室都必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这玩意就分三种,大型透射电镜,低压透射电镜,冷冻电镜等等。
你以为随便一台,就可以拿过去就能用的?
这可都是需要专门人员,过去进行安装调试的。
因为如果你自己安装的话,如果一个搞不好,不但达不到显微的精度,甚至还可能把设备搞坏。
那些什么高速离心机之类的设备,也同样如此。
尤其是对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实验设备,都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送货上门,然后安装调试的。
怎样的工作,可要兼顾,销售,安装调试,后期维护保养的。
你让那些考上来的大学生干这个,估计大部分他们都吃不了这样的苦。
甚至还会认为,这样的工作,有失体面。
但如果你让那些技校考上来的学生来干这样的工作,那他们就能
“咱们也不是没想过要培养一些匠人出来,可此前的问题吧…”
栾校长有些欲言又止,不过最后一咬牙还是说了出来。
“我也不怕自爆家丑,咱们的大学生啊,都是有一种天之骄子的心里。”
“你让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谢谢报告,或者到实验室去做做实验,那还OK。”
“可如果你让这些学生,到一线的工厂里去,如果只是实习一两个月吧,那还好说。”
“可如果你让他们干上一年半载吧,那他们肯定不干。”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坐办公室的,不应该像蓝领一样,出现在又脏又累的一线。”
“所以吧…”
栾校长都说到这了,肖锋自然是明白的很。
无非就是眼高手低呗,其实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通病。
为什么国家倡导要在中考就开始刷了,就是因为有很多学生,确实就不是读书的料。
可我们国人家长吧,又一个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凡的现实,就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大学。
甭管这是几线大学,反正就是要上。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大学生,上的都是三本,结果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局面。
一方面是却是没有好单位愿意去这样的大学招人,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眼高手低。
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怎么能够读了大学之后,再去一线当工人呢?
工厂不愿意进,销售也不愿意干。
最后只能待在家里啃老,然后还说自己很佛系。
时间短还没问题,可时间长了,这就很容易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如本来现在我们国内就面临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而且生育率也不高。
这里面确实有政策导向方面的原因。
但如果人人都去啃老,人人都学日本人当平成废宅,那未来的养老和就业问题岂不是更加严重?
你就说那些不出去上班的大学生,如果真的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的去工作,难道真的找不到工作?
无非就是有些工作,他们不愿意干。
而现在我们就面临的是这样的问题。
如果让学生们去技校,那能不能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然后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好的向上通道。
这些学生在技校,学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在一线实习两年。
再有向上的意愿,如果在能靠入到滨城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
那么这些苗子,绝对比那些从高中考上来的学苗要更好。
因为他们有过一线工作的经验,也更加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而且经过两年在一线工厂的实践的淬炼,他们在吃苦耐劳方面也肯定比那些考上来,自认高人一等的学生们要更加脚踏实地。
“…相信这样的学生,入门会更快,而且培养起来也更加容易。”
“只要踏实肯干,我们就愿意加大力度培养,毕竟我们的精密仪器制造,可是打算培养工匠的。”
栾校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确实这精密仪器制造,可以说是非常乏味的。
有些零部件,你加工出来之后,那是要反复拆装,然后积累经验。
最终甚至可能要反复摸索好几年,才能把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到最佳状态的。
因为这种仪器,对精密度的要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
如果卖出去,那卖的可绝不仅仅是设备,卖的还有服务。
就比如当年,我国TOP2里面的燕京大学,就曾经有一个实验室,里面使用的一台德国产的透视设备出了问题。
当时他们就找了德国厂商联系,反馈了设备的问题。
结果对方冷冰冰的来了一句,让他们准备好30万欧元。
当时大学就恼了,啥玩意?
修一下就要三十万欧元?你咋不去抢呢?
哦,零配件要23万,你们派来的工程师,人工要7万?
我去你妹啊!
就派来一个高中生的技师,就敢要我7万欧元?
我丢,我就不信了。
于是该校组织了精锐力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攻关。
最后攻关一个月,以失败告终。
只能乖乖花了30万请了德国高中生技师,过来搞定了问题。
而现在理工大学想要生产制造的精密仪器也是如此,比如几乎大部分实验室都必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这玩意就分三种,大型透射电镜,低压透射电镜,冷冻电镜等等。
你以为随便一台,就可以拿过去就能用的?
这可都是需要专门人员,过去进行安装调试的。
因为如果你自己安装的话,如果一个搞不好,不但达不到显微的精度,甚至还可能把设备搞坏。
那些什么高速离心机之类的设备,也同样如此。
尤其是对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实验设备,都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送货上门,然后安装调试的。
怎样的工作,可要兼顾,销售,安装调试,后期维护保养的。
你让那些考上来的大学生干这个,估计大部分他们都吃不了这样的苦。
甚至还会认为,这样的工作,有失体面。
但如果你让那些技校考上来的学生来干这样的工作,那他们就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