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 天翻地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泽林开着自己的小钢炮来到了训练基地的停车场,不过他并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坐在车里休息了一会儿。  

他是滨城本地人,也是原来滨城天海队,被留下为数不多的球员之一。  

说实话球队换老板,已经一个多月了。  

而这一个多月一来,俱乐部的变化绝对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以至于到现在他都感觉没太缓过来。  

去年赛季开始,球队就一直不太顺利。  

最开始主帅是滨城队二十年前的功勋球员马玉峰,这位球员也算是滨城早年的一位大牌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家队的常客,退役后还去过日本执教。  

前几年才从新回到国内执教球队,先后浪迹过几只球队,战绩还算中等。  

前年回到滨城,带队成绩一直一般。  

去年赛季一开始,他带领的滨城天海队,因为上年纪球员过多,所以一开赛表现就不太好。  

联赛八轮过去,还没胜过一场,然后就被天海炒了鱿鱼。  

后来换了个韩国来的教练,还带来了一个韩国外援,球队的成绩才略微有所起色。  

虽然是磕磕绊绊,还好总算在赛季末成功上岸,保住了今年参加中超联赛的资格。  

而等到年初,谁也没想到,却又一连串的坏消息传来。  

首先就是因为天海集团内部的问题,天海已经表现出了不愿意在继续投资球队的意思。  

另外就是因为球队之前的债务纠纷,也让球队今年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赛季开始之初,球队情况就已经非常糟糕了。  

很多球员都是人心惶惶,生怕俱乐部投资方或额市里面一个谈不妥,或者没有其他资方愿意接手,搞得大家都没球踢。  

还好因为今年大流行病突然爆发的缘故,今年的中超联赛不得不延期举行。  

而这个延期,也给球队争取到了喘息之机。  

可惜之后投资方和市里,还有体委方面,一连谈了好几个月,最后也没谈拢。  

而这段期间,各种流言更是传的满天飞。  

有人说,滨城天海完蛋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原地解散。  

还有人说,就算不解散,球队也会因为不能还上银行的欠款,最后不能在中超注册,甚至可能会降级。  

很多球员甚至已经通过经纪人,开始联系其他球队转会了。  

而当时的孙泽林也是每天被各种消息轰炸的晕头转向,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他今年二十二岁,是球队里为数不多的年轻球员,也是从滨城青训队里提拔上来的。  

他踢得位置是右边后卫,但此前他在球队也一直就是个替补。  

虽然他也曾经入选过国少队,国青队,但很多人都说他潜力有限。  

因为从十八岁扬名到现在,他球技一直没多大增长。  

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太差,身体太单薄,对抗能力不强,体能不好。  

还好他的小技术在全国范围而言,一直还算不错,这也是他还能在球队打替补的主要原因。  

可惜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很多人都明说了,他的上限也就这样了。  

因为就算他小技术再好,可是也没办法在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坚持打满全场。  

也就是半场的体力,而且弱点还非常明显,就是怕对抗。  

一旦对方的球队表现强硬,他的很多技术动作就做不到位,甚至会变形。  

这也是很多H国球员的通病。  

正因如此,就算是那个时候,他也想找下家,可也没多少人愿意接受他。  

其实这让他也很无奈,身体素质不行,这一点也是国内很多年轻球员的通病。  

没办法,谁让咱们黄种人发育,就是比白人和黑人晚呢!  

因为饮食结构的问题,人家白人或者黑人的运动员。  

有身体天赋出色的,基本十七八岁的时候,在身体素质方面,就已经可以和成年人对抗了。  

就算身体条件一般的,等长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也基本可以适应正常激烈对抗的比赛了。  

而我们黄种人,在这方面差距就非常明显,我们的年轻人,基本要等到二十三四岁左右,身体才会发育成熟,才可以适应激烈对抗的比赛。  

可是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又有哪家俱乐部,愿意等你长到二十三四岁呢?  

而这一点,主要就和我们H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我们国民的饮食习惯一直是高碳水,低蛋白质。  

而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一直是高蛋白质,地毯水,尤其是运动营养学,在国外比较普及。  

所以外国运动员从小就非常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  

而一个运动员想要出成绩,正所谓是三分靠练,七分靠吃。  

而我们国内的运动学领域,也正是到了最近几年,尤其是有人专门学习了西方的运动营养学理念之后,才渐渐明白了我们和西方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才开始渐渐注重视起运动员的饮食搭配,但说实话,很多地方做的还是相当不到位。  

这个张泽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小技术好,也有灵性,球商比较高,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速度也够快。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身体太瘦弱,对抗能力不强,所以很多人都已经看准了他上限有限。  

也正因如此,他也一直没能找到心仪的下家。  

但没想到事情在一个多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