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支孤军出朔州(2/3)
赵光义怒道:“荒唐,朕好好在此。再说了,哪来的降书,哪来的龙袍?”刚说完,忽然“哎呀”一声,捶胸道:“我之罪也,祸害三军。”
杨继业也一个踉跄,靠着大刀伫立,既然龙袍已经陷入敌手,说明三个儿子也凶多吉少,心碎一地,当即朝赵光义跪拜道:“皇上,敌军已占领幽州,断了我军后路,眼下之际,唯有往西边而去,与中路大军汇合,从定州返回京城,方有一线生机。”
赵光义两眼泪流,唉声道:“令公不怪我害你三个孩儿丧命?”杨继业忍泣道:“身为宋将,当以死报国。皇上速做决断,辽军攻下幽州,定挥师向西,迟则危矣。”赵光义叹道:“令公高义。大军,往西撤吧。”
潘仁美大军是协助赵光义往金沙滩议和的,随行所带军粮不多,眼下只够三日用度。几日兼程,抵达中路大军所在的蔚州时,城头插的是辽国军旗。打听之下,原来东路大军兵败后,耶律斜轸大军没了后顾之忧,士气高涨,集结重兵,攻打田重进驻守的蔚州,已于昨夜在大溃败,退守飞狐陉。赵光义一败再败,无奈率兵前往西路大军所在之地浑源。
众人抵达浑源后休整一日,前方传来东路曹彬大军战报:幽州城破后,曹彬和米信两路大军退守涿州。耶律休哥故技重施,以轻骑出大军侧背,断宋军粮道,使得大军缺粮,无力再战。为了掩护涿州百姓撤走,曹彬亲引大军冒雨死战,被休哥率军杀得打败,带残部遁去,于易水南安营扎寨。那耶律休哥如影随形,带大军赶到,宋军望风而逃,溺水者不计其数,幸亏李继宣率兵力战,才将休哥的追兵遏制在拒马河。
东路曹彬部打败,赵光义心知大辽定挥师朝西而来,急忙下令让众将分屯边境要地:田重进全军还驻定州,潘仁美还屯代州,杨继业官复原职,驻守雁门关,张永德守沧州,宋偓守霸州,刘廷让守雄州,赵延溥守贝州,赵昌言守大名,以防辽军南下。
赵光义此番北伐,所得州县得而复失,只有西路攻占的四州仍在。但辽军已没有东、中两路威胁,可击中兵力收复四州。赵光义从代州返回回京之前,命潘仁美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还境。
就在潘仁美退兵时,耶律斜轸看准战机,不待朝廷军令,集结大军主动出击,接连收服浑源、应州,杀入寰州。杨继业在护送赵光义抵达代州后,又急忙领着大军,奔赴雁门关,商议与潘仁美移民关内之事。
潘仁美身为太师,暂领代州一切军防,杨继业为副,王侁为监军,二人协同此次移民之事。
雁门关的大帐之内,杨继业刚返,潘仁美就急召他议事。杨继业知晓前方战势吃紧,让四郎、五郎和七郎整顿兵马,自己带着六郎和凌楚瑜一道前去。
金沙滩上,杨家死了三个儿子,他无比悲痛,不知如何再见妻子佘赛花,一路上恍惚不定,心神不宁。只能振奋精神,先拒眼前敌人。
到了军帐内,潘仁美和王侁早就恭候,还有几个校尉偏将,潘龙、潘虎和上官飞也悉数在列。
“令公快马赶来,当如及时雨,可助我军一臂之力。”潘仁美瞧他进来,露出笑容。
杨继业尚未知情,拱手道:“不知将军有何吩咐,末将定当遵从。”
帐内上首挂有一张羊皮地图,上头标有云应寰朔四州等注释,潘仁美道:“令公刚护送皇上前往代州,尚未可知,辽军耶律斜轸已率大军八万攻取寰州,杀我将士千人。”
杨继业一听,惊讶道:“敌军为何来得如此之快?”他心想宋军即便是撤退,但浑源、应州和寰州也不至于接连丢失,早知道皇上可是下令移四州之民入关,眼下被攻克寰州,只逼雁门关,极为被动,故而吃惊。但潘仁美乃西军主帅,听起来却极为刺耳,冷冷道:“辽军势大,我军又身负迁民之责,难以两顾。令公素来英勇,当留前线作战,由本帅护送皇上,也不至于丢了三州。”
在场人都听出他言语中的不快,杨继业心知说话不严谨,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潘仁美也不耐烦道:“算了,杨将军,今天召你前来,是商议如何完成皇上交代移民大事。”杨继业道:“且听元帅之命。”
此时监军王侁说道:“令公来之前,末将和元帅已经商议,如今辽兵已抵寰州,不日久攻打朔州,故而出兵朔州,牵制敌军,让其余三州百姓得以归来。”
杨继业听罢道:“此计万万不可。元帅,王将军,如今辽兵连夺三州,兵威正盛,若此时正面交锋,我军战则必败。”
潘仁美隐隐不快,道:“那依照杨将军之见,是当如何?”杨继业思索片刻,道:“以末将之见,此次出兵不必和辽军交战。先派人秘告云、朔二州守将,待我大军出雁门偷袭应州时,让云州百姓先出。而辽兵知道我军驻守应州,耶律斜轸定会挥师而去,这时让朔州军民出城,入石碣谷,以弓弩守住谷口,这样三州之民,可保万全。”
王侁听罢冷笑道:“我当令公有何妙计,却不曾想是如此。”杨继业虚心问道:“请王将军赐教。”王侁乃名将,在朝中地位不上不下,后来潘仁美有意提拔,升为应州兵马都监,此次北伐,他更是西路大军监军。这出兵朔州之计乃潘仁美所设,杨继业反对就是对其不敬,他自然维护,道:“如今辽军势如破竹,若不能挫其势头,定不能胜。令公言出
杨继业也一个踉跄,靠着大刀伫立,既然龙袍已经陷入敌手,说明三个儿子也凶多吉少,心碎一地,当即朝赵光义跪拜道:“皇上,敌军已占领幽州,断了我军后路,眼下之际,唯有往西边而去,与中路大军汇合,从定州返回京城,方有一线生机。”
赵光义两眼泪流,唉声道:“令公不怪我害你三个孩儿丧命?”杨继业忍泣道:“身为宋将,当以死报国。皇上速做决断,辽军攻下幽州,定挥师向西,迟则危矣。”赵光义叹道:“令公高义。大军,往西撤吧。”
潘仁美大军是协助赵光义往金沙滩议和的,随行所带军粮不多,眼下只够三日用度。几日兼程,抵达中路大军所在的蔚州时,城头插的是辽国军旗。打听之下,原来东路大军兵败后,耶律斜轸大军没了后顾之忧,士气高涨,集结重兵,攻打田重进驻守的蔚州,已于昨夜在大溃败,退守飞狐陉。赵光义一败再败,无奈率兵前往西路大军所在之地浑源。
众人抵达浑源后休整一日,前方传来东路曹彬大军战报:幽州城破后,曹彬和米信两路大军退守涿州。耶律休哥故技重施,以轻骑出大军侧背,断宋军粮道,使得大军缺粮,无力再战。为了掩护涿州百姓撤走,曹彬亲引大军冒雨死战,被休哥率军杀得打败,带残部遁去,于易水南安营扎寨。那耶律休哥如影随形,带大军赶到,宋军望风而逃,溺水者不计其数,幸亏李继宣率兵力战,才将休哥的追兵遏制在拒马河。
东路曹彬部打败,赵光义心知大辽定挥师朝西而来,急忙下令让众将分屯边境要地:田重进全军还驻定州,潘仁美还屯代州,杨继业官复原职,驻守雁门关,张永德守沧州,宋偓守霸州,刘廷让守雄州,赵延溥守贝州,赵昌言守大名,以防辽军南下。
赵光义此番北伐,所得州县得而复失,只有西路攻占的四州仍在。但辽军已没有东、中两路威胁,可击中兵力收复四州。赵光义从代州返回回京之前,命潘仁美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还境。
就在潘仁美退兵时,耶律斜轸看准战机,不待朝廷军令,集结大军主动出击,接连收服浑源、应州,杀入寰州。杨继业在护送赵光义抵达代州后,又急忙领着大军,奔赴雁门关,商议与潘仁美移民关内之事。
潘仁美身为太师,暂领代州一切军防,杨继业为副,王侁为监军,二人协同此次移民之事。
雁门关的大帐之内,杨继业刚返,潘仁美就急召他议事。杨继业知晓前方战势吃紧,让四郎、五郎和七郎整顿兵马,自己带着六郎和凌楚瑜一道前去。
金沙滩上,杨家死了三个儿子,他无比悲痛,不知如何再见妻子佘赛花,一路上恍惚不定,心神不宁。只能振奋精神,先拒眼前敌人。
到了军帐内,潘仁美和王侁早就恭候,还有几个校尉偏将,潘龙、潘虎和上官飞也悉数在列。
“令公快马赶来,当如及时雨,可助我军一臂之力。”潘仁美瞧他进来,露出笑容。
杨继业尚未知情,拱手道:“不知将军有何吩咐,末将定当遵从。”
帐内上首挂有一张羊皮地图,上头标有云应寰朔四州等注释,潘仁美道:“令公刚护送皇上前往代州,尚未可知,辽军耶律斜轸已率大军八万攻取寰州,杀我将士千人。”
杨继业一听,惊讶道:“敌军为何来得如此之快?”他心想宋军即便是撤退,但浑源、应州和寰州也不至于接连丢失,早知道皇上可是下令移四州之民入关,眼下被攻克寰州,只逼雁门关,极为被动,故而吃惊。但潘仁美乃西军主帅,听起来却极为刺耳,冷冷道:“辽军势大,我军又身负迁民之责,难以两顾。令公素来英勇,当留前线作战,由本帅护送皇上,也不至于丢了三州。”
在场人都听出他言语中的不快,杨继业心知说话不严谨,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潘仁美也不耐烦道:“算了,杨将军,今天召你前来,是商议如何完成皇上交代移民大事。”杨继业道:“且听元帅之命。”
此时监军王侁说道:“令公来之前,末将和元帅已经商议,如今辽兵已抵寰州,不日久攻打朔州,故而出兵朔州,牵制敌军,让其余三州百姓得以归来。”
杨继业听罢道:“此计万万不可。元帅,王将军,如今辽兵连夺三州,兵威正盛,若此时正面交锋,我军战则必败。”
潘仁美隐隐不快,道:“那依照杨将军之见,是当如何?”杨继业思索片刻,道:“以末将之见,此次出兵不必和辽军交战。先派人秘告云、朔二州守将,待我大军出雁门偷袭应州时,让云州百姓先出。而辽兵知道我军驻守应州,耶律斜轸定会挥师而去,这时让朔州军民出城,入石碣谷,以弓弩守住谷口,这样三州之民,可保万全。”
王侁听罢冷笑道:“我当令公有何妙计,却不曾想是如此。”杨继业虚心问道:“请王将军赐教。”王侁乃名将,在朝中地位不上不下,后来潘仁美有意提拔,升为应州兵马都监,此次北伐,他更是西路大军监军。这出兵朔州之计乃潘仁美所设,杨继业反对就是对其不敬,他自然维护,道:“如今辽军势如破竹,若不能挫其势头,定不能胜。令公言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