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虽远必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霁云以西,越发荒凉。  

西戎城便位于这片荒凉之地的尽头。  

城外,是遍布山林沼泽的拜火国。  

多少年来,这座边关重镇默默的屹立在霁云边陲,让人不解的是,已经很久没有霁云百姓从城里出来,仿佛是座死城。  

不过城头腾起的炊烟却预示着城内并非死地,至少还有活物。  

城内肮脏,随处可见白骨。  

腐朽中夹杂着臭气,时而有古怪的身影在屋舍间掠过,犬吠声此起彼伏。  

这座城,已经成了狗窝。  

斑驳的城头上,挂着一排骷髅头骨,尤以城门上方的那具最为别致,骷髅的额头系着纯金的飘带,想必此人曾经身份高贵。  

城门紧闭。  

一只凶芒闪闪的狗眼透过缝隙望向城外。  

远处,数以万记的霁云大军飞驰开来。  

西戎城内最宽敞的建筑里,坐着一个高大古怪的家伙,上身是人,下边竟是狗身,没有头发,头皮上是一个个漩涡状的印记。  

此人正是拜火国的太子,天下最强的练气士之一,祸斗。  

“殿下!霁云派大军来袭!”  

报事的狗头军生着一张不人不狗的脸,耳是狗耳朵,嘴巴短长,模样令人作呕。  

“来送血食,开门让他们进来就是了,慌什么。”祸斗眼都没睁,好整以暇的吩咐。  

霁云对待拜火国的策略是一味的忍让,委曲求全。  

为了拖住拜火国狗头军,霁云的老国主每年都往西戎城送粮送物,名义上是边军补给,实际上是用来圈地喂狼。  

老国主其实早知道西戎城已经被狗头军占据,但他不敢妄动,只能当做不知情,送抵西戎城的补给队伍每次都有进无出。  

这便是霁云的隐忍之道。  

然而狼是养不熟的,只能越养越贪婪。  

报事的狗头军抽了抽鼻子,担忧道:“这次不太对劲啊殿下,来的人太多了,足有过万人马,大旗上写的什么极王,怕是个难缠的家伙。”  

祸斗睁开眼,残忍的冷笑道:“极王?没听说过,既然来了万把人,正好咱们活动活动筋骨,开城门,不许阻拦,让他们随便进。”  

报事的狗头军献媚道:“殿下是打算来个瓮中捉鳖!我们狗头军数十万人马,等那极王一进城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西戎城面对霁云方向的城门缓缓开启。  

城中各处闪动着无数身影,一个个狗头军埋伏在城内的屋舍店铺当中,等待着暴起伤人。  

西征的大军停在城外。  

老将军姚续争在马上抹了抹眼睛,望向挂在城头的骷髅。  

浑浊的双眼逐渐遍布血丝。  

“那金飘带,是我亲手送她的,原来她一直都戴着…”  

姚续争口中的她,指的是当年为熄灭狗头军的怒火而远嫁拜火国的云岚公主。  

匆匆岁月,原来早已定格在公主踏入西戎城的那一天。  

年轻的生命,早早凋零。  

不仅如此,人头还被挂在城头,三十年之久。  

这是拜火国对霁云的无视,亦是霁云永远的耻辱。  

马刀策马上前,在城门外转了一圈又折返而回,道:“城里有不少野狗,等着吃人呢。”  

老河面露忌惮,道:“王爷小心,人家用了空城计,这是引我们进城呢。”  

云极望了眼城墙上的一排骷髅头,对一旁的王驳岸道:“宰相大人足智多谋,此战若你指挥,该当如何进退。”  

王驳岸身为宰相,其实用不着随军出征,是他执意跟随大军而来,一是为了给极王出谋划策,二是亲自验证一番西戎边关的真正局势。  

身为宰相,忧国忧民是其一,真正重要的是彻底了解一国局势才行,否则对西戎边关的任何调动与策划都将是纸上谈兵。  

王驳岸沉吟了稍许,道:“对方诱敌之态明显,人数上必定数倍于我军,若贸然冲进城去,伤亡必定不轻,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若我指挥,当先安营扎寨,派出斥候摸清敌军数量与战力,再做打算。”  

云极摇了摇头,道:“宰相大人的求稳固然没错,但别忘了西戎城当属险地,如果人家据险而守,我们还要颇费一番周折,此时城门大开,正是良机。”  

王驳岸还有些担忧,老河凑过去小声说了句:“宰相大人别忘了国师是怎么死的。”  

王驳岸恍然,随之苦笑不已。  

他以寻常人的视角看待此战,可如今领军的极王,皇宫的废墟现在还没清理完毕呢。  

战旗猎猎,旗下有长刀遥遥指向城门。  

云极的神色变得冷峻起来,只简单的喝出一个字。  

“杀!”  

马蹄轰鸣,云极持双刀一马当先冲进西戎城,马刀紧随其后。  

“杀!!!”  

老河等佣兵举刀齐喝。  

“杀!!!”  

常齐等跟随而来的边军齐喝。  

“杀!!!”  

气血涌动的大军齐齐呼喝,马蹄轰鸣踏入城池。  

死战,一触即发。  

庞大的城池形成了斗兽场。  

数之不尽的狗头军从四面八方掩杀而来。  

极王的大旗一直冲到城中心的巨大广场,立于此地。  

从战旗下开始,漫天的刀光席卷四方。  

一个个狗头军倒在血泊当中。  

一颗颗狗头堆积成山。  

老将军姚续争如同回光返照,一把重刀屠戮了上百敌军,浑身浴血,脚步始终不停,最终战死于城头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