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鬼王潮(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潮汐起落,天地规则。  

潮有大有小,大可巨浪滔天,小则涛声徐徐。  

滔天巨浪在深海算不得奇观,但放在河里,绝对能让人无比震撼。  

浪头还在远处,可怕的啸声已经穿进人们的耳朵。  

卷起的河水如雨般落下,天地间一片昏暗,奔腾的巨浪宛若惊雷,又似万马奔袭,眨眼而至。  

相隔十余载,靖水河再度出现了天灾般的鬼王潮。  

恐怖的大潮浪头足有十丈高,轰鸣而来,整个靖水河彻底沸腾!  

被大浪席卷的船只上下翻滚,忽高忽低,高的时候如坐云端,低的时候如坠地狱,船客们撞得头破血流,一时竟分辨不出上下左右。  

鬼王潮来得太快,河上的船只在大浪里起起伏伏,每次起伏都有船彻底沉没,葬于河底。  

渡文船如激流中的落叶,浮浮沉沉,险象环生。  

柳三娘不亏为老船家,单单是临危不乱这一点就比其他船家强得多。  

泼辣的婆娘自有一股倔脾气,哪怕面对天灾浩劫也不肯认命。  

刚开始遭遇大潮的时候,渡文船完全失控,柳三娘只能死死的抓着船舵不放手,别说调整方向,自己不甩出去已经不错了。  

渐渐的,柳三娘发现有些时候自己能勉强驾驭渡文船,她时而改变一下船只的方向,时而选择稳住船身,磕磕碰碰竟习惯了大浪的汹涌,能保持船身不翻。  

还是老娘有经验!  

柳三娘在心中自夸,认为是她自己多年来的行船经验才能让渡文船在鬼王潮中坚持下来。  

不过很快她又发现了不同之处。  

此时的渡文船,好像比以前稳了很多。  

不说以前,就是比起刚入河的时候都要稳很多。  

船怎么会稳?  

柳三娘疑惑间忽然想起了太平篮,心中暗惊。  

云极将重物垂在渡文船两侧,相当于增加了船的平衡力,这种做法在平常看不出用处,却能在大风大浪里将船只的平衡力保持到最佳程度。  

“一个毛头小子,懂得还不少,太平篮,名字起得真好听,以后我也准备两个铁篮子挂在船头,今天真能太平么…”  

柳三娘驾驭着船舵四下张望,船上已经破烂不堪,到处是水,船舱坍塌了不少,甚至有人被甩出船外生死不知。  

“那小子不会死了吧?”柳三娘担忧的自语,就听脚底下有人说话。  

“放心吧,你死了老子也死不了。”  

柳三娘低头一看,云极正趴在她脚底下紧紧的抱着船舵,一副死也不撒手的架势。  

哗啦一声,卷起的浪头拍在甲板,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渡文船被一下砸进了河底,不久后又随着巨浪出现在河面。  

渡文船可以用险象环生来形容,其他的船连险象环生都用不上,一个大浪直接拍进河里再无踪迹。  

在鬼王潮里坚持最久的,是皇家楼船。  

不过随着浪势的摧残,楼船逐渐支解破裂,由两层的楼船变成了一层,又从一层变成了支离破碎。  

霁王云光的脸色早已铁青。  

尽管身为三皇子,云光的身体依旧不由自主的颤抖。  

天灾面前,皇族与平民毫无区别,或许这才是天道唯一的公平之处。  

咔嚓嚓的碎裂声不断在云光耳畔响起,他甚至觉得自己会死在靖水河,要不是身边的老仆不离不弃拼力相护,云光早被甩进河里淹死了。  

楼船上的护卫接二连三的落水。  

云光亲眼看到他的护卫长在河面上只是挣扎了一下就消失了踪迹。  

王爷的亲卫,不少都是练气士,可是在鬼王潮面前,炼气修为如同无物。  

云光唯一的依仗,只剩下身边的老仆。  

“王爷抓好,我要御剑了。”  

老仆说罢从背后祭出一道剑光,盘旋一圈后现出真容竟是一把飞剑,只是剑光暗淡,看起来灵气稀薄。  

老仆搀扶着霁王跃上飞剑,在楼船轰塌碎裂之前两人逃离了甲板。  

逃出楼船,可不代表逃出险境。  

升空之后,御剑的老仆明显气息见弱,可见此人虽有筑基修为却境界不稳,控制飞剑一久立刻开始乏力。  

“能否飞抵对岸?”  

“老仆境界不牢灵力有限,数里的距离难以一次飞越,让王爷失望了。”  

“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只能等死?”  

“王爷洪福齐天,定能逃出险地。”  

“逃…怎么逃?这可是鬼王潮!”  

云光怒道,再无王侯的气势,如同一个催死挣扎的普通人一样。  

“王爷莫急…”老仆也不想死,可身处河心又被鬼王潮笼罩,除非找一艘船落脚。  

可是到哪里去找比皇家楼船还坚固的船呢?  

居高临下四处瞭望,别说还真有船在大潮里起起伏伏,就是不沉。  

老仆看到渡文船,立刻御剑而去,落在甲板。  

这种时候柳三娘可不会在意船上多个人还是少个人,她连自身都难保,甚至都没时间观察船上还剩多少活人。  

与巨浪搏斗了不知多久,柳三娘的力气渐渐耗尽,颓然的跌坐在地,满眼绝望。  

鬼王潮还在肆虐,毫无消退的征兆。  

渡文船如同大海里的一叶孤舟,不知何时就会沉没。  

柳三娘知道今天没救了,尽管有太平篮平衡船身,她却没有力气继续掌舵。  

船若无舵,相当于飞鸟无头,渡文船将很快沉进靖水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