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战后总结(2/3)
,是不是就为了今日?你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所以做了准备?”
莫愁不蠢,联想到赵都安这两天督粮的举动,恍然大悟。
赵都安却并不居功,淡笑道:
“只是有备无患罢了,能否成功我自己也不确信,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此战役大捷,首功当归于陛下乃王者之师,其次为诸位同心协力,再其次是京营官兵上下齐心…”
说了一半,意识到开始发言稿味道过浓的赵都安轻咳一声,道:
“总之,大胜理应庆祝,但诸位也切莫放松,须知只是夺回临封西线的小部分地盘,距离平叛仍任重道远。而接下来,藩王的反扑也要小心。”
薛神策点了头,收敛喜色,认真道:
“拿回临封,本就在我们预料中。而当这边消息传开,我敢确定,临封东线的靖王徐闻必然会出手,袭击东线,与慕王徐敬瑭结盟,与我们对抗。”
莫愁看向他:“你要回东线?”
薛神策颔首:
“一旦靖王动手,东线必须有人坐镇,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我想稍作休整,就带一部分兵马返回东线,抗击靖王。至于这边…”
神机营指挥使石猛说道:
“靖王盗取火器图纸,听说军中有火器,你们打起来太被动,不如让陈贵带新式火器与枢密使同行,也好克制建成靖王。”
五军营指挥使袁锋道:
“不如整个神机营都去东线,西线这边交给五军营驻守。我也正好想与赵师雄较量一番!”
苏澹这个“桥头堡”被废,西线继续往南,进入淮水道内,将会直面西南边军统帅赵师雄。
那是个远比苏澹难啃的硬骨头。
去年年末,汤国公等人回京述职,唯独赵师雄不肯进京。
赵师雄在边军中的地位极高,被许多人认为不逊色于“军神”薛神策。
众人开始讨论,如何分兵,谁留在西线,谁去东线的问题。
赵都安没有外行指导内行,充分尊重这些将领的意见。
最终,经过商讨,得出一致意见:
薛神策带神机营去东线,将会在接下来作为朝廷一方的主力攻击建成道叛军。
而五军营则留在西线,配合知府孙孝准,缓慢推进,主打一个稳健。
尽可能不与赵师雄正面对决,而是稳住西线不丢,战略上辅助薛神策。
换言之,东西线同时开战不现实,先挑一个打更好。
“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赵都安身为监军,点头拍板,他道:
“身为监军,我会亲自写奏折,将这边的消息上奏陛下。”
恩…事实上已经上奏完了,但还需要补一个手续…
薛神策忽然看向他,认真道:
“都督上奏时,还请奏报陛下有关粮食等物资的事,我很担心,接下来靖王、慕王这些反贼会不与我们交手,而是坚壁清野,躲起来当缩头乌龟,拖延时间。”
赵都安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薛神策叹息道:
“快到秋天了,如今王朝九道十八府,许多地方都落入反王手中,仅凭朝廷还能完全主导的地盘,只怕很快粮食等物资将会紧缺。”
打仗打的是什么?是后勤。
京城可不产粮,临封、青州两道同样不是虞国主要的产量区。
这意味着,一旦战争久攻不下,无法在今年结束,一旦进入冬天,更难平叛。
而等到了明年开春,又到了播种季…而藩王们一旦联手封锁物资,朝廷将会立即出现“物资荒”。
届时,只怕要不战而自溃…
“三个月。”
薛神策表情凝重地给出了一个时间:
“最多再过这些时日,天气就将会进入隆冬,到时候更难作战,所以,三个月内如果我们拿不下淮水,没法从富庶至极的淮水道获取足够的物资补给,那么…朝廷将会陷入极大的困境中!”
三个月内拿下淮水?
或者至少拿下一半的淮水?
听到这个目标,众人大捷的喜悦一下消散了大半,但也不得不承认,薛神策的判断是对的。
“联手封锁,断掉物资…这的确是反王们很可能选择的策略。”赵都安也凝重起来。
他想起了刚到太仓那日,叛军焚烧宋家庄周围田野,想要炸毁太仓银矿的事——
显而易见,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既然进攻京城已经不现实,那么转为集体防守策略,将朝廷拖垮,就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大家也不要太担心,若西平道汤国公击败河间王,凭借西平道补充,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莫愁见气氛沉闷,担心影响士气,忙说道。
至于更北方的铁关道…她没提及,因为那边物资本就匮乏。
西平道么…赵都安心中一动,资料中,那边的河间王的兵力并不强,而汤国公去年明确站在了女帝这一边…
以汤国公率领的边军的实力,几个月内,击败河间王并不难。
但问题是…西域…
西域想必很乐意削弱朝廷对边境的封锁,很可能搞事。
哪怕西域有文珠公主,但那边实际的掌权人乃是佛门法王,法王若是下令牵制边军,文珠公主可挡不住…
还是不能指望别人…赵都安心中轻叹一声,道:
“我会如实禀告陛下的。”
一场会议到此结束,众将士起身离开,进行善后工作。
只
莫愁不蠢,联想到赵都安这两天督粮的举动,恍然大悟。
赵都安却并不居功,淡笑道:
“只是有备无患罢了,能否成功我自己也不确信,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此战役大捷,首功当归于陛下乃王者之师,其次为诸位同心协力,再其次是京营官兵上下齐心…”
说了一半,意识到开始发言稿味道过浓的赵都安轻咳一声,道:
“总之,大胜理应庆祝,但诸位也切莫放松,须知只是夺回临封西线的小部分地盘,距离平叛仍任重道远。而接下来,藩王的反扑也要小心。”
薛神策点了头,收敛喜色,认真道:
“拿回临封,本就在我们预料中。而当这边消息传开,我敢确定,临封东线的靖王徐闻必然会出手,袭击东线,与慕王徐敬瑭结盟,与我们对抗。”
莫愁看向他:“你要回东线?”
薛神策颔首:
“一旦靖王动手,东线必须有人坐镇,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我想稍作休整,就带一部分兵马返回东线,抗击靖王。至于这边…”
神机营指挥使石猛说道:
“靖王盗取火器图纸,听说军中有火器,你们打起来太被动,不如让陈贵带新式火器与枢密使同行,也好克制建成靖王。”
五军营指挥使袁锋道:
“不如整个神机营都去东线,西线这边交给五军营驻守。我也正好想与赵师雄较量一番!”
苏澹这个“桥头堡”被废,西线继续往南,进入淮水道内,将会直面西南边军统帅赵师雄。
那是个远比苏澹难啃的硬骨头。
去年年末,汤国公等人回京述职,唯独赵师雄不肯进京。
赵师雄在边军中的地位极高,被许多人认为不逊色于“军神”薛神策。
众人开始讨论,如何分兵,谁留在西线,谁去东线的问题。
赵都安没有外行指导内行,充分尊重这些将领的意见。
最终,经过商讨,得出一致意见:
薛神策带神机营去东线,将会在接下来作为朝廷一方的主力攻击建成道叛军。
而五军营则留在西线,配合知府孙孝准,缓慢推进,主打一个稳健。
尽可能不与赵师雄正面对决,而是稳住西线不丢,战略上辅助薛神策。
换言之,东西线同时开战不现实,先挑一个打更好。
“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赵都安身为监军,点头拍板,他道:
“身为监军,我会亲自写奏折,将这边的消息上奏陛下。”
恩…事实上已经上奏完了,但还需要补一个手续…
薛神策忽然看向他,认真道:
“都督上奏时,还请奏报陛下有关粮食等物资的事,我很担心,接下来靖王、慕王这些反贼会不与我们交手,而是坚壁清野,躲起来当缩头乌龟,拖延时间。”
赵都安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薛神策叹息道:
“快到秋天了,如今王朝九道十八府,许多地方都落入反王手中,仅凭朝廷还能完全主导的地盘,只怕很快粮食等物资将会紧缺。”
打仗打的是什么?是后勤。
京城可不产粮,临封、青州两道同样不是虞国主要的产量区。
这意味着,一旦战争久攻不下,无法在今年结束,一旦进入冬天,更难平叛。
而等到了明年开春,又到了播种季…而藩王们一旦联手封锁物资,朝廷将会立即出现“物资荒”。
届时,只怕要不战而自溃…
“三个月。”
薛神策表情凝重地给出了一个时间:
“最多再过这些时日,天气就将会进入隆冬,到时候更难作战,所以,三个月内如果我们拿不下淮水,没法从富庶至极的淮水道获取足够的物资补给,那么…朝廷将会陷入极大的困境中!”
三个月内拿下淮水?
或者至少拿下一半的淮水?
听到这个目标,众人大捷的喜悦一下消散了大半,但也不得不承认,薛神策的判断是对的。
“联手封锁,断掉物资…这的确是反王们很可能选择的策略。”赵都安也凝重起来。
他想起了刚到太仓那日,叛军焚烧宋家庄周围田野,想要炸毁太仓银矿的事——
显而易见,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既然进攻京城已经不现实,那么转为集体防守策略,将朝廷拖垮,就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大家也不要太担心,若西平道汤国公击败河间王,凭借西平道补充,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莫愁见气氛沉闷,担心影响士气,忙说道。
至于更北方的铁关道…她没提及,因为那边物资本就匮乏。
西平道么…赵都安心中一动,资料中,那边的河间王的兵力并不强,而汤国公去年明确站在了女帝这一边…
以汤国公率领的边军的实力,几个月内,击败河间王并不难。
但问题是…西域…
西域想必很乐意削弱朝廷对边境的封锁,很可能搞事。
哪怕西域有文珠公主,但那边实际的掌权人乃是佛门法王,法王若是下令牵制边军,文珠公主可挡不住…
还是不能指望别人…赵都安心中轻叹一声,道:
“我会如实禀告陛下的。”
一场会议到此结束,众将士起身离开,进行善后工作。
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