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前朝的宝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人迹罕至之地。  

张衍一和海公公都曾提及,越远离人烟,越少有人探索,走的越远,修士力量被削弱的越严重,甚至会跌落为凡人。  

玉袖“恩”了声:“我过去两年,都在獠人族地盘活动。既是遏制‘大腊八’神向虞国的渗透,也是压制信奉‘丧神’的白衣门等术士…除此之外,我还在追查前朝启国最后的踪迹。”  

这句话信息量庞大,“大腊八”乃是獠人族供奉的异族神明,这个赵都安知道。  

出于对神明力量的忌惮,以及遏制不在“朝廷正神”序列内的神明闯入虞国,导致的破坏。  

虞国始终对境外那些神明严防死守,颇有种“大虞境内,神明禁行”的意味。  

至于白衣门术士…在建宁府时,赵都安和女帝都遭受过这帮术士的咒杀。  

这笔账,至今尚未清算。  

而真正令他在意的,还是最后一句。  

“启国最后的踪迹?”赵都安怔了下,身体微微前倾:“神官仔细说说?”  

虞国建立之前,这片大地上,前一个王朝名为“启”,末年的年号为天狩。  

天狩年,群雄逐鹿,启国败亡,覆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因时代久远,少有人提及。  

玉袖解释道:  

“历史记载,当年启国都城陷落,仅剩下一支最后的禁军一路败退,被各路起义军追杀,最后逃向南疆,藏入山林躲避,试图等待中原乱战后,再伺机杀出…后没了踪影,疑似陷入了瘴气内,全军覆灭。  

而我天师府内藏书中有条线索,这支禁军当年溃逃时,曾将启国皇宫内一批国宝带走,其中不乏极珍贵的镇物法宝,秘籍典藏…  

这六百年里,也有不少人尝试寻找,但因南疆大西南、东南两地森林广袤,毒虫猛兽,瘴气动辄横亘百里…极为难寻。  

虽陆续有人找到了一些尸首,以及零散的宝物,但相较这支禁军携带的,只是沧海一粟。”  

败亡之际,带着大批国宝撤军,逃入偏僻之地,凭借“天险”躲避,试图日后反攻…这剧本我听着有点熟悉…赵都安内心疯狂吐槽,好奇询问:  

“就无人找到?会不会被獠人族所得?”  

玉袖平淡道:  

“很有可能。獠人族是最有可能获得了那批前朝国宝的势力,所以贫道这两年,也反复在那边查探,只可惜獠人族中亦高手云集,我始终不曾获得关键性进展,不过…终也并非毫无所得。”  

“神官获得了什么?”赵都安心中一突,有不妙预感。  

玉袖清淡的眉眼凝视着他:  

“獠人族内,存在一件镇物,乃是一座祭台。只要摆上猎物,就能祈愿,窃取腊八神明力量达成愿望…贫道侥幸潜入,尝试了下。  

那件镇物给予的启示,就在京城,换言之,我想要寻到前朝国宝,关键机缘,就在京师,我这次回返中原,就是为了这个。”  

赵都安头大如斗,无语道:  

“神官说笑了,敢问那启示可提及细节?”  

“没有,”玉袖说话从不拐弯:  

“我不敢与大腊八进行太深的交易,所以得到的答案很模糊。”  

赵都安扶额:“那你如何认为是我?”  

“直觉,”玉袖理所当然道:  

“近两年,整个京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你。恩,还有陛下,但陛下太强大,我没有找她谈这件事的本钱。”  

姑娘你说话好直接啊…一点都不演的…赵都安认真道:  

“神官不怕我将这件事,汇报给陛下?”  

“不怕,”玉袖语气平淡:“反正她不可能离开虞国,哪怕真对那批前朝国宝感兴趣,也大概率派你去找。”  

赵都安语塞,竟无从反驳。  

良久,他揉了揉眉心,苦口婆心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以我当下的状况,也没闲心和你去南疆寻宝?”  

他没疯。  

玉袖这等世间顶尖强者,在獠人族的地盘都鬼鬼祟祟的,自己才刚升级,没理由去打高死亡率副本。  

哪怕有朝一日,真要去寻宝,也该是将云浮道“慕王”叛军覆灭。  

而后率领兵强马壮的大军,压过去,确保獠人族低头,才算稳妥。  

不过,能令玉袖都苦苦寻觅的前朝国宝,定然价值极大,甚至与晋级“天人”存在强相关。  

赵都安迟早都要面临冲击天人的问题,他若不想用水磨工夫,耗个几十年苦修破境。  

就必须寻找类似“双修”、“封禅”这种快捷手段。  

这位二师姐,倒是提供了一条途径。  

“贫道也没指望,你如今的修为能与贫道同行。”玉袖丝毫没有意外,语气平淡道。  

那神情,仿佛在看一个垃圾。  

被鄙视了…赵都安脾气上来了,有种被看轻的不爽,他不服气道:  

“神官觉得本官很弱么?”  

玉袖是个很直接的女子。  

不是情商欠缺,而是因为她懒得寒暄、人情世故,懒得弯弯绕绕,照顾他人的情绪。  

她从不精神内耗。  

“空有中品,实则初入世间,的确很弱。”女道士予以点评。  

见赵都安笑而不语,玉袖微微扬眉:“你不服?”  

旋即,她眉头舒展,自言自语,嘀嘀咕咕:  

“的确,一年连升两境,不服气理所应当,既然如此,不如切磋少许,我也用与同样法力,看剑。”  

欸?什么?我没答应切磋…  

赵都安一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