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二师姐登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短剑。  

正是百花村一战中,曾出手过的老天师二弟子,玉袖!  

玉袖正襟危坐,虽赶路辛苦,却淡然自然,虽身处闹市,却予人一股宁静之感。  

“师尊不曾教导你们,饭前诵礼,感恩‘粮神’?”玉袖淡淡瞥了他一眼。  

小胖子公输天元讪笑:“我们…我们…”  

对于这些行为守则,他早还给老天师了。  

“罢了,吃吧。”玉袖轻叹一声,端起饭碗,拿起木筷:  

“今日返京,稍后吃吃过餐饭,你们先回天师府,我另去办些事。”  

公输天元敷衍地“哦”了声,如饿死鬼般一个虎扑,大口吞咽米饭。  

睡的几乎栽倒的金简一个激灵,筷子运转如飞,几乎拉出幻影,闷头疯狂干饭。  

而相较于两人粗野的吃相,玉袖举止优雅,神色淡然,活脱脱的得道道姑风范。  

风卷残云后。  

一人吃光了五碗饭的公输天元与金简同时揉着隆起的肚子,心满意足地瘫倒在椅中,打着饱嗝:“风餐露宿,可算吃了顿好饭。”  

百花村一战后,钟判独自离去修行,三人返京向天师回禀。  

但三人只有世间境,速度追赶不上女帝,紧赶慢赶,路上食宿从简。  

玉袖缓缓放下筷子,用手绢擦了擦嘴角,将第十二只空掉的饭碗高高摞放在手边,又招呼眼神惊恐的小二过来结账。  

旋即站起身,依旧纤细的腰肢摆动着,朝外走去:  

“我先行一步,晚些时候,再回天师府。”  

金简:zzzZZZ…  

公输天元:“师姐你去哪啊。”  

玉袖:“见一个人。”  

她一路行走,抵达京城城北,某片达官显贵云集的巷子里,停在书写“赵府”金字牌匾的门楣下方。  

抬手叩门。  

“吱呀。”  

院门打开一条缝,老管事惊疑不定地望着门外出现的,虽陌生,却气度不凡的年轻道姑:  

“这位道长,你找谁?”  

玉袖眉眼淡然如春水:“这是赵都安府上?”  

“正是,道长寻我家少爷?可有预约?”  

玉袖两根手指探入怀中,夹出一枚令牌,丢给老管事:  

“他若在,我去见,若不在,我在此处等。”  

老管事下意识双手接过抛来的令牌,看到“天师府”字迹后,微微一惊,再抬起头,惊愕发现玉袖已然不见了。  

身后则传来脚步声。  

老管事扭头转身,望见道姑玉袖腰悬青玉短剑,如一缕轻烟,飘入赵家后宅。  

“莫非,是少爷的朋友?”  

御书房。  

当徐贞观将手中的纤细毛笔放下,将最后一封需要她亲自御笔朱批的折子合拢,抬起头时,发现日光已然西斜。  

夏日的阳光从西边的窗子透进来,光束中,尘糜浮动。  

她捏了捏眉心,心想已过去这么好些时候,那家伙这个下午终究没有再闯御书房。  

莫名有点不舒坦,你怎么就真不再来了呢?  

她脸上并没有怒色,但心情也的确说不上好,这时候女帝冷静下来,反思自己下午的反应,多少有点“失态”的成分。  

不是自己的风格…徐贞观呀徐贞观,以你的习惯,怎么会因为这么点捕风捉影的小事,就动气?  

就因为是他?  

女帝静静走神,脑海里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差不多了,该去放低姿态,给双方一个台阶。  

一个小人说才不要,朕是九五之尊,他不来,主动去找岂不是没面子?  

挣扎斗争了一阵,终归是理智小人获得胜利,徐贞观起身,拖曳着长裙,朝外走去。  

推开门,太阳已西斜,门外回廊的宫人们忙行礼:“陛下。”  

女帝“恩”了声,低头看了眼地上掉落的一大束花卉,这会晒的有点蔫吧,嘴角微不可查地上扬,道:  

“赵少保在何处?”  

一名女官道:“应是在武功殿处。陛下可要传唤?”  

“不必了,朕乏了,正好过去与海公公说些话。”  

徐贞观死鸭子嘴硬,坚决不承认是自己觉得之前的生气有点小过分,所以决定主动低头,去哄哄他。  

往前走了几步,她又顿住步子:  

“将地上的花放入书房,用水瓶栽着养一养,莫要糟蹋了东西。”  

“是。”  

目送女帝离去,女官们交换眼神,掩口偷笑。  

徐贞观一路走到武功殿时,太阳又沉下去几分,当她在一片供奉的恭迎声中,跨步入殿,却并未见到赵都安。  

“赵卿不在这?”她扬起眉毛。  

海公公披着鲜红蟒袍慢悠悠,神出鬼没地出现,笑呵呵道:  

“他原本是在的,只是家中突然来人找,说是有事,才只要先回去一趟,走时说,办完事再回来。”  

回家了?  

“他家中有何急事?”女帝好奇。  

海公公拢着袖子,一副事不关己模样:“这就不知了。”  

女帝思忖片刻,有点放心不下,考虑到双方已提亲,倒也不必见外,起心动念,转身吩咐道:“备车,轻车简从,朕要出宫一趟。”  

女人的直觉告诉他,有必要去赵宅一趟。  

当赵都安骑马,急匆匆自宫中赶回赵府大门,就看到老管事亲自在门外守着。  

见到他眼睛一亮:“大郎,你可回来了。”  

神机营凯旋一事,白日里声势浩大,赵家人也都知道赵都安得胜而归,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