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再见老天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瘸腿老僧没吭声,拄着拐,一点点挪上了第六层,这里只有中央几张大桌,上头陈列几十册破烂经文:  

“施主可知,此处经文来历?”  

赵都安沉吟了下,道:“莫非是玄印当年从西域抢回来的经卷?”  

当年,玄印尚不是住持时,曾入西域,从佛门祖庭内硬生生抢了两箱子经卷出来。以此奠定其住持身份。  

瘸腿老僧却摇摇头,指了指下方:  

“玄印取回的经,摆在第五层。”  

赵都安注意到,这名只有区区凡胎的老和尚,在提及玄印住持时,语气淡然,并没有尊敬推崇姿态,似只在说寺内一名普通僧人。  

是了…我记得神龙寺内,藏经阁的确地位超然,虽无管理寺庙的实权,但藏经阁一脉自有传承,阁内僧人任免,不受住持管辖…赵都安回忆起看过的相关资料。  

再看向这瘸子,不由侧目,心中难道是武侠里“扫地僧”一样的人物?  

隐藏boss?  

“赵施主不必多想,贫僧并非什么高人,只是个清高寡居的守阁人罢了。”老僧似看穿他想法,摇头道。  

图书馆管理员嘛…这个职位可不得了…人才辈出…赵都安没吭声。  

老僧拄着拐,一点点走到中央的大桌旁:  

“这一层的经卷,乃是摩耶行者所著,历史比这座神龙寺还要久远四五百年,并无太多不凡,只是记载一些摩耶行者起居修行的感悟,在寺内被束之高阁已多年。”  

摩耶行者?  

赵都安心中一动,因上次辩经法会,他读了大量有关这个世界佛门的资料。  

知道,这个摩耶行者乃是一千年前,最早入虞国散播佛法的西域僧人。  

后来的神龙寺建立后,曾将摩耶行者追封为大虞佛门的起点。  

老僧伸手,翻开其中一本经卷,从中捧起一页特殊的金色经卷,转回身,将其递给赵都安:  

“赵施主,此篇无字金经,乃是摩耶行者所留的唯一有价值之物,亦是藏经阁一脉历代珍藏之物,如今为免其毁于朝廷之手,贫僧只好将其托付予你。”  

一千年前,摩耶行者留下的金经?  

赵都安一愣,谨慎地以神识感应片刻,才尝试伸手接过。  

入手略沉,这页金经外表如寻常纸张书页一般,只有一页,却疑似由黄金铸成。  

表面光洁无字,若非这老僧说是经文,给任何人看了,只会觉得是一张金箔压制的“纸”。  

“这东西…是法器?镇物?”赵都安询问。  

老僧摇头:“不知。只知其水火不侵,无法损毁。”  

所以,这老和尚不放心这东西给朝廷,所以宁肯选择给得到过世尊赐福,“佛法精深”的我…赵都安怀疑道:  

“玄印离开时,没有将这东西带走?”  

他不信,玄印会不知道这东西的存在。  

老僧摇了摇头:“他离开时,不曾踏入藏书阁。”  

不,以他的修为,进来了你都不知道…赵都安想吐槽,但忍住了。  

他捏紧这经文,觉得有点烫手,实在不敢确定这东西是否有危险。  

“阿弥陀佛,贫僧想说的,已说完了,这便下楼入狱。”瘸腿老僧双手合十,平静开口。  

下午的阳光从楼阁的小窗照进来,尘糜浮动的光束洒在他脸上,仿佛一尊镀金的活佛。  

“神龙寺要覆灭了,你不愤怒?”赵都安抛出心中疑惑。  

这人太反常了。  

岂料,这位瘸腿枯守藏经楼的首座眼神柔和平静:  

“神龙寺只是一座寺庙罢了,覆灭便覆灭,只要佛法还在,又为何要在意?况且,从玄印执掌神龙寺开始,这座寺庙就本不该再继续存在了。”  

抛下这句话,老和尚头也不回拄拐下楼,赵都安手捧无字金经,若有所思。  

“喂,那老和尚和你说啥了?”  

伴随藏经阁大门被交叉的封条焊死。  

抱着胳膊,站在门前监工的海棠低声询问。  

站在她旁边的赵都安淡淡道:  

“没说什么,就交待怎么保管经文,防止虫蛀受潮。”  

真的?海棠狐疑,满眼的不信。  

赵都安也没解释,他觉得这事古怪,准备等回宫后,问一问贞宝。  

而这时,整个神龙寺的僧人也都被抓到了大门外,寺内重点场所查封,接下来是细致的清点,查抄,交给手下即可。  

赵都安走出寺门的时候,那名被派出去对面寂照庵调查的锦衣小跑回来,压低声音汇报:  

“大人,查清楚了,辩机的确是跑了。”  

“谁说的?”赵都安好奇。  

“云阳长公主。卑职去问的时候,她正在禅房饮酒,精神似乎很不好,卑职问了下辩机,她就说了…还骂什么‘负心汉’,‘男子都不是好东西’之类的话,”锦衣绘声绘色描述:  

“卑职又向庵内尼姑们询问,得知从陛下离开京城这段日子,辩机法师隔三差五就去给长公主讲解佛法…有时,甚至秉烛夜谈,禅房内还发出不雅之音…”  

赵都安和海棠等人都听傻了,纷纷吸气。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这八卦若曝出去,绝对会轰动整个大虞。  

至于真假,考虑到云阳公主的人设,赵都安觉得大概率是真的。  

“不过辩机这和尚是怎么回事?没把持住?这就被勾搭上钩了?还是他主动破戒的?”赵都安觉得匪夷所思。  

凭他几次与辩机见面的经历,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