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女帝归来(3/4)
中厮杀的血流成河。”
“啊?!”
母女两个懵了,面色同时变得惨白。
张晗大喘气一般,继续道:
“不过幸好陛下与赵少保及时赶到,平定了这场乱子,我等如今奉旨,在剿灭叛军残余。你们躲在家中,暂时不要出来,等贼子彻底被剿灭,就安全了。”
“你说大郎回来了?”尤金忽视了其他内容,捕捉到关键词。
赵盼秋水般的眸子也亮了,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张晗点了点头,维持冷酷的男神姿态:
“是的。陛下与赵少保看起来都很好,身上并没有伤,如今在宫中主持大局,估摸等忙完了,便会回家来。”
大郎回来了…他没事…尤金喜不自胜。
大哥平安…我就知道…赵盼脸颊上笑出两朵梨涡。
国子监。
董大今日没有与祖父一同进宫,而是奉了祖父的令,在国子监中默默记录,哪些人在公开谈论、散播叛军攻城的消息。
祭酒大人早已三令五申,值此危急时刻,严禁读书人散播恐慌,扰乱民心。
怎奈何一群读书人依旧我行我素,好似陛下不在了,他们的胆气也大了起来般。
“若只赵兄还在京城,你们哪里敢如此?”
董大走在国子监内,听着远处一群学子聚集议论,面色难看。
赵阎王对读书人的杀伤力,是全方位的,既包含武力的威慑,也包含精神上的创伤——自从正阳先生在京城对赵都安甘拜下风后,这个趋势尤为显著。
忽然,国子监大门外传来马蹄声,董大诧异回望,看见一大批锦衣如狼似虎,呼啸而至,也不搭理他,直接冲入前方的亭子。
“你们做什么?”
“此地乃读书人所在,我等身上皆有功名,你等胆敢…啊呀!”
公开散播恐慌的学子叫喊了几句,只迎来雨点般的拳头,不多时哭爹喊娘,被锁链拷走。
“海棠姑娘?这是何意?”董大一脸懵逼,眼睛一亮,走向带队的海棠。
海棠因近期熬夜加班,两颗黑眼圈浓重,不过这会却脸庞红润,神采奕奕,仿佛有了什么喜事般。
“董大公子啊,没什么,奉旨抓人而已,”海棠噙着笑容,“国子监里有一些李党的官员的子弟,党羽,陛下说了,要扫除干净。”
“原来如此…”董大恍然大悟,旋即愣住,“等等,你说…陛下?”
“对啊,”海棠笑道:
“李彦辅带兵入宫,发起政变,但陛下和赵都安赶到,平息了叛乱。
意外吧?我也很意外,赵都安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城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符合他的一贯风格,总是神出鬼没,为常人所不能为。”
董大呆愣楞听着,大脑一片空白:“赵兄…回京了?”
这一个上午,类似的一幕在城中各地上演。
因李党官员的投降,很多抓捕变得容易了起来,而又因为“事以密成”,这次小规模政变真正涉及的核心成员本就不多。
在徐贞观重新掌控京城主导权后,抓起来比对付匡扶社容易一万倍。
此刻。
皇宫某座暖色的,摆满了座椅的殿宇中,君臣坐于一堂。
徐贞观端坐主位的龙椅上,赵都安在旁作陪,其余未参与叛乱的大臣坐在下方。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赵都安淡淡开口,从旁边宫女手中托盘上,拿起一个杯盏,喝水润了下喉咙。
方才,他简明扼要地将封禅失败后,自己与女帝逃回京城的经历讲述了一番。
当然,其中一些君臣狼狈的段落,都被他以春秋笔法略过。
至于两人炮火连天的三日三夜,自然也不会提及,赵都安只说陛下还有后手,最终突破成功。
虽然他也很想嘚瑟一下…但他担心说了的话,会被羞恼的贞宝锤死。
“竟是这般经历么…”群臣听完,纷纷露出惊叹之色。
袁立率先开口道:
“陛下否极泰来,踏入天人,如今返京,更进一步。可喜可贺。”
不是,这种情况你也能硬吹…赵都安扯了扯嘴角,觉得这老阴比年轻的时候舔功只怕不在自己之下。
徐贞观摇头道:
“朕虽已是天人,在京城内有龙气加持,近乎无敌。但如今烽烟四起,各地藩王叛乱,京城之外,朕没了龙气加持,依旧只是初入天人罢了,不是玄印对手。”
这样么…群臣面面相觑,他们对于修行上的事并不了解。
赵都安轻咳一声,简明扼要道:
“总而言之,如今还不是庆贺的时候,陛下虽回归,但各地叛乱不会立即消失,覆灭李彦辅只是铲除了朝廷内的不臣之人,接下来,如何尽快将那些反叛的藩王打下去,收复失地,才是第一要务。
当然,好消息在于,接下来那些叛军不会继续向京城进攻了,大概率会转为割据一方,换句话说,接下来这下半局棋,他们是守的一方,我们该反攻了。”
董太师点了点头,他已从欣喜中恢复过来,虽大悲大喜下,有些疲倦,但仍旧思维清晰:
“赵少保说的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朝廷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将陛下晋级天人,坐镇京城的消息传播出去,以稳定人心。
同时,陛下应当下一道诏书,将如今的叛军都打为谋反之臣…
哼,这些叛军如今打出的旗号,可是入
“啊?!”
母女两个懵了,面色同时变得惨白。
张晗大喘气一般,继续道:
“不过幸好陛下与赵少保及时赶到,平定了这场乱子,我等如今奉旨,在剿灭叛军残余。你们躲在家中,暂时不要出来,等贼子彻底被剿灭,就安全了。”
“你说大郎回来了?”尤金忽视了其他内容,捕捉到关键词。
赵盼秋水般的眸子也亮了,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张晗点了点头,维持冷酷的男神姿态:
“是的。陛下与赵少保看起来都很好,身上并没有伤,如今在宫中主持大局,估摸等忙完了,便会回家来。”
大郎回来了…他没事…尤金喜不自胜。
大哥平安…我就知道…赵盼脸颊上笑出两朵梨涡。
国子监。
董大今日没有与祖父一同进宫,而是奉了祖父的令,在国子监中默默记录,哪些人在公开谈论、散播叛军攻城的消息。
祭酒大人早已三令五申,值此危急时刻,严禁读书人散播恐慌,扰乱民心。
怎奈何一群读书人依旧我行我素,好似陛下不在了,他们的胆气也大了起来般。
“若只赵兄还在京城,你们哪里敢如此?”
董大走在国子监内,听着远处一群学子聚集议论,面色难看。
赵阎王对读书人的杀伤力,是全方位的,既包含武力的威慑,也包含精神上的创伤——自从正阳先生在京城对赵都安甘拜下风后,这个趋势尤为显著。
忽然,国子监大门外传来马蹄声,董大诧异回望,看见一大批锦衣如狼似虎,呼啸而至,也不搭理他,直接冲入前方的亭子。
“你们做什么?”
“此地乃读书人所在,我等身上皆有功名,你等胆敢…啊呀!”
公开散播恐慌的学子叫喊了几句,只迎来雨点般的拳头,不多时哭爹喊娘,被锁链拷走。
“海棠姑娘?这是何意?”董大一脸懵逼,眼睛一亮,走向带队的海棠。
海棠因近期熬夜加班,两颗黑眼圈浓重,不过这会却脸庞红润,神采奕奕,仿佛有了什么喜事般。
“董大公子啊,没什么,奉旨抓人而已,”海棠噙着笑容,“国子监里有一些李党的官员的子弟,党羽,陛下说了,要扫除干净。”
“原来如此…”董大恍然大悟,旋即愣住,“等等,你说…陛下?”
“对啊,”海棠笑道:
“李彦辅带兵入宫,发起政变,但陛下和赵都安赶到,平息了叛乱。
意外吧?我也很意外,赵都安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城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符合他的一贯风格,总是神出鬼没,为常人所不能为。”
董大呆愣楞听着,大脑一片空白:“赵兄…回京了?”
这一个上午,类似的一幕在城中各地上演。
因李党官员的投降,很多抓捕变得容易了起来,而又因为“事以密成”,这次小规模政变真正涉及的核心成员本就不多。
在徐贞观重新掌控京城主导权后,抓起来比对付匡扶社容易一万倍。
此刻。
皇宫某座暖色的,摆满了座椅的殿宇中,君臣坐于一堂。
徐贞观端坐主位的龙椅上,赵都安在旁作陪,其余未参与叛乱的大臣坐在下方。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赵都安淡淡开口,从旁边宫女手中托盘上,拿起一个杯盏,喝水润了下喉咙。
方才,他简明扼要地将封禅失败后,自己与女帝逃回京城的经历讲述了一番。
当然,其中一些君臣狼狈的段落,都被他以春秋笔法略过。
至于两人炮火连天的三日三夜,自然也不会提及,赵都安只说陛下还有后手,最终突破成功。
虽然他也很想嘚瑟一下…但他担心说了的话,会被羞恼的贞宝锤死。
“竟是这般经历么…”群臣听完,纷纷露出惊叹之色。
袁立率先开口道:
“陛下否极泰来,踏入天人,如今返京,更进一步。可喜可贺。”
不是,这种情况你也能硬吹…赵都安扯了扯嘴角,觉得这老阴比年轻的时候舔功只怕不在自己之下。
徐贞观摇头道:
“朕虽已是天人,在京城内有龙气加持,近乎无敌。但如今烽烟四起,各地藩王叛乱,京城之外,朕没了龙气加持,依旧只是初入天人罢了,不是玄印对手。”
这样么…群臣面面相觑,他们对于修行上的事并不了解。
赵都安轻咳一声,简明扼要道:
“总而言之,如今还不是庆贺的时候,陛下虽回归,但各地叛乱不会立即消失,覆灭李彦辅只是铲除了朝廷内的不臣之人,接下来,如何尽快将那些反叛的藩王打下去,收复失地,才是第一要务。
当然,好消息在于,接下来那些叛军不会继续向京城进攻了,大概率会转为割据一方,换句话说,接下来这下半局棋,他们是守的一方,我们该反攻了。”
董太师点了点头,他已从欣喜中恢复过来,虽大悲大喜下,有些疲倦,但仍旧思维清晰:
“赵少保说的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朝廷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将陛下晋级天人,坐镇京城的消息传播出去,以稳定人心。
同时,陛下应当下一道诏书,将如今的叛军都打为谋反之臣…
哼,这些叛军如今打出的旗号,可是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