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陛下要野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捡起一把剑,正逐一仔细地“鞭尸”,闻言镇定自若:“补刀。”  

“…补完了么。”  

“噗…好了,确认都死透了。陛下且随我先回村吧,百花村被烧了,总要有个后续。”  

“恩…”徐贞观点了点头,却往另外一个方向走:  

“朕被捕时,将太阿剑故意丢在山里了,先去拿回来。”  

当君臣二人再次回到百花村时,只看到青冥的天色中,村中的房屋依旧在升起淡淡的黑烟。  

那是火焰熄灭后的余韵。  

村民们点燃了一些木头照明,正在从房屋中将幸存的物件搬出来。  

小百花坐在自家院门前的一个衣柜上,托着腮望着进村的小路,她忽然站了起来,大声喊道:  

“许姐姐他们回来了!”  

村民们闻讯纷纷赶来,聚集在村口,情绪复杂地望着走来的君臣二人。  

此刻,他们已经意识到这定是了不得的“贵人”,否则如何能引来大批官兵?  

徐贞观面露羞愧,身为虞国天子,却牵累下辖子民受害,是她的罪过。  

唯一的庆幸,是这帮叛军还想着立功,所以只抓了人,没有屠村,损失的也都是财产。  

赵都安迈步上前,对村民道:  

“那些是靖王府叛军,追杀我们而来,如今已经全部被我杀光了。”  

哗——村民们一阵哗然。  

赵都安不等他们表态,继续板着脸道:  

“不出意外,很快会有更多的叛军到来,你们若不想被牵连,就尽快逃走离开,寻亲属住处躲避,叛军追杀的是我们,不会耗费力气去找你们这些人。”  

他从怀中取出数千两银票,当众递给柳七,道:  

“这里有三千两,作为给你们的补偿,不想死的,就尽快离开吧。”  

他故意板着脸,先展示武力和威严,再予以赔偿。  

他很清楚,这些村民此刻对二人肯定心存怨恨,但又畏惧他们的身份与武力,不敢发作。  

然而眼下不是含情脉脉的时候,三两千银子,已经足够将整个村子翻新重建不止一次。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眼下靖王和慕王的叛军还没有打到这里,所以百花村依旧平静。  

但哪怕君臣二人不来,这里的安宁又能维持多久?  

作为专供皇家的花田,这里必然会被叛军接管,毫无疑问,而提早让这些村民避祸,或许也是好事。  

“这…”  

不出预料,听到三千两的数额,村民们都愣住了,心头的怒火也一下子熄灭了大半。  

一名村中老人摇头道:  

“公子,非是我等不愿逃离避祸,而是我等皆为匠籍,一旦擅自逃离,日后朝堂追究下来…”  

徐贞观这时走出来,正色道:  

“你们尽管散去,只要虞国还在,便不会有事。”  

众村民面面相觑,心中虽不尽相信,但对兵灾的恐惧驱使他们还是迅速达成意见,各自回家整理物件,准备连夜离开。  

赵都安望着忙碌起来的村民,忽然说道:  

“若是官兵来的太快,他们未必来得及撤走。”  

徐贞观平静道:  

“所以,我们不能走,需要继续在这里再住上一阵子,等村民彻底离开。”  

赵都安惊讶地看了贞宝一眼:  

“陛下不是急着回京?臣如今突破,带陛下赶路的速度可以大幅增加。”  

徐贞观没有看他,只是与他并肩站在夜色中,夜风卷起她的长发。  

女帝的声音也有些轻柔:  

“或许,眼下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回京。”  

赵都安心中一动,有点口干舌燥,小心翼翼试探:“陛下指的是…”  

徐贞观撇开头,脸颊如红花,轻声说道:  

“你不是说,除了封禅外,还有第二套方案?”  

顿了顿,她有些不自然地用手抚弄了下头发,说道:  

“这一波叛军死去,总还要一段时日,新的追兵才会到来…时间应该…应该足够了。”  

赵都安呼吸再次粗重了几分,喉结滚动,目光有些焦急地在烧的一片狼藉的村子里扫过,发现几乎没有哪座房子适合当新房,不由愈发焦躁。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村子外一望无际的花海之中,面露沉吟:  

“陛下…要野战?”  

“啊?”徐贞观茫然地扭头看他,一脸呆萌。  

淮水边境,运河之上。  

密密麻麻的战船扬帆北上,为首一座战船之上,一身华服的靖王屹立于船头。  

在他身后,是满脸疲惫却神态亢奋的世子徐景隆,以及面无表情,随军出征的王妃陆燕儿。  

“父王,这滨海道的陈王当真要当缩头乌龟?竟是封锁沿岸,不出也许咱们进,一副割地占山为王的架势。会不会不大妥当?”徐景隆忍不住问。  

靖王负手而立,淡淡道:“有何不妥?”  

徐景隆理智分析:  

“此行,我军主力北上,建成道必然空虚,若留这陈王在旁侧,未免…”  

靖王目光欣赏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你能想到这层,还算不蠢。不过却也不必担心,陈王此人,素无大志,本就不是雄主,其手腕能力,最多把控一道,不足以争天下。  

况且,滨海道私军擅长水战,一旦上岸,却要力气大损,哪里那么容易突袭建成?  

哪怕真给他得手,又如何?  

这虞国,最紧要的终归还是京城,只要我们入京勤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