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蛊惑真人的宝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栋栋房屋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花海中央,令逃难的君臣二人,一度恍惚间,有种进入世外桃源的错觉。  

而很快的,村中一些或在花田中务农的“农人”,或在院落中忙碌的村民纷纷好奇地打望过来。  

赵都安驾车,停在了村头的一户院落外头,迈步下车,听到院门内传来犬吠,以及孩童呼唤娘亲的声音。  

俄顷,院门打开,一名约莫三十岁上下的妇人好奇地望向外头。  

在她身后,还跟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梳着幼童的发髻,身子躲在女人双腿后,侧头好奇地用大眼睛望。  

“你们找谁?”妇人疑惑发问。  

赵都安客气地道:  

“打扰了,我与娘子乃临封人氏,因故南下,如今回返。  

因近日不太平,故而没敢走大官道,从这边村落借道,想在村中投宿一日,不知是否方便。”  

说话间,他从袖中取出一串铜钱,表示不会白嫖。  

妇人愣了下,望见马车中果真下来一位年轻女子,再加上君臣二人言谈举止,一看就不是小门小户,是有教养的,必不是歹人。  

她眼中警惕之色消减,热切地开门待客:  

“既是借宿,若不嫌弃,便请进来吧。”  

啧…还是这时代的人淳朴…不想我上辈子,借宿这种事几乎绝迹…赵都安露出微笑。  

徐贞观也微笑道谢,走过来时,悄悄瞪了他一眼,幽怨道:  

“这套说辞,你倒愈发熟练了。”  

赵都安笑了笑,这可不是他要占便宜,主要二人这个组合,行走在外,最合适的就是假扮夫妻。  

临封道因毗邻京城,口音相近,不容易被怀疑。  

君臣进了打理的极为干净的农家小院,在院中坐下,自称“柳王氏”的妇人倒花茶迎客。  

谈话间,赵都安得知,这户人家户主姓柳,那个小丫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合”。  

“二位路算是走对了,淮水地界如今匪患横行,听闻东南边的靖王,西南边的慕王,都带兵进了淮水…朝廷的兵马两边都要应对,听人说,怕也是撑不了太久…官道那边,说还有抓壮丁的。”  

柳王氏面对虽装扮寻常,气质却不俗的君臣二人有些拘谨,却没来由地颇有好感,分享当地情况。  

慕王府的兵马也开拔进入淮水了吗?  

赵都安与女帝对视一眼,心头皆是一沉。  

这是个极糟糕的信号,意味着慕王也在很短时间内,吞掉了云浮道。  

可与建成不同的是,云浮那边,可是有以赵师雄为首的,朝廷整个西南边军在!  

换言之,慕王北上,说明赵师雄所部,完全没有对其进行牵制…再结合去岁除夕,赵师雄不曾返京,几乎能确定:  

“西南边军反了!”  

赵都安看着有些失神的女帝,忽然伸手,覆在她的手上,捏了捏。  

徐贞观勉强笑笑,顺从地没有挣脱。  

趁着柳家母女离开的间隙,赵都安低声道:  

“往好了想,二虎相争,远比一虎鲸吞好。靖王与慕王都要抢夺皇位,双方兵马也都要借道淮水,入临封,才能抵达京城。  

这意味着,双方会互相制衡,拖慢彼此脚步,对朝廷来说,或能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徐贞观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  

二人私下以君臣相称,一旦在外人前,便会避讳一些称呼字眼。  

这会,出门去的柳家母子回来,又带了个憨厚农夫打扮的男人进来,便是这家的户主柳七。  

柳七得知有客人借宿,热情地招呼娘子杀鸡宰鹅,摆农家宴款待,努力搜肠刮肚出话题,与二人攀谈。  

温婉的柳王氏与天真烂漫的“小百合”在旁见缝插针插话。  

这世外桃源般的小村,淳朴友善的子民,冲淡了君臣心头的阴霾。  

“唉,俺一看就知,公子和小姐定是大户人家出身,如今这也算是遭了兵灾,这时节,在外赶路,只怕危险。”席间,柳七黄酒下肚,不禁感慨。  

柳王氏也是点头,担忧道:  

“二位若在淮水有亲眷,投奔躲避一段时日才好。”  

君臣二人苦笑,敷衍回应,柳家人也懂分寸,没有多说。  

农家晚饭吃的也早,饭后日头才西斜,柳王氏去收拾厢房,徐贞观跟过去一起帮衬。  

赵都安则走出院子,熟悉整个村子,那个乳名“百合”的黄毛小丫头一顿饭功夫,便与他厮混熟了,笑着给他当“向导”。  

有些笨拙地介绍村子,百花村不大不小,也有几十户人口。  

赵都安笑吟吟听着,确定村子内没有当地大族眼线后,视线望向村后的山峰。  

这时候,夕阳的光刚好从两座山头间探出来,赵都安忽然眯起眸子,脚步顿住。  

“小百合,村子后山上,也有人烟?”  

他忽地问。  

天真烂漫的小丫头歪头四十五度,顺着他视线方向望去,“哦”了声,说:  

“没有呢,后山上只有个破庙。”  

脸蛋略显婴儿肥,皮肤晒的有点泛黑的农家小姑娘忽然露出害怕的神情,小声道:  

“村里的大人都说,那庙里有鬼,进去的人,会迷迷糊糊出来,不让我去。”  

赵都安扯了扯嘴角,眺望后山中,那座庙宇的目光,却愈发凝重。  

他很确定,自己从未来过这片地域,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眼前的景物有种熟悉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