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咒杀赵都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徐贞观到来,会不会…”  

世子殿下激动过后,皱起眉头,有些忐忑。  

靖王却是神色淡漠:  

“我们这位陛下,知晓轻重,封禅大典之前,她不会节外生枝的。至于封禅之后…”  

世子等了半天,没听到后半截,心中有些打鼓起来,饶是以他的身份,亦不曾知晓父王近期的安排和谋划。  

他只知道,从年初起,父王就频繁与“淮安王”以外的六位王爷通信,似在密谋什么大事。  

徐景隆隐隐有些猜测,但不敢确定,也不敢问。  

靖王也没有解释的意思,话说了半截,看向白衣门的老术士:“赵都安多久能死?”  

老术士沉吟了下,道:  

“若是顺利,今晚便会一命呜呼,若是不顺,其将会病入膏肓,最多五日内,也会身死。”  

靖王转身就走:  

“他身旁有般若菩萨,既如此,就再等五日又如何?”  

次日清晨,天色依旧阴云密布。  

大早上,一声惊呼,引起了衙门内许多人的注意。  

当漕运总督宁则臣闻讯赶到赵都安的卧房内时,发现房间外,已经挤满了梨花堂和武功殿的人。  

房间内,也是人满为患!  

海公公、唐进忠等大内高手;  

浪十八、霁月等贴神护卫,以及钱可柔等亲信,挤满了小小的房间。  

“赵使君如何了?!我听温师爷说,使君病倒了?!”宁总督神色焦躁,进屋便喊道。  

几步扒开人群,来到窗前,映入眼帘的,是躺在床榻上昏迷的赵都安。  

他肤色发灰,仰躺着,上半身衣服被解开,露出胸膛。  

嘴唇青紫,脸庞也没有半点血色,人在昏迷中,身躯因寒冷而瑟瑟发抖。  

此刻,般若菩萨坐在床榻边,一双半透明的眸子中透出淡淡的佛光,死死凝视赵都安胸口上,那一条黑紫色的,正徐徐蔓延至心脏的经脉。  

“使君?!”宁总督如遭雷击,身子险些晃了晃,脑子里轰的炸开,喃喃道:  

“怎会病重至此?怎会如此?”  

神章上品,不说寒暑不侵,也相差不远。  

一夜之间,病入膏肓,这超出了这位二品大员的想象。  

海公公面色凝重,站在床边,解释道:  

“今早他没有准时出现,下属来敲门,才发现人已这样了,咱家也比你早到一小会而已。”  

说话间,般若菩萨一双“慧眼”神光收敛,面色显出古怪之色。  

“菩萨,我家大人怎么样?为何会突然如此?”小秘书钱可柔急切询问,沈倦、侯人猛等亲信也心急如焚。  

般若菩萨环视一张张脸孔,说道:  

“赵大人不是病倒了,而是中了诅咒。若贫尼没看错,昨夜赵大人命星晦暗,丧门星动,运势跌入近期谷底…疑似,为信奉丧神的邪道术士,施以咒杀之术。”  

丧神?咒杀?  

“白衣门的邪道术士?”  

杵在一旁的浪十八皱起眉头,“是沈家?还是靖王府做的?”  

宁总督猛地被点醒,喃喃道:  

“靖王府!必是靖王府!昨日王府外有访客…沈家人狗急跳墙,只怕双方已经联手…既是咒法,寻到那邪道术士或可解开,本官这就带人,去靖王府抓人!”  

说完,盛怒下的总督转身杀气腾腾就要出去,却听般若菩萨轻轻道:  

“总督请留步。且不说你能否闯入王府,寻到施术者,那施术者又是否潜藏于王府中,单说这咒术已成,却不是杀了施术之人,就可解的。”  

宁总督停下脚步,颓然转回身:“那该如何?”  

忽然,他眸子一亮:  

“菩萨当日可施法救我,必可救回赵使君!”  

一时间,包括海公公在内,众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般若菩萨。  

女尼姑一时间,只觉自己被群狼包围,仿佛只要自己说半个“不”字,今天就会被砍死在这里——  

恩,考虑到赵都安的身份,以及海公公等人的武力,这个可能性极大。  

生死威胁下,老尼姑嘴角抽搐了下,道:  

“诸位且放心,贫尼自然会倾力搭救,不过…情况也没想象中那么糟糕,事实上,哪怕没有贫尼,赵大人也能撑到陛下到来。”  

见众人疑惑,女菩萨抬起手指,轻轻朝赵都安眉心一点。  

指尖光芒绽放,继而,众目睽睽下,赵都安眉心突然亮起一枚青色的莲花印记。  

那印记仿佛活的,扎根于其识海中,轻轻摇曳,释放出一圈圈温暖恒定的佛光。  

佛光如水,一层层蔓延洗刷过他的躯体。  

“赵大人昔日在京城辩经,其说出的佛理勾动‘世尊’降临,赵大人获世尊赐福,识海种青莲,神魂有佛光护佑,身体受到任何伤势,青莲皆可渡送生机,恢复较常人更快…”  

般若耐心解释道:  

“也正因这青莲的缘故,赵大人如今看上去病入膏肓,但并未伤及性命,如今丧门星最强时已过,诅咒的力量正在缓缓消退。只要人为催动青莲法力,便可驱除诅咒,恢复如常。”  

海公公盯着她,平静道:  

“既然如此,还请菩萨出手。咱家旁观,也好给菩萨打个帮手。”  

言外之意:  

咱家在这盯着你治,你敢耍花样,比如趁治病偷人什么的,后果你看着吧。  

般若菩萨笑容僵硬:“供奉看着便是。”  

说话间,她抬手取出玉净瓶,如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