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不见硝烟的战争(2/4)
钱上的消耗战,但会害怕我们打心理战!
而老太君既要拉拢盟友,维持持续对朝廷的阻碍,又要不断拿出利益,弥补底下族人们的损失…她也撑不住多久!”
赵都安笑着起草第二封信,这是写给坐镇湖亭的“冯举”的:
“别忘了,我们的盟友还不只有官署衙门,还有新政养出来的那一批皇商,大小的家族。
湖亭主持新政的冯郎中与我有旧,我一封信过去,他就可以调集那批皇商加入围猎。”
赵都安又取出第三封信,干脆写给了淮安王!
淮安王这个骑墙派,在湖亭开市时,呈现出倒向朝廷的倾向,赵都安这次干脆也邀请一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他第四封信,写给了滨海道知府栾成,要求很简单,只有一个:吞了沈家在滨海道的积累。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赵都安一口气,写了厚厚一叠的信函,不过考虑到与沈家的这场消耗战,必须在女帝封禅前结束。
又考虑到这时代通信距离,所以他联络的,都是附近的“盟友”。
不知不觉间,赵都安的人脉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京城那一隅之地,而是辐射至九道十八府。
末了,他召唤供奉宋进喜进来,吩咐道:
“派人将这些信送出去,武功殿的供奉跑一趟吧。我需要足够快,以及安全,避免被人截断。”
“是。”宋进喜点头,接过信函,犹豫了下问道:
“大人,用不用我们分散出去,保护下咱们这边的官员?若是那些刺客调转目标,袭击底下的官员…”
宁总督却摇头道:“不会!这种坏规矩的事,无论是沈家还是靖王府都不会做。”
他语气笃定。
逻辑很简单,若是靖王扭头去杀底下的官员,那赵都安也可以派手下去猎杀靖王府的人…
而考虑到赵都安手下五位世间境,一大群皇族供奉和梨花堂精锐…真要双方不守规矩暗杀起来。
双方都会输的很惨,而且毫无意义。
“宁总督说的对,刺杀也许还会有,但主要还是针对我与宁总督,所以这段日子,我也住进总督府,”
赵都安想了想,忽然心中一动,笑道:
“不过,虽然没必要互相刺杀,但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防守。
我敢赌,靖王府的密谍肯定在暗中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我们可以故意丢出一些诱饵,引来王府密谍来抢,然后你们再将其反杀…
可以让城中影卫配合你们,提供情报。
呵,我在京中,就屡次见识王府密谍的手段,这次索性试一试成色。”
宋进喜一听露出笑容,应声退出房间。
武功殿的大内高手们常年困于宫中,好不容易集体外出一趟,一路上都憋坏了,如今猎杀下王府密谍,正好解闷。
两方彻底开战了!
这是建宁府内大小人物逐步认清的一个事实。
从沈家与总督府开始明里暗里掰手腕开始。
这群当日曾经参与“景园”夜宴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打赌,猜测谁会率先停手、屈服。
以及,会持续多久。
起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对抗最多数日就会发生转机。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这场不见硝烟的厮杀,非但没有“停火”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更令人们尤为注意的是,在这场以漕运衙门为首的地方官场,与本朝地方第一大族争斗的戏码中,本该出面予以调停的靖王府,却沉默的近乎不存在。
开战第十日。
民间案件乱象频发,一日就有数十起,各个县衙焦头烂额。
建宁府城知府扛不住,前往漕运衙门央求停战,被赵都安客气地“请”了出来。
开战第二十日。
从建成、淮水、滨海三道快马加鞭,传回的信函,陆续送到沈家大宅中。
当日,沈家召开家族会议,大半族人列席,无人知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结束后,沈家断腕,主动抛弃了外地的产业,全力收缩。
开战一个月整。
本季漕运粮收取遭遇阻碍,赵都安深夜入牢狱,与被囚禁于此的贺小楼谈了谈。
次日,贺小楼与赵都安身旁二十名强者消失,仅仅两日,大运河中就多了超过五十具尸体。
漕运船只准时启航,未受影响。
开战第四十九日。
阴雨,从天亮开始,建宁府上空便飘落下细细的雨丝。
气氛已近乎战场上中军大帐的漕运衙门内,赵都安搬出一张青竹椅坐在双扇门敞开的书房外。
于遮风避雨的屋檐下闭目养神。
“大人,影卫送来的密信!”
小秘书钱可柔脚步轻盈地从前院奔来,靴子踩在湿漉漉的地板上,溅起的雨水打湿了裤脚。
赵都安撑开眼皮,抬手接过密信,拆开抽出一张薄薄的信纸,扫了一遍后,嘴角上扬,面露喜色:
“陛下的龙船已过了淮水,再过几日,就能抵达建宁府了。”
钱可柔惊喜道:“陛下要来了吗?”
旋即,她又表情苦涩:“可咱们这边,现在这状况…”
连续四十九日鏖战,虽不见硝烟,可单单账面上朝廷因机构瘫痪导致的损失,与累积的事务,就足以令建宁府上下全部官员罢免一次。
而局势似乎仍未有改观,双方依旧死死对峙着,沈家大
而老太君既要拉拢盟友,维持持续对朝廷的阻碍,又要不断拿出利益,弥补底下族人们的损失…她也撑不住多久!”
赵都安笑着起草第二封信,这是写给坐镇湖亭的“冯举”的:
“别忘了,我们的盟友还不只有官署衙门,还有新政养出来的那一批皇商,大小的家族。
湖亭主持新政的冯郎中与我有旧,我一封信过去,他就可以调集那批皇商加入围猎。”
赵都安又取出第三封信,干脆写给了淮安王!
淮安王这个骑墙派,在湖亭开市时,呈现出倒向朝廷的倾向,赵都安这次干脆也邀请一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他第四封信,写给了滨海道知府栾成,要求很简单,只有一个:吞了沈家在滨海道的积累。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赵都安一口气,写了厚厚一叠的信函,不过考虑到与沈家的这场消耗战,必须在女帝封禅前结束。
又考虑到这时代通信距离,所以他联络的,都是附近的“盟友”。
不知不觉间,赵都安的人脉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京城那一隅之地,而是辐射至九道十八府。
末了,他召唤供奉宋进喜进来,吩咐道:
“派人将这些信送出去,武功殿的供奉跑一趟吧。我需要足够快,以及安全,避免被人截断。”
“是。”宋进喜点头,接过信函,犹豫了下问道:
“大人,用不用我们分散出去,保护下咱们这边的官员?若是那些刺客调转目标,袭击底下的官员…”
宁总督却摇头道:“不会!这种坏规矩的事,无论是沈家还是靖王府都不会做。”
他语气笃定。
逻辑很简单,若是靖王扭头去杀底下的官员,那赵都安也可以派手下去猎杀靖王府的人…
而考虑到赵都安手下五位世间境,一大群皇族供奉和梨花堂精锐…真要双方不守规矩暗杀起来。
双方都会输的很惨,而且毫无意义。
“宁总督说的对,刺杀也许还会有,但主要还是针对我与宁总督,所以这段日子,我也住进总督府,”
赵都安想了想,忽然心中一动,笑道:
“不过,虽然没必要互相刺杀,但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防守。
我敢赌,靖王府的密谍肯定在暗中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我们可以故意丢出一些诱饵,引来王府密谍来抢,然后你们再将其反杀…
可以让城中影卫配合你们,提供情报。
呵,我在京中,就屡次见识王府密谍的手段,这次索性试一试成色。”
宋进喜一听露出笑容,应声退出房间。
武功殿的大内高手们常年困于宫中,好不容易集体外出一趟,一路上都憋坏了,如今猎杀下王府密谍,正好解闷。
两方彻底开战了!
这是建宁府内大小人物逐步认清的一个事实。
从沈家与总督府开始明里暗里掰手腕开始。
这群当日曾经参与“景园”夜宴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打赌,猜测谁会率先停手、屈服。
以及,会持续多久。
起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对抗最多数日就会发生转机。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这场不见硝烟的厮杀,非但没有“停火”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更令人们尤为注意的是,在这场以漕运衙门为首的地方官场,与本朝地方第一大族争斗的戏码中,本该出面予以调停的靖王府,却沉默的近乎不存在。
开战第十日。
民间案件乱象频发,一日就有数十起,各个县衙焦头烂额。
建宁府城知府扛不住,前往漕运衙门央求停战,被赵都安客气地“请”了出来。
开战第二十日。
从建成、淮水、滨海三道快马加鞭,传回的信函,陆续送到沈家大宅中。
当日,沈家召开家族会议,大半族人列席,无人知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结束后,沈家断腕,主动抛弃了外地的产业,全力收缩。
开战一个月整。
本季漕运粮收取遭遇阻碍,赵都安深夜入牢狱,与被囚禁于此的贺小楼谈了谈。
次日,贺小楼与赵都安身旁二十名强者消失,仅仅两日,大运河中就多了超过五十具尸体。
漕运船只准时启航,未受影响。
开战第四十九日。
阴雨,从天亮开始,建宁府上空便飘落下细细的雨丝。
气氛已近乎战场上中军大帐的漕运衙门内,赵都安搬出一张青竹椅坐在双扇门敞开的书房外。
于遮风避雨的屋檐下闭目养神。
“大人,影卫送来的密信!”
小秘书钱可柔脚步轻盈地从前院奔来,靴子踩在湿漉漉的地板上,溅起的雨水打湿了裤脚。
赵都安撑开眼皮,抬手接过密信,拆开抽出一张薄薄的信纸,扫了一遍后,嘴角上扬,面露喜色:
“陛下的龙船已过了淮水,再过几日,就能抵达建宁府了。”
钱可柔惊喜道:“陛下要来了吗?”
旋即,她又表情苦涩:“可咱们这边,现在这状况…”
连续四十九日鏖战,虽不见硝烟,可单单账面上朝廷因机构瘫痪导致的损失,与累积的事务,就足以令建宁府上下全部官员罢免一次。
而局势似乎仍未有改观,双方依旧死死对峙着,沈家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