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陛下的良配(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露好奇的文珠公主:  

“这是老吴,这座善堂的院长,打仗退下来的老卒。”  

老吴一眼就看出这位夫人身份不凡,当下客气地招呼:  

“林公子的友人,定然也是个大善人,快请。”  

文珠公主眼神奇异地跟在赵都安身后,安静地观察,甘当绿叶。  

等一群人走入善堂后院,一群孤儿孩子都蜂拥跑出来,有男有女,大的十几岁,小的四五岁,看到赵都安后,纷纷眼睛一亮,喊着“哥哥”之类的称呼,纷纷绽放笑容。  

竟是罕见地并不怕生。  

等看到文珠公主等人,才露出拘谨的神色,声音小了几分,下意识往提着东西的赵都安身边凑。  

寻求保护。  

赵都安笑呵呵,开始当场给一群孤儿分发衣服和吃食,一边发,一边与几个相熟的孩子说话,问问近况之类。  

老吴在旁边偶尔笑着接茬。  

冬日里,破旧的善堂内,青砖灰瓦下。  

身份极为高贵,令京城官场谈之色变的“赵阎王”,竟如此融洽,半点架子没有地与一群贫瘠孤儿说说笑笑。  

场面异常融洽。  

连钱可柔和侯人猛都一阵一阵地愣神,好在他们早被交待过,加上是家丁与婢女的身份,也没表露出异样。  

至于以文珠公主为首的一群人,更是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  

方才还怀疑赵都安是刻意接近的女武士,有些茫然。  

她无法理解,哪怕在西域,那些高贵的人对待平民,也从来是高高在上,更遑论尊卑更加严苛的大虞朝。  

她之所以对文珠公主忠心耿耿,打心眼里尊敬,就是因为,文珠是她平生仅见的,对平民没架子的贵人。  

可现在,她看到了第二个。  

气质温和,不乏威仪的文珠公主,更是一双眸子异彩连连,心中之前的少许怀疑,烟消云散。  

若说…  

眼前这个林克,当真处心积虑接触自己,与这个吴院长串通,刻意讨好自己还有可能。  

可是,这一大群孤儿却绝无可能,有那么精湛的演技。  

根本做不到!  

唯一的可能,只有这位“林公子”,真的一直过来救济,且并无大家族子弟对贫民的倨傲,才能用时间,消解这群孤儿对贵人的敬畏和惧怕,甚而生出一定的亲近。  

并且,文珠公主十分确信,这位林公子此刻分发衣服的神态,绝无虚假!  

老辣的政客演技或许精湛,但也仅限于朝堂上。  

是无法完全违背本心,用平等的目光,与底层的杂草对视。  

哪怕是文珠自己,与贫民接触时,都带着高位者的怜悯。  

而这个林公子,竟全然没有!  

匪夷所思。  

“拿出些银两来。”文珠公主忽然说道。  

旁边的一名护卫,当即取出大虞可用的银票,银锭等财物。  

文珠迟疑了下,想起赵都安之前的话,没有拿容易惹麻烦的银票,只取了二十两银,递给吴院长,表达了捐赠的意思。  

断腿老卒当下道谢,照例拿出了捐款留名的本子,文珠笑了笑,摆手道:  

“不必了。”  

老吴笑道:“林公子的友人果然都是做善事不愿留名的。”  

文珠好奇道:“他…也带别的友人来么?”  

老吴不加隐瞒,说道:  

“林公子也是另一位公子介绍来的,都是不肯留名的好人呐。”  

“咳咳,老吴,你带孩子们去试试衣服。”赵都安及时走过来,打断了退伍老卒的话匣子。  

后者点头,带着孤儿们去屋子里了。  

院子里终于清静下来,赵都安做了个“请”的手势,与文珠公主坐在了院中的桌椅旁。  

文珠公主面庞给寒风吹得微微泛红,眼中透出欣赏之色:  

“林公子善举,当真令人佩服,我来京城数日,也见过一些俊杰,却都不如林公子。冒昧探问,林公子如今可身居官位?家中又是哪一位名臣。”  

她甚至有点怀疑,林克这个名字的真假了。  

赵都安微笑道:“夫人这是要刨根问底啊。”  

一旁,高大女武士忽然用虞国官话道:  

“问你,于你是好事。你可知我家…夫人身份…”  

作为亲信,她已看出,公主对这个年轻人生出结交提携的心思。  

赵都安淡淡一笑,风度自若,悠悠道:  

“文珠公主的大名,在下自然是如雷贯耳的。”  

女武士一愣,下意识按住腰间衣服下的刀柄。  

文珠公主好奇道:“你知道我的身份?”  

赵都安爽朗一笑,指着对方身后,一个个彪悍的西域武士,说道:  

“在下虽不是什么大家族子嗣,却也知晓,近日文珠公主进城。有这般卓然风采,且肯纡尊降贵,来东城救济的贵妇人,身边又尽是西域武士,若再猜不出公主身份,才是奇怪了。”  

文珠公主一怔,继而莞尔一笑:  

“是了,的确不难猜。只是我却想不到京中哪户林家有此才俊。”  

我来自海拉鲁大陆,你猜到才有鬼…赵都安默默吐槽,神态淡然:  

“殿下何必在意姓名呢?总归,只是小门小户罢了。”  

小门小户…是因功崛起的武将?寒门起势的书香门第?还是地方小家族…文珠公主心中思忖,倒也释然一笑:  

“林公子说的是,以我的身份,若与你相交太深,反而未必是好事。”  

不是…你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