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套东西,就像一只魔盒,一旦打开,便再也关不上了。”  

魔盒!  

就是潘多拉的魔盒!  

亦或者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阳谋。  

归根结底,如今大虞朝国库空虚,不是女帝要面临的问题,而是“皇帝”要面临的问题。  

老皇帝撒手人寰,将大坑留给后人,哪怕不是贞宝继位,太子或者二皇子继位,也一样要解决这件事。  

甚至,哪怕八王叛乱,靖王或者哪一位王爷坐上龙椅,他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  

而赵都安给出的“新政”解法,就是一整套当下最好的方案。  

这意味着,从新政面世那一刻起,就已经再也收不回去了,谁做皇帝都一样。  

淮水道这些士族必然衰落,淮安王钳制他们的作用也必然下跌!  

“父王…”  

徐君陵瞥见父亲垂在桌案下的胖手骤然攥紧!  

手背上青筋都在凸起。  

显然,赵都安这番话戳到了他最在意的地方!  

而赵都安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他继续微笑着说道:  

“而且,依我看来,推行新政其实已经是对这些士族,乃至对王爷您最柔和,最好的结果了。因为更糟糕的结果是战争。”  

“我虽不是读书人,却也读过大虞王朝的史书,六百年国祚啊,期间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比如三百年前,就爆发过一场席卷各地的匪患。  

彼时烽烟四起,各地世族或被土匪灭了,或自身便成了匪…  

最终虽还是朝廷获胜,没能改朝换代,但整个疆域却也被战火滚了一遍,战后百废待兴,却反而焕发出生机?”  

“为何?便是因为一场厮杀,将原本占据大量财富土地的士族,官员们灭了一片,空出了许多新的位子…  

而我看史书时,更注意到有趣的地方,便是那场烽烟中,一些土匪军背后,隐约有当时那一代帝王的影子…  

呵呵,我自然是不信的,想必是一些民间野史官恶意中伤…”  

赵都安给自己叠了个甲,才继续说道:  

“而如今又是三百年过去,整个大虞朝这只池子,已是蛟龙处处,龟鳖遍地,积压的人透不过气…您说,若是此刻再爆发出几支乱军出来,会不会趁机将最为富庶的淮水道也杀一遍?  

届时,手中有兵马的倒是不怕,可淮安王府似乎并不是兵强马壮的吧?  

到时候,面对土匪的刀剑,钱财又能买几条命呢?  

恩,我当然相信,您肯定不会受匪患所扰的,但其余的士族呢?  

他们可未必保得住自己,而这些人没了,我想任谁坐在龙椅上,都不愿意看到淮水道还有山头留下,您说…是吧?”  

伴随这一番长篇大论砸出,整个大风楼陷入诡异的安静。  

连底下的第四层,都仿佛感应到楼上气氛的突变,而安静下来。  

淮安王已经彻底坐不住了,那肥胖的身躯微微前倾,扶着座椅扶手的双手攥得死死的,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郡主徐君陵同样脸色微白,既没想到赵都安竟将话说的这样直接,充斥威胁意味,也似被其描绘的图景所慑。  

威胁?  

威慑?  

没错,赵都安就是在威慑。  

继这对父女一开始掌握谈话主动权,赵都安将其打破后。  

他一连串的主动出击,已悄然将这场谈话的局势逆转过来。  

虽只有一人,却俨然占据了上风!  

倒不是赵都安的谈判技巧多高明,而是因为事情本就如此。  

看似风光无限,双方都在竭力争取的淮安王,其实本质是最弱的。  

也是最令人眼馋的一块肥肉。  

淮安王早在先帝在位时,就已经预感到太子登基后,会着手削藩。  

而彼时他判断,各地王爷是无力抵抗的。  

所以他提早十年,就有意识地减少私军,主抓钱财,控制地盘势力,试图与淮水道士族绑定。  

颇有种“养寇自重”的意思。  

朝廷中“李党”这些年能成为第一大势力,背后也有淮安王的助攻。  

他故意养了这么一帮士族出来,以确保自己不被登基后的太子打压,从以后的削藩中逃脱。  

淮安王想的很好,布局也很深远,他本就没有太大野心,想的也只是延续子孙荣华富贵。  

但他运气不好。  

没想到,老皇帝驾崩,二皇子简文玩了一手宫廷政变,直接把太子和其余兄弟砍了。  

更没想到,皇宫修行二十年的三皇女执掌太阿剑,诛兄平叛。  

到这里也还好,只要局势不变,他依旧可以养寇自重,双方押宝,坐山观虎斗。  

但却没料到,赵都安一手新政,直接对其慢放血,并将八王与女帝的矛盾一下变得尖锐起来。  

而一旦战争开启,正如赵都安所说,淮安王这块大肥肉谁不眼馋?  

哪怕一开始,为了团结各方,没人会对他动手,但等新皇帝登基之后,他又该怎么办?  

他有竞逐皇位的兵马么?  

没有。  

他有如慕王、琼王、燕山王等人可以退守原籍,以此自保的地形优势么?  

也没有。  

所以淮安王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是针扎就破的慌张。  

赵都安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如此直接地挑明。  

“王爷,”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主动打破了寂静的氛围,他拿起酒壶,再一次给父女两个斟酒。  

这一次,以茶代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