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女帝的棋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贞观想做一个明君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哪怕不从本心的视角看待,仅从实际出发,她也必须获得这样的一个形象。  

赵都安前世,翻看历史,发现唐朝李世民就很有趣,这位帝王终其一生,都想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好皇帝,理由么,无非还是“得国不正”四个字。  

就如发动战争时,也要先“师出有名”,如此才站得稳。  

徐贞观想要坐稳女帝的位置,就需要解决那些抨击。  

“得国不正”…是匡扶社始终在散布的说辞,流传甚广,关于她杀兄父夺权的故事,自然是编造的谣言。  

但哪怕撕开这个谣言,她身为女子,未经先帝与太子的诏书,却登基做了罕见的女帝,这在天下人眼中,就已是“不正”二字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徐贞观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她在面对许多掣肘时,才没有选择依仗皇权,或者修为肆意行事,而是有些憋屈的自缚手脚,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很有趣,作为天下间最有资格不讲规矩的人,女帝反而是最在意“规矩”的。  

然而,就在今晚,某些人却破坏了这个规矩,迫使女帝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我其实很意外。”  

只要高廉死了,那这起争斗,就还是南方士族输了,你暗中出手,便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  

可你想到没有,外人会怎么想?南方士族、李党那些官员会怎么想?他们不会分辨出,是谁动的手,只会认为是陛下动的手。”  

“哪怕外人分不清?辨不明?”莫愁反驳。  

赵都安淡淡道:  

“时间久了,真相总会浮出水面。起码我来做,哪怕陛下暂时被误解,但将时间拉长,总有澄清的那天,可若真是陛下做的,就洗不白了。”  

莫愁沉默。  

这一刻,她有些恍惚失神:“所以,你今晚所作所为,就是为了保住陛下一个明君的清名?”  

赵都安微笑道:“不然呢?”  

莫愁静静看了他好一阵,摇头道:“我不信,你肯定还有别的心思。”  

她表情忽然古怪起来:“你总不会是为民除害吧?”  

赵都安仿佛被踩中尾巴的猫,炸毛了,瞪着眼睛:“你不要污蔑坏人!本官像是那种为正义出头的愚蠢侠客吗?”  

不要污蔑坏人…  

“…”莫愁一时间,被一口老槽卡在喉咙里,愣是说不出话来。  

为民除害这四个字,压根就不该跟你的名字连起来。  

恩,跑过来刻意挑破话题,是想炫耀功劳,表现自己为陛下分忧的功绩,最终目的还是向陛下献媚,馋身子…勉强说的通…莫愁点点头,自觉找到了赵某人今晚行为的合理解释。  

但总还是觉得,这家伙有点言不由衷…  

赵都安贱兮兮笑道:“没事,能者多劳嘛。”  

莫愁气的脑仁疼,抬手按在面前的小桌上,仿佛以这个动作加大威严:  

“陛下这是在保护你,不想你太早卷入更复杂的漩涡,你懂不懂?!”  

赵都安眨巴了下无辜的大眼睛,尽显纯真:“此话怎讲?”  

莫愁没好气道:  

“你真以为,陛下只有你可用?查案全靠你?事实上,太仓府一案,陛下早就探查出背后,是靖王府的影子。那个呈送举报信,后又失踪的宋提举,你以为是谁的人?”  

赵都安皱起眉头,稍微严肃了几分:“你是说,他是靖王的手下?”  

莫愁点了点头,叹气道:  

“根据陛下如今掌握的线索,那个宋提举,很大概率在发出举报信后,就被靖王府密谍接应,逃去了建成道。他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检举,掀起这层风浪,目的就是将火烧到李彦辅,以及南方士族身上。”  

怪不得,那个宋提举留下的罪证那么丰富,我之前就疑惑,一个小小提举怎么神不知鬼不觉调查的…若是靖王府的手笔,就说得通了…  

赵都安脸色凝重起来:“继续说!”  

他脑海中,已经猜出个七七八八,但还需要大冰坨子证实。  

一来,朝廷搞财政要赚他们的钱。  

二来,那些大族手中的田亩也最多,这本就引得人心浮动。  

而八王更不愿意朝廷将新政顺利推行下去,势必会出手阻拦。  

因此,靖王很可能布下一个局,就是利用宋提举这枚棋子,引爆‘太仓银矿’这颗雷,从而挑起陛下与李党,朝廷与南方士族的矛盾。”  

“这是个阳谋,因为陛下哪怕起疑,也难以对此不管不问,何况新政的推行势必与士族利益碰撞,这件事避不开,也躲不掉。  

何况彼时陛下尚不知晓此事与靖王有关,故而,才派你过去,一是查案;二是杀鸡儆猴,整顿吏治;第三,便是敲打南方士族。”  

“而高廉进京后,也的确引来李党的反抗…近日进京的人里,尤其以建成沈家的二爷最为关键。”  

赵都安插话道:“沈家?高廉岳父那一支大族?”  

他差高廉的时候,了解过这块。  

而今晚王楚生的猝死,从行事风格判断,也不像李彦辅会做出的事。”  

引爆太仓银矿只是第一步,而唆使沈家二爷出手杀人,是第二步。  

…灭口之事一出,所有人都会怀疑李彦辅,而李彦辅又与江南士族牢牢绑定,无法割席,如此一来,暴怒的女帝自然会进一步打压“李党”…  

李彦辅若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