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临封官场的反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脚时,看到早已等在这里的书生。  

“咳咳,”书生露出笑容,看了县令一眼:  

“核对无误,先行审讯,不过按照赵大人的最新吩咐,只怕还得等一等,再给钦差大人送去。”  

“等什么?”覆甲女子疑惑。  

书生笼着袖子,望着西山暮色:  

“谁知道朝堂大人物的心思?许是等一个时机吧。”  

太仓府城。  

三位大臣被停职后,当晚,城中的躁动尚不明显。  

然而接下来几天,府城中的氛围就愈发不安起来,宛若酝酿着狂风暴雨。  

赵都安回到驿站,开始装模作样,根据王楚生留下的一些线索,以及宋提举提供的罪证中,一部分线索,进行调查。  

仿佛进入了工作状态。  

而另外一边,一个消息,开始在府城中悄然宣扬,大意为:  

钦差找不到王楚生,为了捞取功绩,向陛下交差,准备将与王楚生与利益往来的官员,都拉下去,定为同党。  

大搞“株连”。  

此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疯传,几乎是霎时间,令太仓府上下各级官员心头一沉。  

正如孙孝准所说,官场和光同尘,乃是潜规则。  

王楚生身为一县之尊,在地方上,身份委实不低。  

何况兼任矿监,手中权力更非寻常县令可比。  

在任时,与之打过交道的同僚,不知凡几。  

迎来送往,些许半黑不白的交易,总归难免。  

若只查“矿银”,倒还好,这些各级官员的确少有参与。  

但若钦差有意搞株连,无人不胆寒。  

偏生,赵都安在京城就有前科,有心人开始宣扬,其当初一局抓捕京官五十多人,已换功劳的光辉事迹。  

一时间,在“赵阎王”名声加持下,人人自危。  

不只官员,城中诸多士绅、富户、商贾…亦是如此。  

短短两三天功夫,整个府城就陷入了巨大的不安中。  

到了第三天,竟然出现了百姓有组织地去衙门,去驿馆,为孙知府等人请命喊冤的现象出现,且愈演愈烈。  

驿馆内。  

“赵大人,你还坐得住啊。”  

徐君陵裙摆飘扬,走入驿馆内院,忍不住道:  

“你听听,外头那么多百姓喧闹,在请命,啧啧,你手里那些兵看着也没用啊,不派出去镇压?”  

赵都安一身常服,手捧书卷,优哉游哉看书,闻言抬起头,笑了笑:  

“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不羡日夕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