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相国的密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不早说…调皮…赵都安大手覆住腰牌,义正词严:  

“为陛下效忠,本官纵死无悔,何况区区敌寇!”  

莫愁翻了个白眼,转身就走:  

“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赵都安亲自送她,突然想起来什么,道:  

“我是微服私访,还是…”  

莫愁轻飘飘丢下一句:  

“陛下说了,钦差出行,正大光明。”  

一夜无话,翌日。  

佛道斗法的余波,仍在京中扩散,街头巷尾的百姓们热议着“赵阎王”昨日壮举。  

而在文人圈子中,则盛传昨夜“章台宴”上,诸多诗词。  

尤其以赵都安酒醉留下的一首,最令人称道。  

“那赵都安竟有如此诗才…当真是他所做么?还是旁人代笔?”有人嫉妒。  

“呵呵,这诗文分明写的就是昨日之经历,哪个人能捉笔?况且,意气风发,灵感天降,偶有所得,又非是什么稀罕事…  

何况,这诗在我看来,总觉得少了一截似得,气韵未尽,缺憾甚大,算不得佳作。”有人点评。  

更多的人,还是对“天子红颜我少年”一句,津津乐道。  

品味的并非诗文,而是八卦。  

“呸,狗面首!炫耀什么。”  

读书人们集体酸成柠檬。  

而在更上层的官场上,女帝的一纸差遣赵都安为钦差,调查太仓银矿贪腐一案的圣旨,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动荡。  

李府,书房内。  

当朝相国李彦辅端坐长桌后,提笔书写信函:  

“…赵都安此人…你等须…务必不失…”  

片刻后。  

已显出龙钟老态,城府颇深的李彦辅亲手封好信封,青筋浮凸的右手拎起一只小锤,轻轻敲打桌旁的一架精巧的小钟。  

书房门很快被推开,李应龙走了进来,躬身道:  

“父亲。”  

李彦辅颤巍巍迈步,绕出堆满了书画公文的长桌,将写好的信递过去,淡淡道:  

“差遣家臣,秘密送往太仓,交到临封布政使手里。”  

李应龙猛地抬起头,眼睛一亮:  

“父亲,您终于想通了?要对付那赵都安?”  

“少问多做。”李彦辅目光幽冷,令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李应龙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多言,应声而去。  

须发凌乱,胡茬尖刺如刺猬的老相国负手,站在书房的门缝里,任凭外头秋日的阳光洒在他脸上。  

那眯起的眼中,带着隐隐的忧虑,与些许狠辣:  

“太仓…”  

一时间,一道圣旨,数道信函,雪花般飘向小小的太仓。  

数日后。  

临封道,一座衙门内。  

门窗紧闭,长长的“会议桌”旁,坐着临封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当地知府等诸多大臣。  

“啪。”  

执掌一道(省)大权的临封布政使将一封折子丢在桌上,背靠高背大椅,冷眼扫过屋内一名名朝廷大员,冷声道:  

“都说说吧,钦差将至,如何应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