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赵都安陛下,我想入(2/3)
连了。”
同席的好友哑然,苦笑道:
“你这话…说的倒也是。”
今日,大理寺震动,三司会审后,虽因尚未奏明圣上,周丞与何正那一派人只被暂时“禁足”。
但谁都知道,要不了一两个时辰,圣人的旨意便会下来,到时候才是风雨大作。
鲁直运气好,因为官职低,且与周丞并不亲近,所以暂时没有被牵连。
好友叹了口气,说道:
“可谁能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那个赵都安是真狠呐,上次你被他抓走,却又单独放了,导致愈发被孤立,也因此被周丞那帮人不喜。
但不想,竟也因此逃过一劫,只能说福祸相依。不过,伱这脾气也真该改一改。”
鲁直不悦道:
“我秉公执法,问心无愧,更没他们会贪,有钱供奉那些大人物,如今的俸禄也够养家,大不了这样过一辈子,也好。”
友人盯着他:“你真甘心,一辈子当个小评事?昔年,你我凌云壮志…”
鲁直沉默。
友人叹息一声,也不再多说。
二人酒足饭饱,携手出了酒楼往外走,迎面却见一名大理寺的中层官员,领着一队禁军走来,看到他,眼睛一亮:
“鲁大人!”
鲁直愣了,目睹这群人走来,不明所以。
而且…对方竟然称呼自己“大人”,而不是“评事”,或“老鲁”…
“王大人,这是…”他皱起眉头。
那名往日对他颇为不喜的上司热情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笑着说:
“可寻到你了,快快接旨。”
“接旨?”鲁直更迷糊了。
这时,禁军队伍中,一名太监走过来,笑呵呵道:
“鲁大人不必惊慌,也不是旨意,咱家只是来传陛下的口谕。
陛下说,大理寺如今动荡,许多官员无法履职,然衙门事务繁多,不可缺人。
听闻鲁评事执法甚公,特命你暂代大理寺丞,待案子结束,再做安排。”
鲁直如坠梦中,旁边的友人也酒醒了,面露愕然:
“鲁兄…”
鲁直眼眶忽然红了,隐有泪水滑落。
他因不愿同流合污,被死死按在这位置近十年,终于要被起用了吗?
可是,陛下又如何知道自己这个小人物?
他想不明白。
皇宫内。
赵都安对外界的风波,尚不知晓,也不在意。
徐贞观去忙后,他自己在御花园中逛了逛,便给女官领着去休息。
中午时,蹭了一顿御膳房的吃食,而后直到天黑。
期间听闻朝中重臣入宫,召开了一次小朝会,商讨薛琳一案的后续。
这个小朝会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算结束。
他本以为可以很快见到女帝,但愿望落空,再次独自一人吃了晚饭。
等天黑透了,在宫中苦等,几乎以为自己被遗忘的他,才得到了女帝的召唤。
“陛下,赵大人来了。”
御书房门口,领路的年长女官恭敬道。
伴随屋内一个“请”字,赵都安时隔半天,终于再次看到心心念念的女子帝王。
屋内灯火明亮。
徐贞观伏案在桌后,一如以往,抬起头来朝他笑了笑,示意了下屋中的椅子:
“坐吧,还有一会就好。”
赵都安起初不愿,还是女帝又第二次命令他,才勉强坐下。
忽然就有种,上辈子去办事,坐在沙发上等领导的焦躁感…赵都安心中吐槽,无聊地四下看去。
御书房博古架上,有诸多名贵器物,山石盆景亦乃大师手笔。
但他看了一圈,视线终归落回女帝身上。
常人若这般辛劳,必然顾不得形象。
但身为天下境修士的徐贞观却好似无论何时何地,姿容都不损毁半分。
哪怕灯火阑珊下,烛火映照下的侧颜有些许疲倦,也只是增添韵味。
白衣松垮垂着,隐约可见裙下鞋袜,鼻子嗅了嗅,淡淡的蔷薇花香…咦,她喷了自己调制的香水吗?
“好了。”
良久,徐贞观终于放下笔,合上纸卷,有些慵懒地舒展了下腰肢。
转而看向屋子里正在走神的,寝宫唯一的男子,眸中带着些许歉意:
“等了许久了吧。”
“不久。”赵都安回神,睁眼说瞎话:
“陛下日理万机,相较之下,臣实在轻巧了太多。”
徐贞观笑着摇头,懒得戳穿他的谎话,倏然起身,莲步轻移:
“忙了一日,陪朕出去走走吧。”
帝王的所谓走走,排场自然不同。
夜色下,宫内灯火明亮。
徐贞观与赵都安近乎并肩而行,出了寝宫,便是宽敞阔大,足以容纳数千人演武的大广场。
身后,则是两条宫中侍者组成的长龙,皆一手提灯,一手持握各种物件,以备女帝不时之需。
同时,又跟的并不很近,是一种恰好好处的距离感。
“臣下午看到,诸位大人入宫。”
夜风负面,赵都安鼻端好似萦绕女子幽香,沉默走了阵,主动开启话题。
徐贞观走出书房后,整个人都慵懒了许多,闻言轻轻“恩”了声,笑道:
“知道你想问什么,周丞及其党羽已被正式逮捕,丢进了台狱。
关于薛琳当年的案子,由袁公主审,你送的那些证据已很严密,王山也已经招供,又吐露出不少关于周丞的罪证…
同席的好友哑然,苦笑道:
“你这话…说的倒也是。”
今日,大理寺震动,三司会审后,虽因尚未奏明圣上,周丞与何正那一派人只被暂时“禁足”。
但谁都知道,要不了一两个时辰,圣人的旨意便会下来,到时候才是风雨大作。
鲁直运气好,因为官职低,且与周丞并不亲近,所以暂时没有被牵连。
好友叹了口气,说道:
“可谁能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那个赵都安是真狠呐,上次你被他抓走,却又单独放了,导致愈发被孤立,也因此被周丞那帮人不喜。
但不想,竟也因此逃过一劫,只能说福祸相依。不过,伱这脾气也真该改一改。”
鲁直不悦道:
“我秉公执法,问心无愧,更没他们会贪,有钱供奉那些大人物,如今的俸禄也够养家,大不了这样过一辈子,也好。”
友人盯着他:“你真甘心,一辈子当个小评事?昔年,你我凌云壮志…”
鲁直沉默。
友人叹息一声,也不再多说。
二人酒足饭饱,携手出了酒楼往外走,迎面却见一名大理寺的中层官员,领着一队禁军走来,看到他,眼睛一亮:
“鲁大人!”
鲁直愣了,目睹这群人走来,不明所以。
而且…对方竟然称呼自己“大人”,而不是“评事”,或“老鲁”…
“王大人,这是…”他皱起眉头。
那名往日对他颇为不喜的上司热情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笑着说:
“可寻到你了,快快接旨。”
“接旨?”鲁直更迷糊了。
这时,禁军队伍中,一名太监走过来,笑呵呵道:
“鲁大人不必惊慌,也不是旨意,咱家只是来传陛下的口谕。
陛下说,大理寺如今动荡,许多官员无法履职,然衙门事务繁多,不可缺人。
听闻鲁评事执法甚公,特命你暂代大理寺丞,待案子结束,再做安排。”
鲁直如坠梦中,旁边的友人也酒醒了,面露愕然:
“鲁兄…”
鲁直眼眶忽然红了,隐有泪水滑落。
他因不愿同流合污,被死死按在这位置近十年,终于要被起用了吗?
可是,陛下又如何知道自己这个小人物?
他想不明白。
皇宫内。
赵都安对外界的风波,尚不知晓,也不在意。
徐贞观去忙后,他自己在御花园中逛了逛,便给女官领着去休息。
中午时,蹭了一顿御膳房的吃食,而后直到天黑。
期间听闻朝中重臣入宫,召开了一次小朝会,商讨薛琳一案的后续。
这个小朝会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算结束。
他本以为可以很快见到女帝,但愿望落空,再次独自一人吃了晚饭。
等天黑透了,在宫中苦等,几乎以为自己被遗忘的他,才得到了女帝的召唤。
“陛下,赵大人来了。”
御书房门口,领路的年长女官恭敬道。
伴随屋内一个“请”字,赵都安时隔半天,终于再次看到心心念念的女子帝王。
屋内灯火明亮。
徐贞观伏案在桌后,一如以往,抬起头来朝他笑了笑,示意了下屋中的椅子:
“坐吧,还有一会就好。”
赵都安起初不愿,还是女帝又第二次命令他,才勉强坐下。
忽然就有种,上辈子去办事,坐在沙发上等领导的焦躁感…赵都安心中吐槽,无聊地四下看去。
御书房博古架上,有诸多名贵器物,山石盆景亦乃大师手笔。
但他看了一圈,视线终归落回女帝身上。
常人若这般辛劳,必然顾不得形象。
但身为天下境修士的徐贞观却好似无论何时何地,姿容都不损毁半分。
哪怕灯火阑珊下,烛火映照下的侧颜有些许疲倦,也只是增添韵味。
白衣松垮垂着,隐约可见裙下鞋袜,鼻子嗅了嗅,淡淡的蔷薇花香…咦,她喷了自己调制的香水吗?
“好了。”
良久,徐贞观终于放下笔,合上纸卷,有些慵懒地舒展了下腰肢。
转而看向屋子里正在走神的,寝宫唯一的男子,眸中带着些许歉意:
“等了许久了吧。”
“不久。”赵都安回神,睁眼说瞎话:
“陛下日理万机,相较之下,臣实在轻巧了太多。”
徐贞观笑着摇头,懒得戳穿他的谎话,倏然起身,莲步轻移:
“忙了一日,陪朕出去走走吧。”
帝王的所谓走走,排场自然不同。
夜色下,宫内灯火明亮。
徐贞观与赵都安近乎并肩而行,出了寝宫,便是宽敞阔大,足以容纳数千人演武的大广场。
身后,则是两条宫中侍者组成的长龙,皆一手提灯,一手持握各种物件,以备女帝不时之需。
同时,又跟的并不很近,是一种恰好好处的距离感。
“臣下午看到,诸位大人入宫。”
夜风负面,赵都安鼻端好似萦绕女子幽香,沉默走了阵,主动开启话题。
徐贞观走出书房后,整个人都慵懒了许多,闻言轻轻“恩”了声,笑道:
“知道你想问什么,周丞及其党羽已被正式逮捕,丢进了台狱。
关于薛琳当年的案子,由袁公主审,你送的那些证据已很严密,王山也已经招供,又吐露出不少关于周丞的罪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