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袁立的震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缉司,请随我来,袁公正在处理事务,命我先请你去内堂。”  

出来迎接的,赫然是一名年轻御史。  

领着赵都安进来,边走边说,目光犹在好奇打量他,似对这位近期声名鹊起的女帝宠臣颇为好奇。  

“多谢领路。”  

赵都安微笑点头,整理仪容,沿着一条小路朝后衙行去。  

都察院同样是一座建筑群,许是尚未散值,路上并未见到几个人。  

赵都安进入内堂后,年轻御史便退去。  

他等了没到一刻钟,便见堂外院中,缓缓走来一道熟悉的大青衣。  

伏天夏日,绚烂阳光将庭院照中的身影映照的纤毫毕现。  

袁立穿天青色对襟袍服,头戴官帽,儒雅清俊的面庞上,眼眸深沉内敛,似蕴着岁月洗涤出的沧桑。  

此刻独自一人迈步行来,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袁公!多日不见,风采依然。”  

赵都安在看见袁立第一时间,便起身迎接,吹捧话语本能砸出。  

当朝御史大夫,“清流党魁”袁立摇头失笑,打趣道:  

“多日不见,赵缉司倒仍旧油腔滑调。”  

若外人看到这一幕,必会大跌眼镜。  

既为名声相差极大,本不该出现在同一场合的两人这般熟络而诧异。  

也因在百官面前,威仪风度兼具的大青衣,竟会与一地位差距悬殊的晚辈这般打趣。  

而于二人而言,虽好些天不曾见面,但只这一句自带性情的寒暄,些许的生疏便飞快淡化。  

“可不敢当‘赵缉司’三字,袁公叫我‘小赵’就行。”  

赵都安眨眨眼,迎他入座。  

不能飘!  

虽说自己最近声名鹊起,但都是虚名,与面前的御史大夫,仍旧差着天与地。  

小赵…袁立不禁莞尔,迈步进入堂中落座。  

宽大的衣袖垂落,格外潇洒自然,却没开口,而是认真端详审视了他片刻。  

旋即,这位跺一跺脚,大虞都要颤抖的大青衣目露感慨:  

“上次见你,还是在与那张家兄弟争斗的小使者,一转眼,竟也是可将公主拉下马的‘小阎王’了。而这才过了多久?后生可畏啊。”  

他仍记得,“倒裴”一案中,原本只是身为一步闲棋的赵都安,施展一手精彩的离间计,以区区小使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庙堂党争的漩涡中,并成功分了一杯羹。  

彼时,袁立心中便已讶异。  

而后,履约送了赵都安一份礼,袁立奏请女帝,将赵都安从白马监,调入诏衙。  

当时,更与女帝在宫中打赌,却不想,他与徐贞观竟都低估了他。  

“袁公谬赞了,”赵都安一脸正色,恭敬谢道:  

“下官能入诏衙,也多亏袁公举荐,此恩从不敢忘。”  

袁立摆手笑骂道:  

“你不怨我便算好的,能在梨花堂站稳脚跟,是你的本事,何况,陛下若不点头,我便是举荐,也无用处。”  

赵都安一脸认同:  

“陛下待我恩同再造,我等为臣的,理当为陛下竭力分忧。”  

袁立闻言,却是似笑非笑道:  

“你这是话里有话啊,说吧,突然上门,所为何事?”  

说话间,大青衣抬手去拿茶盏,赵都安眼尖递上,口中却没回答。  

而是借动作遮掩,眼角余光观察对方,嘴上说道:  

“袁公不如猜猜?”  

猜?袁立悠然端坐,坦然接过赵都安双手奉上的茶盏。  

这位官场沉浮多年的大青衣笑了笑,哪里听不出,他试探的用意?  

坏的试探会令人反感,但好的试探则不会。  

赵都安精于此道,知道什么时候,怎样试探才稳妥。  

果然,袁立丝毫不曾蕴怒,故作沉吟了下,悠悠笑道:  

“总不会,是为了周丞来的吧?”  

赵都安真的惊讶了:“袁公知道?”  

他只说了“知道”两个字,但没有明确指代,这便是第二个试探了。  

袁立却不上当,笑着反问:  

“我该知道什么?”  

赵都安眨巴眨巴眼睛,没吭声,脑子飞快运转,思考如何应答。  

心中吐槽,能混到这位置的果然都是人精。  

自己没问出什么,反而被对方反客为主。  

迟疑思索之际,袁立忽然大笑,索然无味道:  

“罢了,懒得逗弄你,陛下教伱调查周丞一事,本公知道。”  

赵都安既意外,又不意外,毕竟据他了解,周丞与李彦辅关系紧密。  

而削弱“李党”,显然是当前阶段,女帝与袁立联为之。  

他故意长长吐出口气,一副尴尬模样:  

“袁公早知道了啊…”  

适度的露怯,同样是一种隐晦的奉承方式。  

袁立却反而赞许道:  

“谨慎些不是坏事,为陛下办事,理应如此。好了,说正事吧,你不去查周丞,跑来我这里做什么?莫不是无从下手?找不出他的破绽?来我这里碰碰运气?”  

这個猜测并不难做。  

都察院虽只是监察机构,并不擅长“调查”,但袁立身为清流党魁,对朝中有分量的官员自然了如指掌。  

当初的裴楷之如此,今日的周丞亦然。  

袁立皱眉说道:  

“周丞此人,极擅钻营,当初太监王震掌权时,他便是因与之搭上关系,才从布政使调任回京。  

这种人也极谨慎,的确难以寻找够分量的把柄,在这点上,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