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戏神睁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美的风景不是你吗…赵都安吞咽下土味情话,随徐贞观走出“养心殿”。  

殿外已备下龙辇,数十名女官,太监随行。  

六匹血统纯正的骏马整装待发,龙辇镶嵌金银玉器,宝石珍珠,尽显尊贵。  

他曾以为,袁立的座驾已是气派,今日才知小巫见大巫。  

月圆之夜。  

京师皇宫西南角,一队锦衣校尉正在巡街。  

带队的,赫然是诏衙百户周仓。  

身为禁军序列的一员,锦衣阎王们同样负责京师防卫,日巡,夜巡。  

夜色静谧,行走间,唯有甲片碰撞。  

“头儿,前头那座望楼好高啊。”  

周仓身后,一名新晋官差望向前方,语气好奇。  

这片区域虽在皇宫外,但仍属官府衙门范围,闲杂人等罕有靠近。  

周仓一手扶着刀柄,眯眼望向前方,那座夜色下漆黑的楼阁,说道:  

“那可是‘天子楼’,昔年建造京师望楼时,最大,最高的一座。  

战时,乃向宫中递送消息,瞭望京师的好地方,后来无战事了,京中众多望楼废弃,另改它用。  

以前中秋灯会,北坊还开时,百姓云集,圣人便居于其上,与民同乐。  

不过后来北坊市关了,便成了禁地般,平素除衙门负责修缮外,极少动用。”  

话音方落,那漆黑高耸的“天子楼”,突然一节节亮了起来。  

从最低处,一盏盏灯笼次第点亮,直到顶楼。  

周仓:“…”  

年轻锦衣问:“头儿,不是说极少动用?”  

周仓脸色变了,道:“原路返回,前方的街区不用巡逻了。”  

“为何?”  

“除非你想惊扰圣驾,”周仓哼了一声,训斥道:  

“当今圣人登基后,偶尔会登楼赏月。圣人出巡,方圆数里净街宵禁,闲人退避。”  

说话间,他不禁回望高楼,有句话没说:  

往次女帝登楼,惯例只亮半数灯笼。  

今夜全亮,莫非登楼者不只女帝一人?  

但普天之下,谁有这个荣幸?  

天子楼底。  

尊贵气派的龙辇缓缓停下。  

徐贞观领着赵都安走下,早等候于此的太监恭敬递上温热沐巾,擦洗风尘。  

这座“第一望楼”下,竟早有数百名宫中侍者垂首等候,八角风铃模样的古韵楼体,充斥岁月痕迹,盏盏红灯,美轮美奂。  

“禀陛下,御膳房已将晚膳送至顶楼,此刻正是最合口的时候。”一名女官恭敬道。  

“禀陛下,周遭已布下宵禁,金吾卫已在四方镇守,确保无人打扰。”一名侍卫上前。  

徐贞观颔首,众宫人纷纷散开,在远处垂首伫立。  

全程无人抬头直视二人哪怕一眼。  

“很意外?”大虞女帝忽然轻声笑问。  

赵都安诚实道:  

“确实。意外竟来这里,也意外圣人出宫,只吃个饭,便已是这般大的排场。”  

徐贞观气度雍容:  

“当你走到一定位置,便会发现,世间之人皆良善,任何一扇门也都会在你面前自行敞开。”  

赵都安若有所思。  

女帝迈步登楼。  

夜风轻拂,她的白衣便也飘荡开,散发出极淡的体香。  

赵都安紧随其后,循着盘旋折叠的楼梯向上。  

他望向远处,伴随逐层抬高,视野中的京城范围扩大。  

万家灯火,如地上星河,但对于在现代都市生活多年,习惯了光污染的赵都安而言,这夜景未免太寒酸。  

“陛下带臣看的,便是这京师夜色?”  

徐贞观的侧脸,在经过灯笼时,会被映成橘色,如暖玉,移开灯笼时,又在黑暗中莹白耀眼。  

闻言看也不看他,道:“很失望?”  

“不敢。”  

“那就还是了,不过这当然不是真正的风景。”  

说着,徐贞观迈步登楼间,纤纤玉指,屈指轻弹。  

一抹金光自其晶莹如玉的指腹击出,没入赵都安眉心:  

“这般再看。”  

赵都安猝不及防,只觉双目刺痛,继而冰凉之意流转。  

再睁眼时,愕然发现,世界如同揭开轻纱,露出真实的另一面。  

远处,一座坊市上空,一艘巨大而虚幻的楼船缓慢游曳。  

其形如元宝,舱内装满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宝石铜钱,立起的桅杆上,巨幅风帆绘制着一张巨大笑脸。  

楼船左右,还有金童玉女拎着竹篮,不断洒下银票。  

“那是神明‘财神’,左右侍奉的,乃是‘散财童子’。”徐贞观平静解释。  

赵都安移动视线,投向天师府“大钟楼”方向。  

夜空被晕染成青色,荡开一圈圈宏伟涟漪。  

无数奇形怪状,虚幻神秘的“神明”,围绕着青天沉沉浮浮,浑浑噩噩。  

与之遥遥照应的,乃是“神龙寺”方位。  

淡金佛光撕裂夜空,隐约可见佛光中央,一尊巨大无朋的“佛首”悬浮其上,悲悯的目光俯瞰人间。  

“天师府汇编正神名录,其间神官修行,便会招引众多神明汇聚,盘亘不散。”徐贞观说道。  

顿了顿,又道:  

“至于那宏伟佛首,乃神龙寺主修神明世尊,喻指‘智慧’,不要多看,修为不足,强观世尊,会被其灌输智慧,轻则头晕,重则痴傻,中则了断凡根,再无红尘欲望。”  

断根…赵都安瞬间收回视线,决定再不朝那边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