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百官的震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深红宫墙,循着白玉围栏上,照进了金銮殿的门缝,洒在地板上。  

此刻,群臣已经按照规矩,进了金銮殿中等待上朝,而女帝却迟迟不露面。  

百官尽皆神色焦躁,纷纷低声议论。  

终于,一名尚书忍不住看向殿内一名中年女官:  

“陛下为何还不露面?是否是出了什么要紧事?”  

另一名言官也附和开口:  

“昨日宫中异象,尔等声称陛下修行所致,可今日已过了上朝的时辰,为何陛下还未现身?尔等究竟在隐瞒什么?若耽搁了国朝大事,你等可担得住罪责?!”  

一名名大臣不满地开口。  

中年女官只是苦涩不语。  

“太师,陛下莫非不在宫中?”袁立走到了董玄身边,低声询问。  

董太师今日罕见地上朝,俨然也是意识到了什么,故而来主持大局,闻言却只摇了摇头。  

摇头是什么意思?袁立也有些坐不住了,他又看向站在人群外围的马阎。  

马阎感受到他的视线,也是避开,沉默不语,心中发苦:  

自己又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  

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是这个要紧局面下,一时间,群臣再次回想起了当初女帝逃亡在外,朝廷群龙无首的局面。  

而就在这时候,门外传来太监嗓音:“陛下到!”  

陛下来了?  

殿内百官一喜,迅速停止议论,无数目光望向殿门。  

继而只见殿门打开,清晨的阳光中,身披龙袍的女子帝王神色威严地迈步走进,而在女帝身后,更跟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赵少保?!”不少大臣心中咯噔一下,参照过往几次的经历,谁还意识不到,只怕昨日有了大事发生?  

“参见陛下!”  

袁立率先带头,躬身行礼,群臣忙收慑思绪,跟随朝拜。  

女帝穿过群臣,一步步走上龙椅,赵都安扫视了一圈,意外地没有看到孙莲英,想了想,索性在中年女官身边站定。  

“众卿免礼。”女帝坐定,虚抬双臂,等群臣站了起来,才微笑道:“朕在外头,便远远听着殿内喧哗声,可是有事要奏?”  

群臣面面相觑。  

沉默中,大青衣袁立上前一步,率先开口:  

“启禀陛下,臣等昨日见宫中异象,心中挂念陛下修行,故而失礼,还望责罚。”  

徐贞观心情不错,笑着道:  

“诸卿有心,朕岂会怪罪?朕也知晓诸卿心中好奇,不只发生何事,恩,如今倒也可与说给诸卿听,昨日朕的确离京一日,御剑往南方去了。”  

陛下昨日离京了?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脸色变了,有人心中猜测被证实,有人则纯然是大吃一惊。  

一名言官立即出言道:  

“陛下,当今时局动荡,内忧外患,西有西域人祸乱,北方燕山王亦迟迟不肯投降,南方靖王、陈王佣兵…此等时局,陛下岂可轻易外出?”  

好勇…赵都安啧啧称奇,不过,言官嘛…是一群只想着青史留名的大喷子,也就不意外了,他笑呵呵道:  

“这位大人…恩,恕我脸盲记不清你是哪个,不过,陛下乃千古明君,之所以外出,自有缘由,这位大人何以不问便出言责难?”  

这陌生言官看了他一眼,梗着脖子道:  

“赵少保,你当初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如今更该全心全意在南方与反王作战。何以又回来京城?”  

言外之意:你还是多关心自己的事吧。  

赵都安却笑眯眯道:  

“诸位又焉知本都督回京,不是凯旋?”  

这话一出,不少人愣住了,没反应过来。  

而坐在龙椅上的女帝却已是压不住嘴角,笑着说道:  

“正要宣告诸卿,昨日朕受赵卿召唤,临时前往滨海,与赵卿一道于大罗岛会见反贼靖王、陈王,与青山武夫一派…”  

“一番恶战,朕斩断武仙魁一臂,其重伤而逃,余下青山弟子皆被擒拿。  

赵卿率天师府弟子,与徐闻一战,当场将反贼徐闻斩杀,陈王立即归降…如今建成道反贼首领已死,滨海道回归朝廷,神机营、三千营等兵马奉命剿灭建成叛军残党…”  

赵都安配合地取出银色卷轴,轻轻一抖,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丢向了地上,笑着道:  

“徐闻人头在此,诸位,建成军已破了!”  

短暂寂静。  

整个大殿中,无人出声,只有靖王的人头咕噜噜滚动着,最终用一双难以置信的怒睁的眼睛,死死盯着百官的脸。  

徐闻死了…  

被赵都安杀了…  

陈王归降…  

陛下断武仙魁一臂…  

文武百官脑子里短暂空白,继而,不知是谁率先惊骇之下,发出一声“啊——”声。  

整个金銮殿轰动了!  

袁立怔住。  

董太师盯着人头,呼吸急促,面颊红润。  

马阎眼中浮现震惊之色。  

一张张面孔上,皆难掩震撼。  

这个消息实在太突然了,若说武仙魁乃是世外高人,除了马阎之外,其余人感触不深。  

那靖王的人头造成的冲击力,却是非同凡响。  

“赵少保…你与陛下…”兵部尚书看向赵都安,后者微笑颔首。  

“那昨日太庙的光柱…”礼部尚书张了张嘴。  

赵都安平静道:“自是陛下施展修为所引动皇室太祖显灵。”  

“哗——”  

霎时间,朝堂成了菜市场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